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干路(Cìgàn Lù)
(一)新源路(Xīnyuán Lù)
新源路位于县城东南部汪源屯,系近年来新修道路,通往汪源屯,故名新源路。因新建和村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22′,北纬40°37′-40°37′。起于保安大街,止于汪源屯东口,东西走向,长490米,宽8米,为水泥质地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
(二)城新街(chéngxīn Jiē)
城新街位于人民北街东部北关大街西部,沟通轩辕路与神农路的道路,1980年代新建,故名城新街。因建设时间得名。起于拐角大街,止于神农路,南北走向,长约500米,宽8米,为水泥质地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沿途经过幸福小区等重要地物。
(三)新安北街(Xīn'án Běijiē)
新安北街位于十一米路南侧,沟通东风路与新安路的道路,意为新建的安居工程,故名新安北街。因寓意得名。起点东风路,终点新安西路,南北走向,长约320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
(四)城墙巷(Chéngqiáng Xiàng)
城墙巷位于县城东南部,原有城墙,故名城墙巷。因古建筑得名。起点南关大街,终点苑庄口,东西走向,长30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2018年棚户区改造中拆除扩建。
(五)春光街(Chūnguāng jiē)
春光街位于县城中部鼓楼东侧,故名春光街。因寓意得名。起点东风路,终点轩辕路,南北走向,长24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沿途经过佛教地物。
(六)拐角大街(Guǎijiǎo Dàjiē)
拐角大街位于县城拐角村东部原城墙西北角,故名拐角大街。因城墙拐角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8′-40°37′。1966年更名建新街,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北关大街,终点民园街(现轩辕路),南北走向,长24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15。
(七)大南巷(Dà'nán Xiàng)
大南巷位于西关东南部侯家园南侧,故名大南巷。因方位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7′-40°36′。原名西关大南巷,1966年更名红光街,1981年恢复原名并标准化处理为大南巷。起点侯家园,终点一干路,南北走向,长400米,宽3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45。
(八)后巷(Hòuxiàng)
后巷位于县城前后巷村南部,南面有前巷,故名后巷。因方位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跃进巷,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北关大街,终点坑堰街(现东环路),东西走向,长270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37。沿途经过前后巷村委会、个体毛衣厂等重要地物。
(九)侯家园街(Hóujiāyuán Jiē)
侯家园街位于县城西关村东北部,过去是侯家的花园,故名侯家园街。因姓和花园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2′,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红英大街,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西关路,终点东风路,南北走向,长330米,宽6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25。沿途经过帝鑫小区等重要地物。
(十)光明巷(Guāngmíng Xiàng)
光明巷位于县城中部,取光明之意,故名光明巷。因寓意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7′-40°37′。原名三黄巷,后更名光明巷。起点鼓楼西街,终点胜利街,南北走向,长165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为1~23。
(十一)三关庙巷
(Sānguānmiào Xiàng)
三关庙巷位于县城东南部,原有三关庙,故名三关庙巷。因庙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东风一条,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东风路,终点阁东路,南北走向,长285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为1~46。
(十二)辘轳把巷(Lùlúbǎ Xiàng)
辘轳把巷位于县城南部老城区,形似辘轳把状,故名辘轳把巷。因形状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东风二条,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阁东路,终点东风路,南北走向,长300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49。
(十三)小柳巷(Xiǎoliǔ Xiàng)
小柳巷位于县城中部,紧靠柳巷,且巷窄又短,故名小柳巷。因柳巷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8′-40°37′。起点柳巷,终点原朱家楼北街,南北走向,长75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35。
(十四)和平街(Hépíng Jiē)
和平街位于县城东关村西部,建在解放后,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故名和平街。因寓意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2′,北纬40°37′-40°37′。起点顺城街,终点保安大街,东西走向,长330米,宽6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79。沿途经过齐天庙即东岳庙遗址等重要地物。
(十五)向阳街(Xiàngyáng Jiē)
向阳街位于县城东南部,取向着太阳之意,故名向阳街。因寓意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2′,北纬40°37′-40°37′。1966年前名为石桥街,1966年更名红桥街,1981年后更名向阳街。起点东风路,终点礼拜寺街,东西走向,长24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87。
(十六)柳巷(Liǔxiàng)
柳巷位于县城东北部,很久以前长有一棵柳树,故名柳巷。因柳树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2′,北纬40°37′-40°37′。原起点坑堰街(现顺城街),终点该巷终端(现保安大街),东西走向,长42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78,沿途经过柳巷村委会等重要地物。
(十七)坑堰街(Kēngyàn Jiē)
坑堰街位于县城东北部,原有水池坑,故名坑堰街。因水池坑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21′,北纬40°38′-40°37′。1966年更名爱国大街,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朱家楼街,终点前后巷,南北走向,长210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为1~25,沿途经过原柳巷小学等重要地物。
(十八)夏家坑(Xiàjiā Kēng)
夏家坑位于县城东南部,原巷地势低洼,夏姓为首户,故名夏家坑。因姓和地势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21′,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庆丰三条,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台后街,终点前街,南北走向,长60米,宽4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9。
(十九)向阳前巷
(Xiàngyáng Qiánxiàng)
向阳前巷位于县城东部,原名葛家坊前巷,1966年更名向阳前巷,意为象征光明。因寓意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22′,北纬40°37′-40°37′。起点向阳街,至该巷终点,东西走向,长150米,宽2.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13。
(二十)柳巷北街(Liǔxiàng Běijiē)
柳巷北街位于县城东部,系柳巷北部主要街道,故名柳巷北街。因巷和方位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22′,北纬40°38′-40°37′。起点柳巷,终点神农路,南北走向,长749米,宽5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
(二十一)礼拜寺街(Lǐbàisì Jiē)
礼拜寺街位于县城东部,最早是回族人口集中居住地,并建有礼拜寺,故名礼拜寺街。因寺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115°22′,北纬40°37′-40°37′。1966年更名向阳大街,1981年恢复原名。起点向阳街,终点前街,南北走向,长150米,宽6米,水泥路面,道路等级为次干道。门牌号范围1~19,沿途经过清真寺等重要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