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是由某些致病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大肠杆菌血清型很多,由于家禽年龄、抵抗力、感染途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病型,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卵黄囊炎、脐炎、气囊炎、肠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肉芽肿、全眼球炎及滑膜炎等。
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的尘埃、孵化器的绒毛及碎蛋皮上等,大肠杆菌能长期存活。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产生耐药性。
【流行特点】 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可感染发病,特别是幼龄禽更易感,以鸡、火鸡和鸭最为常见,肉鸡更易感。1月龄前后的雏鸡发病较多,育成鸡和成鸡较雏鸡的抵抗力强。
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蛋壳上污染的大肠杆菌很容易通过蛋壳进入蛋内,发生蛋外感染,另外大肠杆菌也可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由此造成本病经蛋垂直传播,引起胚胎在孵化早期死亡,以及后期死胚、弱雏增多。病禽、带菌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垫料及粉尘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禽,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也可经生殖道造成传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常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混合或继发感染。
【临床症状及病变】
(1)急性败血症 鸡鸭最常见,3~7周龄的雏鸡多发。病鸡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长的常有呼吸道症状,鼻腔分泌物增多,病鸡呆立,挤堆,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图8-24)。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变薄,心包腔充满大量浅黄色液体(图8-25),肝脏边缘钝圆,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肝脏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腹膜炎、卡他性肠炎,肾肿大、紫红色,肺出血、水肿等病变。
图8-24 包心包肝
图8-25 心脏浅黄色包液
(2)卵黄囊炎和脐炎 即雏鸡的卵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的雏鸡,死亡率为3%~10%。雏鸡腹部胀大下垂,脐孔闭合不全,脐环周围炎性肿胀,局部皮下有胶样浸润。排白色或黄绿色泥土样稀粪,出壳后第一天或延续几天后死亡。雏鸡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内容物从黄绿色黏稠物变为干酪样物,或变为黄棕色水样物。
(3)气囊炎 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肉鸡,最多发生于6~9周龄。常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病鸡呼吸困难,咳嗽,有啰音,精神差,食欲差,增重慢。剖检可见气囊膜混浊、增厚,上附有纤维素性或黄白色干酪样物。
(4)肠炎型 病鸡排浅黄色粪便,小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偶见溃疡,腺胃黏膜充血。
(5)输卵管炎和腹膜炎 多见于产蛋期母鸡。病鸡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排白色粪便,消瘦,产蛋下降或停产。由于卵黄落入腹腔内,从而造成腹膜炎,外观腹部膨胀,呈垂腹状。腹部触诊时,患鸡有痛感。剖检可见输卵管高度扩张,管壁增厚,管内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或畸形卵阻滞。卵泡变形,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有的卵泡皱缩。滞留在腹腔中的卵泡,如果时间较长即凝固成硬块,切面呈层状;破裂的卵黄则凝结成大小不等的碎片。
(6)肉芽肿 多发于产蛋期将结束的母禽。一般为慢性经过,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剖检以肝脏、心脏、肠系膜和肠管出现典型的针头至核桃大小的肉芽肿为特征,结节的切面呈黄白色,略现放射状、环状波纹或多层性。
(7)关节滑膜炎 一般呈慢性经过,以雏鸡感染居多。病鸡关节明显肿大,翅下垂,跛行或不能站立。肿大的关节腔中有灰白色或浅红色的渗出物或有混浊的关节液,滑膜肿胀,增厚。
(8)眼炎 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膜充血、出血,眼房液浑浊,严重者失明。
【实验室诊断】 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在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中起决定作用。采集病料(根据病型采取不同部位的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将病料画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远滕氏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分离到大肠杆菌菌株,然后进行生化试验、致病性的测定及血清型的鉴定等。
【防治措施】
(1)科学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好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饲料内添加复合酶制剂、有机酸、微生态制剂等。
(2)加强消毒工作 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中的消毒管理。孵化室及禽舍内外环境和用具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定期带鸡消毒,以降尘、杀菌、降温及中和有害气体。采精、输精用具严格消毒,尽量做到每只鸡使用一个消毒的输精管。
(3)提高鸡体免疫力 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抗原性不同,不可能针对所有养禽场流行的致病血清型制作菌苗。目前较为实用的方法是,在常发病的养禽场,可从本场病禽中分离致病性的大肠杆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菌株制成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菌苗。在雏鸡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免疫一次,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同时可以使用维生素C按0.2%~0.5%拌饲或饮水;维生素A按每千克饲料1.6万~2万IU拌饲;电解多维按0.1%~0.2%饮水,连用3~5d。
(4)药物防治 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用于紧急治疗。早期投药可促使病鸡痊愈,同时可防止新病例的出现,但在大肠杆菌病发病的后期,若出现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时,治疗往往不明显或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