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Quán)

二、泉(Quán)

据《涿鹿县水务志》载:历史上涿鹿境内主要泉水有:潘泉(外虎沟附近)、三涧口泉、后沟泉、杨家泉(尤家园)、岔道泉、四顷梁泉、隆福泉(隆伏寺东)、曹堡泉、板泉、黄帝泉(黑龙池)、水头寺泉、蚩尤泉、辛兴堡永丰泉、高庙富吉溪、东泉子沟泉、石家嘴泉、全家崖泉、侯家寺泉、西泉子沟泉、冷泉(上下老君屯南)等。1975年11月14日测定114处泉水水量为1898升/秒,1982年测定136处泉水水量减为981.36升/秒,呈逐年减少趋势。现多数泉已隐没,仍有5处泉水溢流,分别是:

(一)黄帝泉(Huángdì Quán)

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南500米,是当年黄帝部族人马饮水之处,故名黄帝泉。民间称“黑龙池”。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北纬40°02′。黄帝泉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积聚成池。池围97.2米,直径31米,水温常年保持在12.3~13.4℃间,日流量4600~4800立方米,其源于地下5000米、3000米、1500米三层岩泉水,冬不结冰,夏不生腐,天旱不枯竭,久涝不盈溢。泉西有地震测报点,凡地震此点均有异常反应。经国家地矿部、卫生部、化工部测定,黄帝泉是一种含锶质、重碳酸、属钙镁型优质矿泉水,现已开发,泉水销往京、津。

(二)蚩尤泉(Chīyóu Quán)

蚩尤泉位于矾山镇龙王塘的龙泉寺内,是当年蚩尤部族人马饮水之处,故名蚩尤泉。泉水清澈,水面澹澹如镜,水质甘甜润泽。泉周8米,由360块条石砌成,直径2.5米,深15米左右。日流量为800立方米,水质为含硒质天然优质矿泉水。

(三)山涧口泉(Shānjiànkǒu Quán)

山涧口泉位于大堡镇吴家庄上游山涧口,故名山涧口泉。北魏为倒拉山水,流入壶流河。1950年代初流量约600升/秒,1971年前后流量减至50~300升/秒,1979-1982年为168升/秒,2004年为20~40升/秒。

(四)后沟泉(Hòugōu Quán)

后沟泉位于大堡镇后沟,故名后沟泉。清代定名。1975年实测流量为80升/秒,1979-1982年为35升/秒。

(五)四顷梁泉(Sìqǐngliáng Quán)

四顷梁泉位于武家沟镇溪源自然村四顷梁,故名四顷梁泉。清代定名。1935年村民仍用以灌田,为涿鹿古八景之一“龙门瀑布”水源。1960年代末下游溪源仍有“水打磨”,利用泉水高程冲击木制大轮盘转动石磨碾磨粮食。1975年实测流量为15升/秒,1979-1982年村中、南3处泉水仅为7.4升/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