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的繁育方式
正确的繁育方式是达到育种目标的基本保证。为了全面而有效地开展貉的育种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繁育体系,采用有效的繁育方法,搞好有计划的貉群调整工作。
1.繁育体系
根据我国养貉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育种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应尽快建立由育种貉场、繁殖貉场和商品貉场组成的繁育体系。
(1)育种貉场 育种貉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引进的种貉进行选育提高;负责新品种和品系的培育和改良工作;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等。育种貉场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一般在貉育种工作搞得较好、技术力量较强及基本设备较全的地区或单位可逐步建成育种貉场。
【注意】 育种貉场的规模宜小不宜大,具有一定数量的基础母貉,年产一定批量的种貉即可。
(2)繁殖貉场 繁殖貉场的主要任务是从育种貉场引进种貉扩大繁殖,供应各养貉场或养貉户。在繁殖貉场,应采取纯种繁育的方法繁殖纯种貉。繁殖貉场一般可建在饲养貉比较集中的县、市,规模可超过育种貉场,而且可选购数个品系进行饲养。这类貉场除出售种貉外,尚可出售一部分商品貉。但饲养管理和经营方式必须符合种貉场的要求;也可根据貉群的情况,建立起本场的繁育体系(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等)。
(3)商品貉场 商品貉场的任务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品质好、数量多的商品貉。根据貉生产的特点,应采用自养形式,大量繁育商品貉,不能随意杂交,以免毛色混杂、性状分离,降低产品质量。一般养貉场或养貉户经营的多为商品貉,规模可根据各自的饲养条件而定。引进的良种貉除一部分进行纯种繁育留种外,绝大部分均作为商品貉销售。
【提示】 商品貉场的产品质量是鉴定育种貉场、繁殖貉场种貉品质的最好依据,也是评定选育效果的重要标志。
2.繁育方法
貉的繁育方法根据育种目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纯种繁育、品系繁育和杂交繁育3种。
(1)纯种繁育 纯种繁育简称为纯繁,就是指同一品种或品系内的公貉与母貉进行配种繁殖与选育,目的在于保留和提高与亲本相似的优良性状,淘汰、减少不良性状的基因。
近年来,我国的养貉业发展迅速,良种交流及交易频繁,为了保持和提高这些外来良种的优良性能和扩大貉群数量,必须采用纯种繁育。通过纯种繁育,增强貉的适应性,保持其纯度,大力增加数量,不断提高质量,使其能在生产和育种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引入品种的选育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集中饲养:凡从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的种貉,首先应集中饲养,以利风土驯化和开展选育工作。同时,要严格执行选种选配制度,控制近交系数的过快增长。
2)慎重过渡:对引入品种的饲养管理,应采取慎重过渡的办法,使之逐步适应新环境。同时,还应逐渐加强适应性锻炼,提高其耐粗饲、耐热和抗病能力。
3)逐步推广:引入品种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土驯化之后,就可逐渐推广到商品貉场或专业养貉户饲养。育种貉场、繁殖貉场应做好推广良种的技术指导工作。
(2)品系繁育 品系就是指来自相同祖先、一般性状良好而某一项或几项性状表现突出的外貌相似的后裔群。就貉而言,为了开展品系繁育工作,可以根据不同性状,如毛色、毛质、体型、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特点进行选育,形成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小群,然后进行品系间杂交,这样就有可能在后代中综合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而提高貉的品质。
目前常用的品系繁育方法主要有系祖建系、近交建系和表型建系3种。
1)系祖建系:在貉群中选出特别优良的种公貉,然后选择没有亲缘关系且具有共同特点的优良母貉10~15只与之配种,在后代中继续通过选种选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系祖的优良性能,迅速扩大优良貉群,使之获得具有与系祖相同优点的大量后代。
2)近交建系:利用高度近交,使优良性状的基因迅速纯合,以达到建系的目的。建立近交系时,基础母貉的数量越多越好,因近交过程中需要大量淘汰基础母貉,若基础群数量不足,就可能半途而废。近交建系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显著。缺点是可能使有害的隐性基因纯合,引起貉的生命力下降。
3)表型建系:根据生产性能、体质外形、血统来源等选出基础群,然后闭锁繁育,经几代严格选育就可培育出一个新品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如果是养貉专业户,一家就可承担建系育种任务,而且环境条件一致,选育效果更好。
