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山镇(Fánshān Zhèn)
矾山镇位于涿鹿县东南部、燕山山脉东灵山脚下,镇政府距县城42千米,距张家口市98千米。因驻地矾山堡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115°52′,北纬40°22′-40°28′。东与怀来县桑园镇、孙庄子乡交界,西与黑山寺乡、卧佛寺乡毗邻,南与谢家堡乡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北与栾庄乡、温泉屯镇相连。是涿鹿县第二大镇。总面积152.85平方千米,地处浅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间洼,呈狭长、盆地状态。海拔690~2303米,最低点镇政府驻地东关,最高点东灵山主峰。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较少。春季干旱、多风、低温。夏季凉爽短暂,昼夜温差悬殊,雨量集中。多年平均气温8℃,1月平均气温-9.5℃,极端最低气温-23.9℃(1984年2月)。户籍8159户,22863人,多为汉族。行政区划代码为130731105。行政级别为乡级,区划单位为镇,镇政府驻矾东关。
矾山为古涿鹿之地。约4700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擒蚩尤、伏炎帝、行合符,设都邑,建立文明国家制度。战国时置涿鹿县,治所在黄帝故城,属燕国上谷郡;北朝东魏末年(560年左右),涿鹿县废。隋代属幽州怀戎县。唐代前期,属北燕州怀戎县;唐长庆二年(822年)置矾山县,治所矾山寨,属新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矾山县并入永兴县,属奉圣州。明代矾山寨改为矾山堡,属保安州。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划归怀来县。
1939年春虸蚄口一带设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辖9村。1943年3月,上七旗、古城等37村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设涿鹿县三区(矾山),辖温泉屯、夹河等27村;水磨、马槽沟等26村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6年3月设涿鹿县三区(矾山),辖矾山东北一带。1947年3月-6月设矾山镇。1948年12月设涿鹿县三区(矾山)。1949年2月设矾山区。1950年5月更名四区(矾山)。1953年5月四区设矾山、马槽沟、三堡、上七旗、孟窑、果园、柳树庄、下榆林8乡,辖41村。1956年6月撤区调整设矾山、三堡、肖家堡、柳树庄4个乡,辖六堡、观音殿等3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设矾山镇,辖22个村(社);设柳树庄乡,辖7个村(社)。1958年9月设灵泉(1960年12月更名矾山)人民公社,辖包括矾山镇,卧佛寺、黑山寺乡在内的68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分设矾山人民公社,辖肖家堡、石盆沟等18个生产大队;分设虸蚄口人民公社,辖9个生产大队。1961年8月-1966年5月,公社属矾山地区工委、办事处领导。1983年2月撤销公社复置矾山乡、虸蚄口乡。1984年4月撤销矾山乡复置矾山镇。1996年2月虸蚄乡并入矾山镇,辖26个村民委员会、两个居民委员会。
现有耕地30780亩,林地10950亩(不含鲜果),森林覆盖率53.1%。主要农产品为玉米、谷子、杂粮、蔬菜、葵花、干鲜果品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锰、银、铅、锌、磷等,其中磷矿资源最为丰富,探明储量1723万立方米。冶金辅助材料有熔剂白云岩,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有麦饭石、云母、矿泉水等。华北最大的磷矿、中粮长城葡萄酒(涿鹿)公司坐落镇域。黄帝泉水源为地下1700米~5000米的深层水,日流量达4666吨,水温常年保持在12.5~13.4℃ 之间,属含锶质重碳酸钙镁型天然优质矿泉水。沙蔚铁路、省道怀来至院头线(S233)、怀来至东花园线(S313)途经镇域,张涿高速(G95)黄帝城出口距镇政府5千米。存黄帝文化遗址遗迹,东灵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两所,中心卫生院1所,磷矿职工医院1所。有集贸市场5个,是矾山、黑山寺、卧佛寺3个乡镇的集贸中心。


矾山镇标准地名图
表2-6 矾山镇村名一览表

一、矾山镇居民委员会
(Fánshānzhèn Jūmínwěiyuánhuì)
矾山镇居民委员会位于矾山堡,1997年批准建立。因驻地得名。负责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辖区人口1693人。
二、矾山磷矿居民委员会
(Fánshānlínkuàng Jūmínwěiyuánhuì)
矾山磷矿居民委员会位于矾山磷矿,1997年9月10日批准建立。因居民多为磷矿职工而得名。负责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辖区人口1200人。
三、矾孟家窑村民委员会
(Fánmèngjiāyáo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孟家窑村民委员会驻矾孟家窑,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4.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4′,北纬40°18′。东距怀来县芦庄5.6千米,西距上七旗5.2千米,南距焦家梁3.4千米,北距矾龙王塘2.1千米。总面积9.75平方千米,163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原始社会末期有人类居住。相传明末,孟姓一家在此开荒种地依坡建窑,后繁衍成村,取名孟家窑。为与温泉屯公社的孟家窑有别,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孟家窑。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孟窑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四区孟家窑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四、矾龙王塘村民委员会
(Fánlóngwángt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龙王塘村民委员会驻矾龙王塘,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2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20′。东距怀来县响岭子4.7千米,西距谷家房2.4千米,南距矾孟家窑2.1千米,北距矾南关1.4千米。总面积11.13平方千米,220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原始社会末期有人类居住,蚩尤曾在此筑寨城,与黄帝进行“涿鹿之战”。后人定居取名蚩尤寨,后来演变为车檐寨,明代移民进入后改为龙王塘。现村西有蚩尤寨遗址,村中有蚩尤泉、蚩尤松。涿鹿之战后,此地建有应龙祠,后建龙泉寺,村庄取名龙王塘。因龙泉寺和龙池得名。为与温泉屯公社的龙王堂有别,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龙王塘。又传说,此地唐初有龙泉寺,寺中有龙池,后人定居,繁衍成庄取名龙王塘。“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红泉。
