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源于药考

二、来源于药考

“蒸”是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便于加工或是改变药性,降低毒性。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法有“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超滤法”等方法,其中对蒸馏酒起源启发最大的当是“蒸馏法”,即:“本法是提取含挥发性成分中药的常用方法。通常将中药的粗粉或薄片加入蒸馏器内加适量水适当膨胀,然后直接加热蒸馏或通水蒸气蒸馏。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而馏出。经冷凝收集馏出液备用即可。必要时可以将馏出液再蒸馏一次,以提高馏出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纯度和浓度。”[60]王焘《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九《集验去黑子及赘方》:“生黎芦灰五升、生姜灰五升、石灰二升半,右三味合和令调,蒸令气溜,取甑下汤一斗,从上淋之,尽汤取汁,于铁器中煎。”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到的蒸馏工艺,主要是“甑(蒸)气水”,“以气乘取”。可见,我国在唐代已发明了中药蒸馏器,并将它应用于药物提纯。另外如果马承源、吴德铎提到的汉代青铜蒸馏器属实的话,我倾向于它也是中药蒸馏器。这种中药提取和精制术,与蒸馏酒原理相同。

但是,同炼丹蒸馏器一样,中药蒸馏器用于蒸馏酒,也不是同步进行的,往往要经过上千年的探索,这已经为文献与考古所证明。所以,认为有了中药蒸馏器,就有了蒸馏酒,是白酒史界学者的一个重要误区。另一个重要误区就是,把中药提取的“百蒸百曝”与“九蒸九曝”法,也说成是蒸馏酒工艺,本书第二章辨之甚详,兹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