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始末

修志始末

《涿鹿县地名志》即将问世,这是涿鹿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地名典籍。地名是反映社会历史的“古化石”“活化石”。它揭示了自然环境的变迁,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展现了尘封的历史印记。涿鹿地名见证了数次重要事件的发生,更因为它反映了真实的地理情况,铭记悠久的历史故事,也是目前中国所见最为长寿的地名之一。

2018年4月,时任地名办主任的翟秀婕计划将涿鹿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成志书,向民政民族宗教局主要领导说明了此意,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得到了肯定。经局党组研究决定,由翟秀婕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全局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志书质量。我提议邀请《涿鹿县志》副主编伊庆春、杨继武参与编写编纂工作,他们都是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老同志,在涿鹿县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威望,得到两位的认可并愿担此任。《涿鹿县地名志》由翟秀婕担任主编,伊庆春、杨继武担任副主编,同时成立了《涿鹿县地名志》编委会,翟秀婕负责编纂统筹工作安排。

2018年6月,正式启动了编写工作,编纂人员依据第一次地名普查工作成果,利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成果,借鉴我国志书的传统体例,做到资料翔实可靠,体例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完整,叙述言简意赅。采取记叙体,用语体文,由文、图和表构成,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志书的编写需要翔实的资料、丰富的素材、大量的数据。涿鹿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截至2014年,补查截至2018年,为了做到志书出版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通过多种渠道校正数据,补充资料,力争本志书信息准确,质量可靠。

《涿鹿县地名志》对全县山峰、山脉、河流、沟谷、遗址、古迹等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及政区、居民点、建筑物、交通、电力、水利、邮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十大类44个子类2000余条地名信息进行了收集,志书共设6章38小节以及附录。 采用第二次普查成果,由杨继武重点负责第一、第三章的编纂;伊庆春重点负责大事记和四、五、六章的编纂;翟秀婕着重负责第二章政区地名的编纂。图片特邀董桂军、霍汉青、白秀峰、王树忠等知名摄影人拍摄。编纂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翻阅、研究《中共涿鹿县党史资料》《涿鹿县志》,参阅已出版的地名志;无数次开会讨论研究并向省、市领导请教编写问题;编纂人员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区别处理地名编纂领域里的专业问题。为政区沿革陈述上更加理顺,我们远赴沽源县学习,面对面、点对点的请教提问,贵县专家学者一一解答,在此深表感谢! 经过一年多的编写,2019年10月《涿鹿县地名志》初稿完成,经过排版交付河北人民出版社。

《涿鹿县地名志》的编写是全体编纂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工作中伊庆春、杨继武两位老同志不计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同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成果。志书编写中为了让地名信息更全面、更准确,我们经常深入实地、电话联系调查,伊庆春也是亲力亲为,没有因为年龄而却步;后期校正中,伊庆春逐字逐句审阅修改全稿,并修改、核对,节假日加班,常常工作到深夜。在此对两位老前辈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涿鹿县地名志》的成书,特别感谢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注。县编委、工商、交通、土地、统计、档案等管理部门都给予了工作支持,民政局同仁们也密切配合。《涿鹿县志》主编谷新声同志从始至终给予热情的指导,特别是对政区地名、历史文化资料的提供,校正数据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有董桂军、霍汉清、薛春孝等同志的无私帮助,值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志是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是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编志造福后代,我们责无旁贷。一部志书是一项浩大工程,尽管地名普查收集面广、条数多,依然会有遗缺,在一些历史问题上又无法考证,现实问题又无过多时间校正,书中肯定会存在疏漏和误语,诚请地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涿鹿县地名志》的出版,有序推进了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满足了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涿鹿县地名志》能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涿鹿,热爱涿鹿,参与到涿鹿建设中来,把涿鹿建设得更加美好,为推进涿鹿建设凝心聚力,助推涿鹿走向世界。

翟秀婕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