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孟窑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五、矾南关村民委员会
(Fánnán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南关村民委员会驻矾山堡,位于矾山镇西部。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21′。东距怀来县八卦5.7千米,西距水磨2.3千米,南距矾龙王塘1.6千米,北距矾六堡3.4千米。总面积4.02平方千米,104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轻壤质碳酸盐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赵国在黄帝故城置涿鹿县,东魏废弃。唐初在此置矾山县,元代撤县后为矾山寨,明代移民迁入后改为矾山堡。此地,数水交汇,自古倚为要塞。南关因所处位置得名。亦说,汉初矾山置涿鹿县至北朝,唐初复置县。因当地岩石色似矾,故取名矾山县。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4年5月5日,八路军第一次攻打矾山堡,因敌增援赶到撤退。7日晚,分区政委刘道生亲自到前方指挥、战前动员,部队从东、南、北门三面进攻突破,打死日本指挥官1人,俘虏伪军33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37支、粮食8万斤、白布150匹等。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11月16日,中共涿鹿县委在矾山召开前沿区干部和部分村干部会议,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组织部长刘世杰、民政科长陈显玉、实业科长丁亚夫等牺牲。1947年2月17日下午,在南榆岭巡回演出保卫土改成果及山东大捷时被捕的涿鹿县民主政府教育科长侯丕丞,被杀害于矾山西门外。1947年9月27日,共产党察南独立团和涿鹿县地方武装,进攻国民党矾山大乡,俘获130名自卫队员。原为矾山堡,后建立基层政权时按方位划为南关村、大街村、东关村、北关村。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矾山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六、大街村民委员会
(Dàjiē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大街村民委员会驻矾山堡,位于矾山镇西部。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40°33′。东距怀来县八卦5.7千米,西距水磨2.3千米,南距矾龙王塘1.6千米,北距矾六堡3.4千米。总面积1.67平方千米,142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轻壤质碳酸盐灌淤土土质。
地名来历、历史事件同矾南关。因所处位置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4年4月,怀涿联合县十二区队、独立三营和七团一个连,在分区政委刘道生指挥下,于11、13、15日连续三次攻打矾山伪军,击毙伪警察5名、日军指挥官1名,俘伪警察37名,缴获机枪3挺、步枪38支,战马10匹,粮食5万多公斤,布匹数千米及电话、电话总机36门(台)。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10月13日,国民党16军占领涿鹿县城,在矾山、保岱等河川要道设立据点,培植反动武装。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矾山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1953年5月-2003年秋矾山堡为四区矾山乡、矾山乡、矾山人民公社、矾山镇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
七、矾东关村民委员会
(Fándōng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东关村民委员会驻矾山堡,位于矾山镇西部,现为镇政府驻地。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22′。东距怀来县八卦5.7千米,西距水磨2.3千米,南距矾龙王塘1.6千米,北距矾六堡3.4千米。总面积2.82平方千米,121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轻壤质碳酸盐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地名来历、历史事件同矾山南关。因所处位置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29日,冀东战役打响后,在东关车马店设察哈尔省支前指挥部,马天水、牛树才、毛铎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指挥。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矾山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2003年秋至今为镇人民政府驻地。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北。
八、矾北关村民委员会
(Fánběi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北关村民委员会驻矾山堡,位于矾山镇西部。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2′,北纬40°22′。东距怀来县八卦5.7千米,西距水磨2.3千米,南距矾龙王塘1.6千米,北距矾六堡3.4千米。总面积1.76平方千米,73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轻壤质碳酸盐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地名来历、历史事件同矾南关。因所处位置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矾山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北。
九、水磨村民委员会
(Shuǐmò Cūnmínwěiyuánhuì)
水磨村民委员会驻水磨,位于矾山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1′,北纬40°21′。东距大街1.97千米,西距矾三堡1.3千米,南距谷家房1.76千米,北距矾五堡0.9千米。总面积2.03平方千米,67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存有战国时期人类居住遗址。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一家孟姓财主在此建起水打磨房,后建村名为水磨。因水打磨房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三堡乡,1953-1958年,分上、下水磨两个村。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北。
