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2025年08月10日
三、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1)维持相对稳定的环境 最适合的鸡舍产蛋温度为13~18.5℃,低于9℃或高于29℃就会引起蛋鸡产蛋率的下降,而且公鸡的精液品质也会受到影响,致使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鸡舍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主要是防止受潮。另外舍内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确保舍内有新鲜的空气,保障氧气的充足,尽可能及时排除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产蛋期间光照要求15~16h,目前在高产蛋鸡中推广的14h+1h光照程序(白天14h光照,晚上加1h)也能很好地满足产蛋期蛋鸡的要求。饲养密度要合适,公鸡笼尽量保证每笼一只。
(2)更换饲料 当产蛋率上升为50%以后,要更换产蛋高峰期饲料,使粗蛋白质达到18.5%。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应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
(3)减少应激 进入产蛋高峰期的土鸡,一旦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就会出现惊群、应激反应。比如异常的响动、陌生的人员进入、饲料的突然改变、突然断水等。后果是采食量下降,产蛋率和受精率也同时下降。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固定的工作程序,各种操作要轻,饲养人员每天穿工作服,形成一定的规律。开产前要做好各项疫苗的免疫接种,避免在高峰期进行。
(4)适当淘汰 为了提高饲养土种蛋鸡的效益,在进入产蛋期以后,根据生产情况适当淘汰产蛋率低的鸡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产蛋率在50%时,进行第一次淘汰;进入高峰期后进行第二次淘汰;产蛋后期每周淘汰1次。主要根据外貌特征及行为特点鉴别高产鸡与低产鸡。高产鸡主要表现为:反应灵敏,两眼有神,肛门松弛、湿润,容易翻开;低产鸡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两眼无神,肛门小、收缩,腹部弹性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