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病的治疗技术

貉病的治疗技术

1.貉的捕捉与保定

在日常管理、配种、接种、治疗过程中,必须捕捉和保定。貉的犬齿比较锋利,捕捉和保定时应防止咬伤和跑貉。徒手保定时可一手持木棍在貉眼前晃动以分散其注意力,另一只手瞅准机会迅速抓住尾巴,并从笼中拉出提起,将颈部夹在腋下,或者将其固定在地上或操作台上,如有捕捉板、捕捉钳、捕捉网或捕捉套等,可用其卡住貉颈部或兜住全身,在助手协助下即可进行诊治。也可采用药物保定法,即用2%淀粉溶液将水合氯醛稀释成10%的溶液给貉灌肠(水合氯醛的用量为0.3~0.5克/千克体重);或者用氯胺酮肌内注射,剂量为6.5~9毫克/千克体重。

2.给药方法

给药的方法和途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和效果。为了使药物在动物体内充分发挥疗效,可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和治疗目的,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

(1)消化道给药方法 消化道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口服法:对于尚有食欲的貉,可将药物混入饲料内任其采食;对于食欲欠佳或药物异味较大不宜自食的,可将药物粉碎后混以矫味剂(蜂蜜、白糖)调成糊状,用木棍或镊柄等将药涂于病貉舌根或口腔上腭部,让其自行咽下。大群投药时,要特别注意计算好用药量和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以免药物中毒或药量不足。

2)胃管投药法:当病貉拒食、药物剂量大或需要补充水分及中毒时洗胃,可将胃管(人用鼻饲管或导尿管)经口(用带孔木棒)轻轻插至咽部,待貉吞咽时顺势插入食管内,深度为22~26厘米,另一端连接漏斗或注射器,即可进行洗胃、投药和排气等,但要防止误投入气管内,造成异物性肺炎或因窒息而死亡。

3)直肠灌注法:将药物直接通过肛门注入直肠内,药物既可在局部发生作用,也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发生作用。此法常用于麻醉、缓泻、补液、手术前清理肠道等。可使用导尿管,一端插入直肠8~10厘米,另一端连接漏斗或注射器。药液注入肠内取出胶管后捏紧肛门5~10分钟,使药液充分在肠内发挥作用。此法用药不被肝脏破坏。灌注前器具应注意消毒,药液温度应接近体温。

(2)注射给药方法 注射是一项常规治疗技术,当动物不能经口给药,或者药物在肠道内易被破坏和很难吸收,而又需要迅速发挥药效时均采用此法。

1)皮下注射:注射的部位可选择皮肤疏松、皮下组织丰富而又无大血管处,如腹下、股内侧、肩胛、颈部。注射时无须剪毛,用70%酒精或无色碘酒消毒。无刺激性的药物或皮下吸收迅速的药物应采用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还可应用于补液(等渗溶液),但用量一般不超过120毫升,分多点注射。

2)肌内注射:肌内注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法,较皮下注射吸收快。一切不适宜皮下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油质性注射液,应采用肌内注射。注射的部位可选择肌肉丰富的颈部、臀部、股内侧。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注射部的肌肉,右手持注射器,稍直立迅速进针。

3)静脉注射:若注射的药物刺激性大,输液量多,急救注射迅速吸收,应采用此法。注射部位为颈静脉或后肢隐静脉,选择人用5~7号针即可。补液数量要视心脏和脱水程度而定,输液速度宜慢。注射时要严格消毒,防止药液漏在血管外或将空气注入血管内。

4)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是常用的补液手段,效果与静脉注射几乎相同。药物要选择生理等渗溶液,无刺激性的。补液量大要预温后注射,以减少刺激和感染。并且要确实无菌注射,以免不慎造成腹膜炎。

(3)子宫洗涤法 子宫洗涤法适用于黏液性或化脓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对恢复患貉的生殖机能有良好的作用。将导尿管插入5~7厘米,反复冲洗,排尽液体后向子宫内注入适量的抗生素溶液,以利抗菌消炎促进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