十、矾五堡村民委员会
(Fánwǔ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五堡村民委员会驻矾五堡,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1′,北纬40°22′。东距矾东关2千米,西距矾三堡1.7千米,南距水磨0.9千米,北距矾六堡2.9千米。总面积3.17平方千米,881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东部分移民奉诏迁此建村筑堡,序数为五,故名五堡。因排序得名。为区别与五堡公社的五堡,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五堡。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三堡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十一、矾四堡村民委员会
(Fánsì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四堡村民委员会驻矾四堡,位于矾山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21′。东距矾南关4.1千米,西距卢家沟2.4千米,南距下七旗0.7千米,北距古城0.6千米。总面积0.9平方千米,33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东部分移民奉诏迁此建村筑堡,序数为四,故名四堡。因排序得名。为区别与五堡公社的四堡,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四堡。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三堡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十二、矾三堡村民委员会
(Fánsān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三堡村民委员会驻矾三堡,位于矾山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2.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0′,北纬40°21′。东距水磨1.3千米,西距古城1千米,南距矾四堡0.76千米,北距山兑3.3千米。总面积2.63平方千米,95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东部分移民迁此建村筑堡,序数为三,故名三堡。因排序得名。为区别与五堡公社的三堡,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三堡。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三堡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四区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北。
十三、古城村民委员会
(Gǔché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古城村民委员会驻古城,位于矾山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21′。东距矾三堡1千米,西距卢家沟2.2千米,南距矾四堡0.6千米,北距马槽沟3.7千米。总面积1.61平方千米,51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原始社会末期,有熊部落方国筑青丘(都城)于此。黄帝继父任军事首领后,青丘被称为轩辕之丘,后人称黄帝故城。后有人在黄帝故城居住,取村名古城。元末大地震后,城内居民逐步迁至城外。因历史事件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三堡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北。
十四、上七旗村民委员会
(Shàngqīqí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上七旗村民委员会驻上七旗,位于矾山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19′。东距矾龙王塘4千米,西距傅家寨1.8千米,南距南榆岭5.6千米,北距下七旗0.9千米。总面积6.97平方千米,68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相传,原始社会末期的阪泉之战在此设过七旗阵,位置在七旗阵上侧,后有人在此定居,故名上七旗。因“七旗阵”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四区上七旗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朱有典系该村人。
十五、下七旗村民委员会
(Xiàqīqí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下七旗村民委员会由下七旗、石盆沟两个居民点组成,驻下七旗,位于矾山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6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20′。东距矾龙王塘3.9千米,西距卢家沟2.4千米,南距上七旗0.9千米,北距矾四堡0.8千米。总面积2.45平方千米,有两个居民点,55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下七旗,相传,原始社会末期的阪泉之战在此设过七旗阵,所处位置又在七旗阵下侧,汉末有人在此定居,故名下七旗。因“七旗阵”得名。约400人。石盆沟,明初建村刨出一个石盆,故名石盆沟。因石盆得名。2016年异地扶贫搬迁了。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十六、谷家房村民委员会
(Gǔjiāf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谷家房村民委员会驻谷家房,位于矾山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0′,北纬40°20′。东距矾龙王塘2.4千米,西距下七旗1.5千米,南距羊圈6千米,北距水磨1.7千米。总面积3.39平方千米,11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清初建村。谷姓一家在此开荒种地,繁衍成村,取名谷家房。因姓得名。
1943年3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4年9月,怀涿联合县四区粮秫助理贾存嘏(门头沟区斋堂人),与其他两名同志在谷家房开展工作时,被驻矾山的日伪军包围,贾存嘏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其他同志突围,自己落入魔掌。在矾山监牢,贾存嘏不怕严刑拷打,不为金钱地位利诱,英勇就义。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十七、肖家堡村民委员会