(3)杂交繁育 杂交繁育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貉与母貉之间的交配,用以提高貉群品质和培育出新的品种或品系的一种繁育方法。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有经济杂交、导入杂交、级进杂交和育成杂交等。
1)经济杂交:经济杂交又称简单杂交。采用2个或3个品种或品系的公貉与母貉交配,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即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高于双亲的均值,提高生产貉群的经济效益。在貉生产中,采用这种杂交方式时,应认真考虑杂交亲本的选择。杂交亲本必须是纯合个体。另外,要根据毛色遗传规律,掌握毛色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作用关系,切忌无目的和不按毛色遗传规律进行杂交。
2)导入杂交:导入杂交又称冲血杂交。这种杂交方法的目的是:当一个品种基本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但也存在个别缺点需要改良时,若采用本品种选育则所需时间很长,导入外血后则能很快达到改良的目的,使原品种更趋完善。导入外血一般不超过1/8~1/4,如果导入外血过高,则不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图4-1)。实践证明,如果原品种与导入品种的主要性状差异不大,则回交一代后就可自群繁育,横交固定;如果差异较大,进行二代回交后即可横交固定。
3)级进杂交: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参加杂交的2个品种可分为改良品种与被改良品种,目的是改良与提高当前不能满足于社会经济要求的一些特性。方法是连续用改良品种的公貉与被改良品种的母貉杂交3~4代,直至杂种后代与改良品种的生产性能基本相符,即可进行自群繁育,横交固定,巩固和稳定其遗传性能(图4-2)。如果级进代数过少,过早横交自繁,则效果不好;但如果级进代数过多,则适应性能往往降低。所以,必须及时分析杂交效果,不失时机地将理想类型进行横交自繁。
图4-1 导入杂交示意图
图4-2 级进杂交示意图
注:A为被改良的品种,B为引入优良品种。
4)育成杂交:育成杂交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或品系。根据杂交过程中使用的品种数量,又可分为简单育成杂交和复杂育成杂交。通过2个品种杂交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简单育成杂交。通过3个以上的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复杂育成杂交。育成杂交的步骤一般可分为杂交创新、横交固定、扩群提高3个阶段。运用多品种杂交时,应很好地确定杂交用的父本与母本,并严格选择,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
3.貉群调整
随着我国养貉业的兴起,各地均已新建了一些种貉场。一个新建的种貉场,要想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选育工作,就应制定种貉的鉴定标准,根据品质的好坏将貉群分为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
(1)核心群 核心群是养貉场育种工作的核心,是定向培育优良种貉的有效方法。核心群是由整个貉群中个体品质最好、遗传性能优良的种貉组成的。有了核心群,选育工作就有了保障,以后的后备种貉大多数均由核心群提供。育种核心群必须在人工选择的基础上,由综合鉴定最理想的一级种貉组成。育种核心群建立以后,还要不断加强纯种选育工作,同时要严格淘汰不理想的后代,这样才能使核心群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最终成为全场质量最高的一群种貉。核心群中被淘汰的种貉,一般都比生产群中貉的质量稍高,所以仍可作为生产群的种貉,以便改良或换血缘。在核心种群的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某些微小的有益性状的变异,并有目的地积累这种有益的变异,如果这种有益性状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一代,并逐渐发展和巩固,就会形成新的有益性状,进一步提高核心群的质量。核心群的规模应以小而精,但又不造成被迫近亲交配,并能保证供应充足的后备种貉为原则。例如,一个规模为500只繁殖母貉的种貉场,核心群应保持繁殖母貉50只,种公貉13~15只。
(2)生产群 经鉴定,凡符合种用要求的貉均可列入生产群。生产群的数量很大,繁殖的后代大部分提供给繁殖貉场或商品貉场如果发现有特别优良的个体,则可留作后备种貉。
一般农产自办的家庭貉场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可饲养种貉40~50只,保持存栏貉200只左右。这种规模所需劳力和饲料都容易解决,管理也比较方便,经济效益也高。
(3)淘汰群 经鉴定品质极差、没有繁殖价值的貉,一律转入淘汰群或作为商品貉生产。一个拥有40~50只种貉的家庭貉场,其合适的貉群结构为成貉占70%,育成貉占30%,这样有利于貉场的稳产高产。育成貉比例大于50%的貉场,其养殖效益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