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无临床症状到出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均列为A类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鸡所有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禽流感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并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流行特点】 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病禽和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鸭带毒比其他禽类严重,带毒候鸟和野生水禽在迁徙中,沿途散播禽流感病毒。本病传播途径为气源呼吸道和通过排泄物或分泌物经口传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传染。发病或带毒水禽造成水源和环境污染,对扩散本病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母鸡感染可造成蛋壳和蛋内容物带毒。禽流感病毒可使鸡胚致死,蛋内污染病毒的种蛋不能孵出雏鸡。
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这取决于禽的种类和感染的血清型以及年龄、环境和有无并发感染等。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在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多发。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内外寄生虫侵袭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临床症状】 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3~5d。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高低、感染强度、感染途径和感染禽的种类及日龄等有关。
图8-1 冠和肉髯发绀
(1)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多数情况下不出现早期症状,发病后急剧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1~2d。病情较缓和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2℃以上,采食饮水明显减少,冠和肉髯肿胀、发绀(图8-1)、出血甚至坏死。有的病鸡出现头颈震颤、转圈、共济失调、不能站立等神经症状。由于鸡的活动性下降,鸡舍异常安静。发病率和病死率为50%~89%,有的达100%。
(2)低致病性禽流感 本病多发于1月龄以上的家禽,主要是成年产蛋鸡感染发病,鹌鹑、鸭、鹅也可感染发病。也有15日龄鸡发病的报道。潜伏期从几小时至3d不等。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活动,采食量下降,产蛋下降,下降幅度为30%~90%;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发出啰音,流泪;头部、肉髯水肿、发绀;间或排黄白绿稀便。
【病理变化】
(1)高致病性禽流感 最急性的无明显的病理变化。口腔、腺胃、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溃疡。胸部肌肉、腹壁脂肪有点状出血(图8-2)。气管黏膜水肿,并伴有浆液到干酪样渗出物。法氏囊和胸腺萎缩或呈黄色水肿、充血、出血。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卵黄液稀薄,严重者卵泡破裂,常见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出血(图8-3),内有脓性黏液或干酪样物质(图8-4)。
图8-2 胸骨内膜出血
图8-3 输卵管黏膜出血
(2)低致病性禽流感 鸡冠轻度发绀,有的病鸡头颈部皮下胶样浸润。病变主要在呼吸道,尤其对窦的损害严重。眶下窦有浆液性到浆液脓性渗出物。喉头有针尖大出血点,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并间有出血,气管黏液从浆液到干酪样物不等,有时造成气管阻塞。
图8-4 输卵管内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诊断综合分析或通过禽流感抗体检测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必须检测病毒抗原或基因,或分离鉴定禽流感病毒。
病料采集:在发热初期采取新鲜鼻液,或用灭菌棉棒擦拭鼻咽部分泌物。死亡后采取气管、肺、脑、气囊及渗出物等。
诊断方法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RT-PCR分子生物学诊断、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P)等血清学诊断。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诊断,应严格规范四级疫情诊断程序,即专家临床初步诊断、省级实验室确认疑似、国家参考实验室鉴定、农业部最终确认和公布。
【类症鉴别】 本病与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十分相似,应加以区别。
(1)新城疫 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很少发生典型新城疫,感染鸡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产蛋下降,死亡率较低。小肠至直肠的肠道黏膜有出血点和纤维素性坏死病变。肾脏、脾、肺、胰脏均无坏死、出血等明显病变。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虽也有呼吸困难,但一般不拉绿便,死亡率不高。头颈部不水肿。病变仅局限在气管,无全身出血病变。
(3)禽霍乱 此病多发于1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突然,死亡多为强壮鸡和高产鸡,排绿色稀粪,有慢性关节炎。病变为心冠脂肪出血;肝脏呈黄棕色或棕色,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许多黄白色针头大小坏死灶;十二指肠有弥漫性出血。
(4)鸡支原体感染和曲霉菌性肺炎 这两种病都有咳嗽、呼噜、甩头等呼吸道症状,但禽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在头、颈、胸部有水肿,胸肌、胸骨内侧黏膜有出血病变,而鸡支原体感染和曲霉菌性肺炎无此表现。
【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控主要采取扑杀、强制性免疫和生物安全相结合的扑灭措施。
(1)平时综合预防措施 养禽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控制人员、车辆出入,严格规范消毒。鸡和水禽禁止混养,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家禽或禽制品。
(2)免疫接种 AIV抗原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不仅有许多亚型,而且各个亚型之间有一定的抗原性差异,缺乏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所以疫苗研制很困难。常规的卫生防疫措施仍是目前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鸡群免疫状态与抗体效价的检测。
(3)发病时的措施 当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时,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可以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盐酸吗啉胍、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板蓝根、大青叶等治疗,可缓解病情,同时注意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