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屯镇(Wēnquántún Zhèn)

温泉屯镇(Wēnquántún Zhèn)

温泉屯镇位于涿鹿县东北部、桑干河下游南岸,镇政府距县城15千米。因镇政府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115°50′,北纬40°34′-40°35′。东与怀来县夹河镇隔河相望,西与五堡镇毗邻,南与矾山镇接壤,北与东小庄镇以河为界。总面积76.6平方千米,户籍5403户,14549人,汉族占99.997%。地势南高北低、靠山邻水,海拔490~1060米,最低点桑干河、洋河交汇处,最高点白云山。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行政区划代码130731109,行政级别为乡级,区划单位为镇。

秦汉时期属潘县,王莽新朝属树武县,两晋时期属潘县,南北朝沿袭两晋,唐属怀戎县、永兴县,宋辽金属永兴县,元明清属保安州、保安县,民国时期属保安县、涿鹿县。

1943年3月,设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辖杏园、窝铺、吉家营、里虎沟、外虎沟、温泉屯、孟家窑、龙王堂(除东孤山)及夹河、桑园等30村。1945年9月,杏园等7村属涿鹿县三区(矾山),东孤山、里虎沟属涿鹿县五区(小矾山)。1946年9月,温泉屯、双树一带为涿鹿县六区。1949年2月,吉家营、东孤山等7村属涿鹿县五堡区,杏园、窝铺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分属三区(五堡)、四区(矾山)。1953年5月三区在温泉屯境设温泉屯乡,四区在温泉屯境设杏园乡,辖温泉屯、龙王堂、孟窑、吉家营、杏园、窝铺6村(孤山、里外虎沟属百姓营乡)。1956年6月撤区调整设温泉屯乡,辖东孤山、里外虎沟等9村。1958年9月属果林(1960年12月更名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温泉屯人民公社,辖9个生产大队,1968年2月增红彤营大队。1983年2月撤销公社复置温泉屯乡。2008年10月撤乡建镇,设温泉屯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

现有耕地7770亩,农作物以玉米、葵花、杂豆等为主。林地3.3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56%。葡萄为支柱产业,建有葡萄储鲜冷库162座。大秦铁路、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镇域。丁玲纪念馆、万亩葡萄园、桥山黄帝殿、温泉寺等旅游景点坐落该镇。有小学2所,镇卫生院1所,集贸市场2个。

温泉屯镇标准地名图

表2-12 温泉屯镇村名一览表

一、杏园村民委员会

(Xìngyuá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杏园村民委员会驻杏园,位于温泉屯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30′。东距怀来县歪头山4.7千米,西距好地洼7.2千米,南距矾六堡5.7千米,北距窝铺2.9千米。总面积24.11平方千米,261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约明初建村。此地原系一片杏园,故名杏园。因村中杏园得名。

1941年冬,八路军九团侦查连、炮兵连200多人,与袁德文领导的三纵队等地方武装,深入到涿怀地区杏园等村,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筹集粮食,开展游击战。1943年3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杏园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

二、红彤营村民委员会

(Hóngtóngyí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红彤营村民委员会驻红彤营,位于温泉屯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3.9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2′,北纬40°34′。东距怀来县夹河3千米,西距吉家营2.3千米,南距杏园4.9千米,北距怀来县朱官屯3.9千米。总面积1.3平方千米,54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1968年建村。1967年10月,桑干河暴发每秒2400立方米洪水,武家沟公社西窑沟大队近百户人家房屋被冲毁、400多人无家可归。县革委安置部分农民迁此定居,临近吉家营,又取兴旺之意,故名红彤营。因寓意得名。

1968年10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村边。

三、龙王堂村民委员会

(Lóngwángt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龙王堂村民委员会驻龙王堂,位于温泉屯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0.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北纬40°34′。东距吉家营2.2千米,西距温泉屯1.1千米,南距好地洼6千米,北距保庄1.8千米。总面积6.27平方千米,172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该村有战国时期宜兴乡城古城遗址。明建文元年(1399)移民迁入,此地有座龙王庙堂,故村名为龙王堂。因龙王庙堂得名。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村边。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温泉屯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

四、孟家窑村民委员会

(Mèngjiāyáo Cūnmínwěiyuánhuì)

孟家窑村民委员会驻孟家窑,位于温泉屯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5′,北纬40°34′。东距温泉屯1.2千米,西距广恩屯3.3千米,南距外虎沟2.2千米,北距双树2.9千米。总面积0.79平方千米,52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约明初建村。此地原系怀来县鸡鸣驿孟姓一家财主的耕地,后有人在此依坡建窑定居繁衍成村,故名孟家窑。因姓因窑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温泉屯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村边。

