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貉的选配
选配是选种的继续,是在选种的基础上为了获得优良后代而具体落实公貉与母貉配种的一种方法。
1.选配的原则
(1)毛绒品质 公貉的毛绒品质,特别是毛色,一定要优于或接近于母貉才能选配。毛绒品质差的公貉与毛绒品质好的母貉选配,效果不佳。
(2)体型 大型公貉与大型或中型母貉选配为宜。大型公貉与小型母貉或小型公貉与大型母貉不宜选配。
(3)繁殖力 公貉的繁殖力(以其本身的配种能力和子女的繁殖能力来反映)要优于或接近于母貉的繁殖力,方可选配。
(4)血缘 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的公貉和母貉均可选配。有时为了特殊的育种目的,如巩固有益性状、考察遗传力、培育新色型等也允许近亲选配,但在生产上必须尽量避免。
(5)年龄 原则上是成年公貉配成年母貉或当年生母貉,当年生公貉配成年母貉。
2.选配的方法
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选择配对的公貉和母貉,目的在于获得变异,创造出新的理想类型并获得稳定遗传性,固定理想性状,以便逐代提高貉群品质。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是貉育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貉的选配方法有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亲缘选配3种。
(1)同质选配 所谓同质选配,就是选择性状相同或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公貉和母貉配种,目的是为了使优良性状在后代中得以保持和巩固,使优秀个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群体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为了提高貉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应选择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公貉与母貉配种,使所选性状的遗传性能进一步稳定下来。
同质选配的优点在于使公貉母貉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使所选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为了保持种貉的优良性状,或者在杂交育种的一定阶段出现理想类型,均应采取同质选配。同质选配的缺点是会使不良品质或缺陷在其后代中也得到巩固。
【提示】 不能选择具有同样缺点的公貉和母貉配种,尤其是体质和外形上的缺点,只能用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的公貉和母貉配种,否则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2)异质选配 异质选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貉和母貉配种,目的是将两种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以期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例如,有的貉体型虽属中等,但毛密度大,而有的毛密度虽不突出,但体型较大,可选择这两类具有不同特点的公貉和母貉配种,使毛密度大、体型大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从而获得体型大、毛绒品质好的后代。另一种是选择同一性状优劣程度不同的公貉和母貉配种,目的是以优改劣,丰富遗传性,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例如,有的貉毛稀而均匀度好,有的则毛密但均匀度差,为了打破貉群品质的停滞状态,可选择异质选配法,以期获得毛密而均匀平齐的后代。但应注意,异质选配中有时由于基因的连锁和性状间的负相关等原因,不一定能把双亲的优良性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提高异质选配的效果,必须考虑性状的遗传规律与遗传参数。
【提示】 选择品质很好的公貉与品质很差的母貉配种,虽然也是异质选配,但不是育种的目的。在实际生产中之所以采用异质选配,目的是在优质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而采用品质很好的公貉与品质很差的母貉交配,只会产生品质平庸的后代,这对育种工作的进展是不利的。
(3)亲缘选配 亲缘选配就是配种双方有亲缘关系的一种选配方法。一般认为在6代以内有亲缘关系的种貉间的交配为亲缘选配;而7代以外的亲缘关系,因祖先对后代的影响极为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称为非亲缘选配。
1)亲缘程度的计算:亲缘选配时的亲缘程度,主要由交配的公貉与母貉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例如,父与女、母与子或同胞兄妹间的配种,因亲缘关系近,所以近交程度高;而曾祖代或远堂兄妹间的配种,因亲缘关系远,所以近交程度低。近交程度的高低,通常可用近交系数(Fx)来估测。
嫡亲交配:Fx=0.125~0.25。
近亲交配:Fx=0.03125~0.125。
中亲交配:Fx=0.0078~0.03125。
远亲交配:Fx=0.002~0.0078。
近交系数在0.002以下者,均可列入非近交的范畴。
2)亲缘选配的应用:亲缘选配在家养动物育种史上曾有过多次的反复和争论,时而完全肯定,时而又完全否定,其实都是不全面的。在养貉生产中,亲缘选配主要用于固定优良性状,使基因纯合,遗传性进一步稳定。亲缘选配有益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遗传基础,运用得当,就可充分发挥有益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近交目的:近交只在培育新品种或品系繁育中,为了固定遗传性状时才可采用,不能滥用,更不能长期连续使用。例如,为了巩固貉的某一优良色型或毛皮品质,在育种工作的某阶段可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亲缘选配,并需要及时分析近交效果,妥善安排,适可而止。
②灵活运用近交形式:亲缘选配的形式很多,要使公貉的优良遗传性能尽快固定下来,可以采用父与女、祖父与孙女或叔侄交配等近交形式;要使母貉的优良遗传性能尽快固定下来,可以采用母与子、祖母与孙子或姑侄交配等形式。
③控制近交时间与速度:亲子配或兄妹配是近交的极端形式,运用得当则收效最快;半同胞或半堂兄妹配,虽基因纯合速度较慢,但风险较小,并且可连续继代进行;中亲交配虽也有固定遗传性的作用,但功效不大。关于近交使用时间,原则是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若长期连续使用,则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3)近交衰退及防止办法:近交衰退是指近交后产生的各种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繁殖力减退、死胎数和畸形胎数增加、生命力下降、适应性变差、体质变弱、生长缓慢及生产性能下降。在亲缘选配中,为防止近交衰退现象,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育种计划:在育种过程中,为了迅速巩固貉的某些优良性能,允许采用亲缘选配,但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据报道,如果每代近交系数的增量维持在3%~4%,就不致出现明显的有害后果。另外,在种貉群内,最好以公貉为中心,建立一些亲缘关系较远的“系”,以便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系”间交配,以避免不恰当的近交。
②严格淘汰制度:近交很容易使遗传上的缺陷暴露出来,在表型上表现为品质低劣,甚至出现畸形。所以,在实行近亲交配时,一定要选择体格健壮、性能优良的公貉和母貉配种,严格淘汰品质不良的隐性纯合子,体质瘦弱、发育不全、生产性能不高及具有相同缺陷的公貉和母貉,千万不能作为近交的对象。
③加强饲养管理:近交后代的遗传性能比较稳定,种用价值也可能较高,但生命力较弱,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如果能满足要求,就可暂时不表现或少表现近交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不良影响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衰退现象。
④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近亲交配,在种貉场内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基础群,尤其是公貉的数量,一般种貉场至少应有种公貉10只,而且这些种公貉间应保持较远的亲缘关系。
【提示】 有些种貉场虽然种公貉很多,但追查其系谱却基本来自同一血统,仍然可能发生近亲交配。
⑤定期进行血缘更新:连续近交几代后,为防止不良影响的过多积累,可从其他种貉场调换一些同品种、同类型而又无亲缘关系的种公貉进行血缘更新。进行血缘更新时,一定要注意引入有类似优良特征、特性的种貉,否则就会抵消近交的效果。
【提示】 对商品貉场或繁殖貉场来讲,血缘更新尤为重要,这就是群众所说的“四年一换种”“异地选公,本地选母”。貉的选配工作一般在每年1月底完成,并编制出选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