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形态

貉体型肥胖、短粗,外貌似狐,吻短尖,四肢短而细,被毛长而蓬松,底绒丰厚,如图2-1所示。趾行性,以趾着地。前足5趾,第1趾较短不着地;后足4趾,缺第1趾。前足和后足均具有发达的趾垫。爪粗短,与犬科各属一样,不能伸缩。通常貉的被毛为青灰色或青黄色,面颊横生有浅色长毛,由眼周围至下颌生有黑褐色被毛,构成明显的“八”字形,并经喉部、前胸连至前肢。貉沿背脊中央针毛多,具有黑色毛尖,程度不同地形成一条界限不清的黑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尾的背面,尾末端黑色加重。背部毛色较深,一般呈青灰色;靠近腹部的体侧被毛为灰黄色或棕黄色;腹部的毛色最浅,为黄白色或灰白色;四肢的毛色较深,为黑色或黑褐色。

978-7-111-58004-1-Chapter02-1.jpg

图2-1 乌苏里貉

2.头骨和牙齿

貉的头骨大小与狐的接近,小于豺、狼。颅形狭长,有扩张的颧弓。自吻部至额部颅形逐渐升高。鼻骨狭长,沿左右鼻骨间,接缝处低凹。前颌骨的后支与额骨前端不接触,为鼻骨与上颌骨的骨缝所隔,额骨中央无显著凹陷;眶后突较钝,与颧骨的眶突相对峙。成貉有发育良好的矢状脊,其前端在顶骨与额骨接缝处分叉。人字脊发育良好,在硬腭部显著延长,其后缘远至颊齿列之上,而在狐属则终止与颊齿列末端水平线之前。齿式:978-7-111-58004-1-Chapter02-2.jpg

3.体长和体重

我国北貉体型较大,一般成年公貉体重5~9.8千克,体长50~82厘米,体高28~38厘米,尾长18~23厘米,胸围40~55厘米,针毛长9厘米,绒毛长6厘米;成年母貉体重4.5~8.5千克,体长45~65厘米,体高35~50厘米,毛长15~20厘米,胸围35~50厘米,针毛长8厘米,绒毛长5厘米。我国南貉体型较小。

4.色型

貉的毛色因种类不同而表现不同,同一亚种的毛色的变异范围很大,即使在同一养貉场且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毛色也不相同。

(1)乌苏里貉的色型 颈背部针毛尖为黑色,主体部分为黄白色或略带橘黄色,底绒为灰色。两耳后侧及背中央掺杂较多的黑色针毛尖,由头顶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显的黑色纵带。体侧毛色较浅,两颊横生浅色长毛,眼睛周围为黑色,长毛突出于头的两侧,形成明显的“八”字型黑纹(彩图1)。

(2)其他色型

1)黑“十”字型:从颈背开始,沿脊背呈现一条明显的黑色毛带,一直延伸到尾部,前肢、两肩也呈现明显的黑色毛带,与脊背黑带相交,构成鲜明的黑“十”字。这种毛皮颇受欢迎。

2)黑“八”字型:体躯上部覆盖的黑毛尖呈“八”字。

3)黑色型:除下腹部毛为灰色外,其余全为黑色,这种色型极少(彩图2)。

4)白色型:全身毛为白色或稍有微红色,这是貉的白化型,也有人认为是突变(彩图3)。

(3)乌苏里貉家养条件下的变异 在数万张以上的貉皮分级中,发现家养乌苏里貉皮的毛色变异十分惊人,大体可归纳以下几种类型:

1)黑毛尖、灰底绒:黑色毛尖的针毛覆盖面大,整个背部及两侧为灰黑色或黑色,底绒为灰色、深灰色、浅灰色或红灰色。其毛皮价值较高,在国际裘皮市场备受欢迎。

2)红毛尖、白底绒:针毛多为红毛尖,覆盖面大,外表多为红褐色,严重者类似草狐皮或浅色赤狐皮,吹开或拨开针毛,可见到白色、黄白色或黄褐色底绒(彩图4)。

3)白毛尖:白色毛尖十分明显,覆盖面很大,与黑毛尖和黄毛尖相混杂,其整体趋向白色,底绒为灰色、浅灰色或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