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Zhuōlù Xiàn)
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洋河下游。东与怀来县交界,西与蔚县毗邻,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及涞水县接壤,西北隔黄羊山与张家口市宣化区相望,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115°31′,北纬39°40′-40°39′之间。海拔高度480米~2882米,相对高程2400余米。太行山、燕山、阴山余脉在这里汇合,地势由南向北延伸,南、西、北三面环山,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暂,春秋气候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悬殊,年平均气温4.6℃~9.1℃。
县域南北长90千米,东西宽43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69.24%,丘陵区占17.57%,河川区占13.19%。属张家口市。辖赵家蓬区及涿鹿、张家堡、武家沟、五堡、保岱、矾山、大堡、河东、东小庄、温泉屯、大河南、蟒石口、辉耀1个区,13个镇,栾庄、黑山寺、卧佛寺、谢家堡4个乡。设373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员。总人口35.2万人,汉族占98.82%,另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彝族、藏族、朝鲜族、仡佬族、维吾尔族、黎族、羌族、瑶族、土族、傈僳族、哈尼族、达幹尔族、拉祜族、毛南族20个少数民族。据2010年“六五”普查,20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103人,占1.23%,其中满族2458人,回族1195人,蒙古族103人,其他民族2人~60人。农村人口约2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人。
行政级别为县级,区划单位为县,行政区代码130731,县政府驻涿鹿镇轩辕西路,政府网站http://www.zjkzl.gov.cn。邮政编码075699、075651、075626、075621、075641、075631、075636,电话区号0313。
涿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原始社会末期涿鹿就有人类居住。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这里征战,由此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涿鹿也因此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千年古县”。蟒石口镇马水至今保留着燕长城。像保岱、广恩屯、溪源、古城、上七旗、下七旗、上洗马、下洗马、上老君屯、下老君屯、凤凰庄、相广等这些流传着许多美好动人故事的村庄,都从一个侧面印证着涿鹿的古老美丽。至今这里的很多遗址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游览观光。
涿鹿山川秀美,引人入胜。舒缓的涿鹿盆地、质朴的黄土丘陵、雄浑的东西灵山,独具个性的自然杰作,塑造了涿鹿塞外小江南的风韵。黄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省级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南部,已经开发的东灵山具有“京西珠穆朗玛”之称,待开发的西灵山旅游区发展前景广阔。还有以黄帝祠、合符坛为中心的黄帝城旅游区、河南寺旅游景点等惹人陶醉,流连忘返。古八景“黄羊雨笠”“鸡鸣晴岚”“桑干秋涨”“鹿野耕耘”“笔架彩霞”“龙门叠翠”“矾山霁雪”“温泉晨澜”更是如诗如画,映入心田。就连大诗人苏东坡对婉转如带的溪源之水,都写下“幽溪鹿过苔还静,林深风吹鸟不知”之绝句。
涿鹿土地肥沃,粮丰果茂。历史上素有“千里桑干,唯富涿鹿”“塞外乌克兰”“天津龙头,涿鹿凤尾”美誉。1970年代,涿鹿人民建设桑北、桑南十万亩农田,埂直畦方,渠路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充裕时,全县50多万亩耕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等,1980年代后全县调整产业结构,水稻、小麦种植逐步退出,而葡萄、杏扁面积大增,成为农村重要支柱产业。小米、香椿、核桃、苹果、鸭梨等县域特产在张垣乃至京津冀地区都占有一席之地。拥有全国粮食大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绿化工程重点县、全国水果产量百强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仁用杏之乡、中国葡萄之乡等一大批桂冠。
涿鹿河流纵横,设施配套齐全。洋河纵向流经,桑干河横向流经,为涿鹿发展农业、林果业创造了优越条件。“两河”在保庄汇流为永定河入官厅水库,涿鹿因此成为北京的涵养地。历史上,涿鹿人民就善于运用桑干河、洋河水资源,民间集资修建“百户渠” “千家渠”“石洞渠”“惠民渠”“北平坡渠”“东顺渠”“长盛渠”等。新中国成立后,涿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修建了更多的大型水利工程。如劈山大渠、七一大渠、惠民干渠、桑南干渠、长梁山水电站、河东水电站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桑干河,经过多年治理,水蓝草绿,两岸树木成荫,已经成为涿鹿的一道亮丽风景。
涿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距北京市区125千米,北距张家口市区70千米,是河北省14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县区之一。境内有大秦铁路、沙蔚地方铁路、京新高速公路、张涿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109国道、239国道及7条省道纵横贯通,设置涿鹿、涿鹿南、涿鹿北3个高速站口,从县城中心不到10分钟即可上高速。张涿高速公路被称为“北京西七环”,北京898公交直通涿鹿,全天双向运行45车次,涿鹿已成为北京周边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重点县区之一。
涿鹿工业崛起,布局合理。历史上,涿鹿酿酒闻名张垣。1980年代,涿鹿“桑干河”牌碳酸氢铵享誉河北。2010年,县委、县政府划出土地,集中设立工业园区,“筑巢引凤”,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业、食品加工业、其他产业等90多家企业相继入园,健康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北大青鸟、索坤玻璃、中盐能源、华达热电等8家企业成为税收超百万的企业,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涿鹿矿藏丰富,种类繁多。已探明境内有大量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门类,主要品种有铁、锰、金、银、铅、锌、铜、白云岩、硫铁、磷、水泥灰岩、大理石、石膏、氟石、海泡石、石榴子石、钾长石等。北京金隅集团在卧佛寺乡建设年产万吨水泥厂,产品远销京津冀。原省属矾山磷矿建在涿鹿矾山,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涿鹿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这里既有1950年代修建的“劈山大渠”,又有1970年代修建的“七一大渠”。文学大师郭沫若及中国文联10多位著名作家曾为“劈山大渠”作诗讴歌。著名作家丁玲以温泉屯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更成为当代中国农民盼望解放、翻身报国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