(Xiāojiā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肖家堡村民委员会驻肖家堡,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7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8′,北纬40°24′。东距山兑1.9千米,西距上榆林1.7千米,南距古城3.5千米,北距好地洼4.9千米。总面积6.61平方千米,148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汉代建村。肖姓为首户,故名肖家庄,明初屯堡营卫,更名肖家堡。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马槽沟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6年6月-1958年7月为肖家堡乡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十八、马槽沟村民委员会
(Mǎcáo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驻马槽沟,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25′。东距山兑1千米,西距肖家堡0.9千米,南距古城3.7千米,北距燕王沟1.26千米。总面积2.6平方千米,65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原始社会末期有人类居住。相传,黄蚩大战中,黄帝为智取蚩尤,就在黄帝城北3千米的地方挖了一条很深的壕沟,上面用秫秸和芦苇遮盖,再撒上土,征战中,黄帝兵士故意把蚩尤兵引诱到沟前,佯败后退,蚩尤兵不知是计,拼命追杀,大部掉进沟中被擒。后人称此地为陷马槽,故村名为马槽沟。亦说,据出土文物推断,约秦末建村。村名含义有二:其一,由沟内的马槽形巨石得名;其二,一名将军战马蹄刨土成槽而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马槽沟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四区马槽沟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 。
十九、燕王沟村民委员会
(Yànwáng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燕王沟村民委员会驻燕王沟,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26′。东距矾六堡3.7千米,西距赵庄6.1千米,南距李家堡0.7千米,北距好地洼4.2千米。总面积3.54平方千米,59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原名山沟,明代燕王率兵扫北时在此扎营,故名燕王沟。因燕王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6年11月16日,四区农会主任王恩奎、武委会主任王存万、公安员唐世喜、组织委员徐凯在燕王沟召开村干部会议,被国民党军队袭击,徐凯幸免,其余3人突围中牺牲。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马槽沟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至今。
二十、李家堡村民委员会
(Lǐjiā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李家堡村民委员会驻李家堡,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1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39°99′。东距矾六堡3.2千米,西距马槽沟1千米,南距山兑0.8千米,北距燕王沟0.7千米。总面积0.77平方千米,16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约汉初建村。明代李姓移民在此筑堡居住,故名李家堡。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马槽沟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至今。
二十一、山兑村民委员会
(Shāndu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山兑村民委员会驻山兑,位于矾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3.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0′,北纬40°24′。东距矾六堡3.1千米,西距马槽沟1.1千米,南距矾三堡3.3千米,北距李家堡0.8千米。总面积1.17平方千米,18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原是怀来沙城人的种地房,清初一宗姓人家在此定居,村对面是山取名山对,后演变为山兑。因“山对”演变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马槽沟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至今。
二十二、矾六堡村民委员会
(Fánliù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矾六堡村民委员会驻矾六堡,位于矾山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2′,北纬40°24′。东距怀来县寺湾3.2千米,西距山兑3千米,南距矾东关2.5千米,北距杏园5.7千米。总面积6.04平方千米,54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东部分移民奉诏迁此建村筑堡,序数为六,故名六堡。因排序得名。为与五堡公社的六堡有别,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为矾六堡。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果园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7月属矾山镇,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矾山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矾山乡,1984年6月属矾山镇至今。
二十三、焦家梁村民委员会
(Jiāojiāli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焦家梁村民委员会驻焦家梁,位于矾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6′,北纬40°16′。东距怀来县芦庄3.5千米,西距羊圈4.6千米,南距虸蚄口4.5千米,北距矾孟家窑3.3千米。总面积8.55平方千米,671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
约清初建村。村西梁上住有一户姓焦人家,后繁衍成村,故名焦家梁。因姓得名。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孟窑乡,1956年6月属矾山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至今。
二十四、虸蚄口村民委员会
(Zǐfāngkǒu Cūnmínwěiyuánhuì)
