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饲料的加工

饲料的加工

饲料的供应与组成对貉的健康、繁殖及毛皮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饲养人员必须依据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生物学时期的营养需要,合理地配制和供应饲料。只有正确合理地配制和加工饲料,才能以最少的饲料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鱼、肉类饲料

将新鲜海杂鱼和经过检验合格的牛肉、羊肉、碎兔肉及肝脏、胃、肾、心脏和鲜血等(冷冻的要彻底解冻),洗去泥土和杂质,粉碎或绞碎后直接生喂。

品质虽然较差,但还可以生喂的肉、鱼饲料,首先要用清水充分洗涤,然后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再用清水洗涤一遍,方可绞碎加工后生喂。

淡水鱼需要经熟制后方可饲喂。淡水鱼熟制时间不必太长,达到消毒和破坏硫胺素酶的目的即可。消毒方式要尽量采取蒸煮、蒸汽高压短时间煮沸等方式。死亡的动物尸体、废弃的肉类和痘猪肉等应用高压蒸煮法处理。

质量好的动物性干粉饲料(鱼粉、肉骨粉等)可与其他饲料直接混合调制喂食。

自然加盐晾晒的干鱼,一般都含有5%~30%的盐,饲喂前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冬季浸泡2~3天,每天换水2次;夏季浸泡1天或稍长一点时间,换水3~4次,彻底去盐后可以食用。没有加盐的干鱼,浸泡12小时达到软化的目的后可以饲喂。浸泡后的干鱼经粉碎处理后,再同其他饲料合理调制供生喂。

对于难以消化的蚕蛹粉,可与谷物混合蒸煮后饲喂。品质差的干鱼、干羊肉等饲料,除充分洗涤、浸泡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外,还需要经蒸煮处理,以增加适口性。

高温干燥的猪肝渣和血粉等,除了浸泡加工之外,还要经蒸煮,以达到充分软化的目的,这样能提高消化率。

表面带有大量黏液的鱼,按2.5%的比例加盐搅拌,或者用热水浸烫,除去黏液;味苦的鱼,除去内脏后蒸煮,熟化后再喂。这样既可以提高适口性,又可预防动物患胃肠炎。

咸鱼在使用前要切成小块,用清水浸泡24~36小时,换水3~4次,待盐分彻底浸出后方可使用。质量新鲜的咸鱼可生喂,品质不良的要熟喂。

2.乳类和蛋类饲料

新鲜的牛乳、羊乳等喂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是用锅加热至70~80℃,保持15分钟,冷凉后加入饲料中饲喂。乳粉用温开水按1∶(7~8)的比例溶解稀释后加在混合饲料中饲喂。鲜蛋、无精蛋、毛蛋等均要煮熟后饲喂。

3.果蔬类饲料

蔬菜要除掉根和腐烂的部分,洗去混土和杂质,冲洗掉有害的农药或化肥后绞碎生喂。菠菜有轻泻作用,最好用热水烫一下再与其他饲料混匀饲喂。水果要切去腐烂部分,洗净泥土和有害农药后绞碎生喂。西红柿、西葫芦和叶菜类搭配利用效果好。

4.谷物类饲料

作物的籽实要粉碎成粉状,最好几种谷物混合搭配饲喂,效果好。谷物类饲料要充分熟制利用,否则半生半熟时,貉食后易引起胃肠膨胀或发生肠炎,对貉的健康不利。熟化常用的方法有膨化、焙炒和蒸煮。

(1)膨化法 膨化法是利用高温、高压下挤出时瞬间压力突然减小而使粮谷类膨胀,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的方法。此方法效果最好,但膨化机等一次性投资及运转成本较高。

(2)焙炒法 焙炒法是指粮谷类在炒锅内焙炒,或者用微波、红外线加热一定时间而糊化的方法。此方法比较经济,但应注意加热时间,掌握好糊化标准。

(3)蒸煮法 蒸煮法较适用于鲜饲料的配制。

5.维生素类饲料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可先溶于40℃以下的温水中,然后在喂食前拌入饲料中饲喂。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等,浓度较高,可用豆油稀释并浸泡后在喂食前加入饲料中喂貉。药用酵母和饲料用酵母可在饲喂前直接加入饲料中混匀喂貉。

6.无机盐类饲料

食盐要准确称量并充分化成盐水后加进混合饲料中,一定要搅拌均匀。注意不允许将盐粒直接拌入饲料中饲喂。骨粉和骨灰可按量直接加入饲料中,但注意不要和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酵母混合在一起调制,以防有效成分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