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养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养貉场多以庭院经济为特色,属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饲养者集技术员、饲养员、饲料购销员等于一身,这种零碎、分散、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导致了养貉业缺乏规范和宏观调控,以及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益低、无序发展和不适应市场变化等一系列障碍。我国养貉业在整体上缺乏产业化建设,无法形成行业内的优化组合,没能实现宏观调控、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相关行业配套的协同,难以促进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区域性规模经营的形成,距离使全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上降耗增效、产品优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尚有很大差距。

2.饲养方式原始

貉比狐、貂容易饲养,具有耐粗饲、产仔多、投入少、见效快等优点,所以,养貉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共识。群众意识到养貉能致富,便一哄而上,在不懂养殖原则和饲养繁殖技术的情况下盲目办场。由于饲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场内建设五花八门,饲养方法各种各样,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相对悬殊,而且饲养方式原始落后,基本上是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所以,生产定额与劳动效率也很低,平均每人饲养量仅为100~200只,许多个体饲养场从选种、育种、疾病防治、饲养喂养、皮张加工到皮张销售等环节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仔率低、死亡率高、毛绒质量差、皮张售价低等方面。我国各养貉场的种貉都是横向自由引入的,个体之间质量差别很大,不少养貉场根本不注重选种、选配和良种的优良特性,只追求数量,饲养的营养标准很低。所以,无论是种貉还是皮张,在场际之间和个体之间差别很大,所得到的经济利益也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貉养殖者的积极性,束缚了养貉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养貉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长足发展的后劲。

3.饲料营养水平低

我国养貉场饲喂貉的饲料主要有养貉场自配鲜料和饲料企业生产的干料两种。由于营养调控技术的复杂性,人们很难把握貉适宜的营养水平,自配鲜料凭经验配制,饲料品质受饲料原料价格和购买难易程度影响很大,极易造成蛋白质、脂肪配比不平衡,难以满足貉的生长、繁殖及换毛等生物学变化的正常营养需要,导致机体免疫力不高、抗病力不强、患病个体多、死亡率高于国外养貉场的个体死亡率。饲料企业对干料的研究不够深入,饲料质量不稳定,有一些饲料企业在降低饲料成本上下功夫,降低饲料营养,掺入质量低劣的动物性饲料或植物性饲料,严重影响了饲料的品质。

4.市场秩序混乱

养貉业的市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的季节性、传统的消费习惯和产品的供求关系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养貉业市场的多变性。

我国貉养殖者直接面对市场,市场氛围对养貉业的影响非常大。市场毛皮价格的变化影响着养殖者的生产效益。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较为规范的毛皮拍卖行,广大养殖者生产的皮张均通过中间商买卖,毛皮产品交易方式仍然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的自由交易方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规范的价格体系,没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养殖者的利益很难得到应有的保护。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中间商在收购皮张时会不择手段地进行压价,卖出时又会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严重阻碍了毛皮产品的流通与市场化,同时也不利于貉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5.行业管理落后

尽管我国有些省市已经有了自己的毛皮动物养殖业的行业组织,但就全国而言,还没有一个比较有权威的行业机构来统领全国毛皮动物饲养业的发展,行业的管理仍处于一种没有头绪的状态。在我国,养貉场除了进行饲养管理外,还需要进行饲料加工、疾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相关业务,事务繁杂,这体现了我国养貉业管理不系统、不科学、不规范,运行和管概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没有规范的价格体系,没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述因而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个大的养貉场实现了皮毛的定向销售,绝大多数皮毛收购的随意性很大,往往仅凭皮货贩子的现场验货,没有可以衡量的理性标准,因而常常造成主业和相关产业脱节、不配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