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其他地名(Xiāoshīde Qítādìmíng)
(一)涿鹿县师范学校
(Zhuōlùxiàn Shīfàn Xuéxiào)
涿鹿县师范学校位于原涿鹿中学西侧(北小庄南)。1983年7月建校,占地面积22.5亩。招生对象为本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3年教龄以上,35周岁以下的民办教师,学制为两年。1985年开始中师函授招生,学制为4年,招生范围扩大到涿鹿、怀来、赤城、万全4个县,函授招生改为两年学制。1992年7月,师范并入职教中心,1993年7月师范撤销。
(二)涿鹿县教师进修学校
(Zhuōlùxiàn JiàoshīJìnxiū Xuéxiào)
涿鹿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原涿鹿中学院内。1953年3月建立,负责小学教师学习进修的组织辅导工作。1966年学校解散,1977年底重新建立。1983-1992年,进修学校与师范合署办公。2000年6月,在进修学校干训部的基础上,建立涿鹿县教育管理干部学校,实行与进修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2003年4月,进修学校搬至人民北街教育培训中心,2006年12月停止招生。
(三)涿鹿县教育管理干部学校
(Zhuōlùxiàn Jiàoyùguǎnlǐ Gànbù Xuéxiào)
涿鹿县教育管理干部学校位于原涿鹿中学院内。2000年2月初开办,招生对象为35周岁以下,教龄6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学校学制两年,开设《管理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学校管理学》等16门课程。学校共招生3期,招收学员206名,2006年12月学校停止招生。
(四)涿鹿县晋剧团
(Zhuōlùxiàn Jìnjùtuán)
涿鹿县晋剧团位于向阳街(原石桥街)。1955年4月,县人委对民间“兴民剧社”进行登记管理,由私营变为集体所有,同时更名涿鹿晋剧团。1957年11月,地委、专署决定,将涿鹿晋剧团划归专区领导。1961年5月20日,剧团重归涿鹿县。1969年10月,县革委决定撤销晋剧团,演职人员分流文化馆、电影队。1971年成立涿鹿县文工团,演出多部革命样板戏,1975年恢复涿鹿县晋剧团名称。1991年晋剧团停办,演职人员分流到县供销社、化肥厂等单位。
(五)涿鹿县招待所
(Zhuōlùxiàn Zhāodàisuǒ)
涿鹿县招待所位于原人民路,现轩辕东路南侧。主要承担县政府公务接待、县各类会议接待等,1970年代建立,90年代撤销。
(六)涿鹿县交通监理站
(Zhuōlùxiàn Jiāotōng Jiānlǐzhàn)
涿鹿县交通监理站位于现东风西路东口。1973年10月建站,隶属县交通局,负责县境内的交通安全监理工作。1987年3月5日划归公安管理,为交警队。
(七)涿鹿县交通局养路费征稽所
(Zhuōlùxiàn Jiāotōngjú Yǎnglùfèi Zhēngjīsuǒ)
涿鹿县交通局养路费征稽所位于现菜市场口路政管理所。1979年,在东风路与下广线交汇处建站,时称养路费稽征站,主要职责是县域内各类车辆的新增入户、牌照存取、报停异动、规费征收业务,稽查拖欠漏逃交通规费车辆。1996年1月更此名,1997年12月,迁入下广线东侧新址办公。按照国家燃油税改革方案,2008年12月停止征收养路费,此所撤销。
(八)下广线涿鹿收费站
(Xiàguǎngxiàn Zhuōlù Shōufèizhàn)
下广线涿鹿收费站位于尤家园,亦称通行费收费站。建于1995年3月,站址设在康庄,1998年1月站址迁至尤家园。职责是按照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对过往车辆昼夜24小时收取通行费。根据国家取消二级公路通行收费的政策,省政府定2009年5月31日全省停止收费,此站撤销。
(九)军民大桥(Jūnmín Dàqiáo)
军民大桥位于现桑干河大桥东侧50米处。1969年5月-9月,在原址对桑干河桥改建,由驻军8354部队与地方携手共建,故称军民大桥。全长495.8米,跨径69×11.5、8.9、6米,宽7米,高6米。2013年,上侧桑干河大桥建成后,拆除军民大桥桥面。
(十)大仓(Dàcāng)
大仓位于现轩辕东路地段。大仓广场建有大礼堂、灯光球场,是县城举行重大节日聚会庆典的地方。2005年开通轩辕东路、建设轩辕东城占用。
(十一)张家口地区涿鹿水产推广站
(Zhāngjiākǒudìqū Zhuōlù Shuǐchǎn Tuīguǎngzhàn)
张家口地区涿鹿水产推广站位于张家堡镇隆伏寺,从事水产品技术推广工作,隶属张家口地区水产局。1961年建站,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1983年有职工干部64名。1990年代更名涿鹿县水产良种厂,下放涿鹿县,属畜牧水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