五、外虎沟村民委员会

(Wàihǔ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外虎沟村民委员会驻外虎沟,位于温泉屯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5′,北纬40°32′。东距窝铺10千米,西距东孤山1.6千米,南距里虎沟0.9千米,北距孟家窑2.2千米。总面积3.9平方千米,149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系龙眼葡萄主产区。

约元末建村。此地系轩辕黄帝陵寝地桥山北部通道,黄帝陵寝北口原有两只石虎,后石虎跌入沟中,山沟名为虎沟,村子坐落在沟外,故名外虎沟。因地理位置得名。亦说,此地系一道山沟,名虎沟,村子坐落在沟外,由此得名。是涿鹿栽植葡萄最早的村,现仍保留400年的葡萄王树。所产葡萄粒呈紫红色,皮薄且透明似琥珀,若龙眼,故名“龙眼”葡萄。龙眼葡萄糖分高,刀切而其汁不溢,味极甘美,驰名中外,被誉为“北国明珠”。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7年5月21日,五区区长赵连银、武委会主任杜万钧率区小队在七堡激战后撤退至外虎沟一带,又遭遇国民党暂三军某连,因寡不敌众,赵连银等15名同志被俘。1947年6月16日赵连银从容就义于涿鹿城南门外。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百姓营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

六、窝铺村民委员会

(Wōpù Cūnmínwěiyuánhuì)

窝铺村民委员会驻窝铺,位于温泉屯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7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5′,北纬40°32′。东距怀来县歪头山3.5千米,西距吉家营6千米,南距杏园2.9千米,北距怀来县夹河3.2千米。总面积13.04平方千米,77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沙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明初建村。最早为地主的看坟房,当地人称窝棚(窝铺),建村后取名窝铺。因窝棚得名。亦说,因此地四面环山,建村时蒿草茂盛,好似绒毯铺地,据地形取村名窝铺。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杏园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

七、吉家营村民委员会

(Jíjiāyí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吉家营村民委员会驻吉家营,位于温泉屯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9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北纬40°33′。东距红彤营2.3千米,西距龙王堂2.2千米,南距燕王沟8.7千米,北距保庄3.3千米。总面积6.97平方千米,232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潜育型水稻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早期有人类居住。明代山西移民迁入定居,为使村庄平安吉祥,故取名吉家营。因寓意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温泉屯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村边。

八、温泉屯村民委员会

(Wēnquántú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温泉屯村民委员会驻温泉屯,位于温泉屯镇西北部,为镇政府驻地。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34′。东距龙王堂1.1千米,西距孟家窑1.3千米,南距外虎沟3.1千米,北距保庄1.5千米。总面积7.04平方千米,2413人。另有集体户口(城镇)58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桑干河南岸,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此地原有一眼温泉,汉初建村后取名温泉屯。朝廷在泉边建有祭堂及温泉宫,历朝皇帝到涿鹿祭祀黄帝时都要到这里下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还作了一首《温泉屯之歌》。明代仍称温泉屯。因温泉得名。亦说,温泉“其水极热,能医百病,赴者如流”,清晨光照,热气升腾,有“温泉晨澜”美称,为涿鹿古八景之一。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三区(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8年,著名作家丁玲在这里土改期间,曾写下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小说中的“暖水屯”即是此村。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温泉屯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温泉屯乡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70年代,下乡知青程有志在这里培育矮秆玉米优良品种,被誉为“桑干河畔土专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等报刊多次报道程有志的事迹。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1961年5月至今为温泉屯镇(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途经村边。

九、东孤山村民委员会

(Dōnggūsh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东孤山村民委员会驻东孤山,位于温泉屯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北纬40°33′。东距龙王堂3.9千米,西距九堡4.8千米,南距里虎沟2.1千米,北距双树3.6千米。总面积5.54平方千米,85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元正元三年(1343)建村。靠近一座孤山,故名东孤山。因孤山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五区(五堡),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五区(小矾山),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百姓营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

十、里虎沟村民委员会村

(Lǐhǔ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里虎沟村民委员会村驻里虎沟,位于温泉屯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5′,北纬40°31′。东距杏园9.3千米,西距戴家沟8.3千米,南距赵庄4.4千米,北距外虎沟0.9千米。总面积4.13平方千米,65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地名来历同外虎沟,约元初建村。村落在虎沟里,故名里虎沟。因地理位置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三区(杏园),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五区(小矾山),1946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温泉屯、双树一带),1949年2月属涿鹿县五堡区,1950年5月属三区(五堡),1953年5月属三区百姓营乡,1956年6月属温泉屯乡,1958年9月属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温泉屯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温泉屯乡,2008年10月属温泉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