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貉饲养管理
8.1 一般要求
8.1.1 应提供卫生、营养全面、适口、量足的饲料,满足貉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提供卫生、充足的饮水。
8.1.2 笼舍内垫料松软,吸湿性强,无刺激性气味,未被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寄生虫污染,饲养笼下应铺设垫料(泥煤层或麦秆)。
8.1.3 定期打扫貉笼及其周围卫生,定期收集粪尿,保持场内环境干燥。
8.1.4 不应采取引起貉不必要伤害或痛苦的饲养方式,每只貉在笼内都能实现自然行为,包括转身、站立、伸腿、躺卧和舔梳等。
8.1.5 貉的管理和护理应由符合资格的人员负责,不可戏弄、虐待貉。抓取貉时应方法得当,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避免引起貉的不安、惊恐、疼痛和损伤。
8.1.6 养貉场应保持安静,陌生人不能随意进入场区。
8.2 饲喂
8.2.1 准备配种期、妊娠期、产仔哺乳期:11月中旬~1月中旬,日喂1次,其他时间日喂2次。饲喂时间分别是7:00、17:00。早饲喂量占日粮总量的40%,晚饲喂量占日粮总量的60%。保证充足的供水,每天至少2~3次。
8.2.2 配种期,每日饲喂3次,饲喂时间分别是8:00、12:00、17:00,早餐饲喂占日粮总量的30%,午餐饲量占日粮总量的20%,晚餐饲量占日粮总量的50%。
8.2.3 幼貉育成期,7~9月,每日饲喂1次;10~11月饲喂2次,饲喂时间分别是7:00、17:00;12月每日16:00饲喂1次。日喂3次时,早、午、晚饲喂量分别占全天日粮量的30%、20%、50%;日喂2次时,早、晚饲喂量分别占日粮总量的40%、60%。
8.2.4 种貉恢复期每日饲喂2次,饲喂时间分别是7:00、17:00,早饲喂量占日粮总量的40%,晚饲喂量占日粮总量的60%。
8.3 繁殖貉饲养管理
8.3.1 准备配种期
8.3.1.1 准备配种前期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不低于15%,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准备配种后期适当增加全价的动物性饲料,适当增加饲料品种,同时应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从1月开始每隔2~3天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大葱、大蒜等,以刺激发情。
8.3.1.2 增加光照,防寒保暖,检查和清理小室,保持小室清洁、干爽。
8.3.1.3 调节种貉体况,公貉体况保持在中上水平,体重在7.5~8.5千克,母貉保持在中等水平,体重在7.0~8.0千克。种公貉的放置应和母貉邻笼排列,以促进发倩。
8.3.2 配种期
8.3.2.1 应做好发情鉴定和配种记录,参见附录C中表C-3和表C-4。发情初期的貉2~3天做一次发情鉴定并做好标记,接近发情期的貉应天天检查或放对。
8.3.2.2 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种公貉中午饲喂时,主要以鱼、肉、蛋、奶做饲料。喂食时间应与放对时间配合好,喂食前后30分钟不能放对。
8.3.3 妊娠期
8.3.3.1 饲料品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强,易于消化。
8.3.3.2 保证环境安静,做好产前各项准备工作。
8.3.4 产仔哺乳期
8.3.4.1 母貉的产仔情况应填入到生产记录中,参见附录C中表C-5。
8.3.4.2 日粮中可补充适当的奶类饲料,也可多补充些蛋类饲料。
8.3.4.3 饲料加工应细,喂食量应视同窝仔貉的多少、日龄的大小区别喂食,让其自由采食,以不剩食为准。
8.3.4.4 仔貉已开始采食或母乳不足时,可进行人工补饲,方法是将新鲜的动物性饲料细细绞碎,加入奶类和少量谷物类饲料、维生素C,调匀后饲喂仔貉。随着仔貉生长发育,补饲的饲料可逐渐向育成期饲料过渡。
8.3.4.5 产前准备事项如下:
a)产前10天做好产箱的清理、消毒及铺垫草保温等工作。
b)小室用2%的碱水刷洗后晾干,或用喷灯火焰灭菌。
c)垫草应选择细软、不易折碎、保温性强的干草或农作物秸秆。
d)及时将母貉乳房周围的毛拔掉。
8.3.4.6 产后检查事项如下:
a)听仔貉的叫声,观察母貉的吃食、粪便、乳头及活动情况。
b)打开小室直接检查仔貉情况,第一次检查在产仔后的12~24小时进行。
c)母貉缺乳或无乳时,及时将其仔貉交给其他母貉代养。
8.3.5 幼龄貉育成期
8.3.5.1 45~60日龄时,可对仔貉断奶,分笼饲养。一般先将同性别、体况相近的2~4只仔貉放在同一笼内饲养,1~2周后再逐渐分开。
8.3.5.2 断奶后前2个月,对仔貉供给优质、全价、能量含量较高的饲料。
8.3.5.3 幼貉生长发育旺期,日粮中蛋白质的供给应保持每日每只50~55克,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速度的减慢,逐渐降低,但不能低于每日每只30~40克。
8.3.5.4 天气炎热时,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中暑。
8.3.5.5 注意观察幼貉发育,定期测量体重、体长。
8.3.5.6 做好仔貉的疾病防治工作。
8.3.6 种貉恢复期
8.3.6.1 公貉配种结束后,母貉断奶后的头20天,分别给予配种期和产仔泌乳期的日粮,然后再逐渐过渡至恢复期的日粮。8~9月日粮适当增加。
8.3.6.2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供水。
8.4 皮貉的饲养管理
8.4.1 日粮中应供给充足的可消化蛋白质,多搭配含硫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含量不宜过高,应含有一定数量脂肪饲料。
8.4.2 皮貉饲喂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应高于种貉;饲料中应注意添加维生素B2。
8.4.3 加强笼舍卫生,分食时防止饲料玷污毛绒,应杜绝螨、癣类皮肤病。
8.4.4 埋植褪黑激素促冬毛早熟,埋植前应对埋植器械和埋植部位严格消毒,褪黑激素应埋植于貉两肩胛骨前方颈背部皮下。埋植时用手捏起皮貉颈背部皮肤,将装好药粒的埋植针头斜向下方刺透皮肤,再将针头稍抬起平刺至皮下深部,将药粒推置于皮肤内、肌肉外的结缔组织中,勿将药粒植入到肌肉中,指捏确认药粒留置皮下。植入物埋植后80~110天为取皮期,根据毛皮发育成熟程度,适时取皮。
8.4.5 淘汰的老种貉宜在6月中旬埋植褪黑激素。埋植时,老种貉应有明显的春季脱毛迹象,春毛尚未脱换暂缓埋植。当年幼貉宜在7月中旬断奶分窝以后埋植褪黑激素,出生晚的幼貉可在8月埋植,老、幼貉均埋植2粒褪黑激素,每粒含药量为6毫克。
8.4.6 埋植褪黑激素2周以后,按皮貉饲养管理,适时增加饲养供给量,以皮貉吃饱而少有剩食为宜。皮貉应安置在棚舍内光照稍弱的地方。及时查看皮貉换毛和毛被生长状况,发现局部脱毛不净或毛绒黏结时,应及时活体梳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