虸蚄口村民委员会驻虸蚄口,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1.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6′,北纬40°12′。东距怀来县大地4.7千米,西距羊圈5.7千米,南距柳树庄3.4千米,北距焦家梁4.5千米。总面积15.03平方千米,78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灌淤土、中壤质底砾石灌淤土等多种土质。
原始社会末期有人类居住。据碑文记载:该地区害虫虸蚄成灾,禾稼皆被吞噬。为根治虫害防止虸蚄再生,元末建村时取名虸蚄沟,后改为虸蚄口,其意把虸蚄装进口袋扑灭之。因取捕杀虸蚄之意得名。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包围虸蚄口村,共产党员、区武委会主任石银成发现敌情立即回村报信,在此地的两名解放军侦查员安全转移,他却被抓捕,英勇就义,为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61年5月-1996年2月为虸蚄口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省道怀来至院头线(S233)途经村边。
二十五、柳树庄村民委员会
(Liǔshù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柳树庄村民委员会驻柳树庄,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3.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5′,北纬40°09′。东距塔儿寺3.9千米,西距兑九沟7.6千米,南距董家庄2.5千米,北距虸蚄口3.3千米。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35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村内建有道教场所蚩尤祠。
约辽初建村。此地系一片柳树林,取村名柳树庄。因柳树得名。传说,今村北那两棵三人合抱不住的柳树,建村时期就有,后多次死而复生。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3年8月,共产党员、怀涿联合县二区治安员吕广勤(宛平县东胡林村人)在柳树庄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1953年5月-1958年9月为柳树庄乡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省道怀来至院头线(S233)途经村边。
二十六、董家庄村民委员会
(Dǒngjiā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董家庄村民委员会由董家庄、马家洼两个居民点组成,驻董家庄,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7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5′,北纬40°07′。东距塔儿寺3.9千米,西距观音殿2.4千米,南距马家洼1.4千米,北距柳树庄2.5千米。总面积10.42平方千米,有两个居民点,27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底砾石灌淤土土质。
董家庄,约唐初建村。董姓为首户,故名董家庄。因姓得名。马家洼,约辽初建村。地势低洼,马姓为首居,故名马家洼。因姓得名。约120人。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3年7月13日,八路军平西独立三营一个排在董家庄北山上伏击日军从李家堡返回矾山的运输队,击毙日军2名,俘伪军1名,缴获小炮1门,步枪2支和军用物资一部。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
二十七、苇子村村民委员会
(Wěizi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苇子村村民委员会驻属苇子村,位于矾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7.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8′,北纬40°06′。东距怀来县北台3.1千米,西距马家洼2.3千米,南距门头沟区清水镇江水河3.8千米,北距塔儿寺2.4千米。总面积7.02平方千米,4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厚层淋溶褐土土质。
辽应历十年(960)建村。当地盛产苇子,故名苇子村。因苇子得名。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1年冬,八路军九团侦查连、炮兵连200多人,与袁德文领导的三纵队等地方武装,深入苇子村等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筹集粮食,开展游击战争。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 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
二十八、塔儿寺村民委员会
(Tǎ'érs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塔儿寺村民委员会驻塔儿寺,位于矾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北纬40°08′。东距怀来县陈家水7.7千米,西距柳树庄4千米,南距苇子村2.3千米,北距虸蚄口5.1千米。总面积8.53平方千米,14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厚层淋溶褐土土质。
金正隆五年(1160),曾在该地山腰修建炬禅寺灵塔一座,元代建村以塔取名塔儿寺。因炬禅寺灵塔得名。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
二十九、观音殿村民委员会
(Guānyīndiàn Cūnmínwěiyuánhuì)
观音殿村民委员会由观音殿、田家沟两个居民点组成,驻观音殿,位于矾山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07′。东距董家庄2.4千米,西距兑九沟5千米,南距田家沟1.7千米,北距柳树庄3.2千米。总面积10.39平方千米,有两个居民点,171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中壤质底砾石灌淤土土质。
观音殿,据碑文记载:北朝庚申年(420)建村。村南有观音殿,故名。因观音殿得名。约100人。省道怀来至院头线(S233)途经村边。田家沟,约辽代建村。地处山沟又田姓为首,故名田家沟。因姓和地理位置得名。约70人。
1939年春属宣涿怀联合县四区(虸蚄口),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945年9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柳树庄乡,1956年6月属柳树庄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虸蚄口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虸蚄口乡,1996年2月属矾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