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村民委员会

二十六、罗庄村民委员会

(Luó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罗庄村民委员会驻罗庄,位于涿鹿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6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40°37′。东距白塔寺3.9千米,西距水泉庄1.52千米,南距石子坡1.86千米,北距宣化区殷庄子10千米。总面积11.77平方千米,225户,52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罗庄存有东汉时期人类活动遗址。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西部分移民迁至此地,其中7户姓罗的移民居于此,更名罗庄。因姓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七、沈庄村民委员会

(Shě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沈庄村民委员会驻沈庄,位于涿鹿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0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40°41′。东距曹堡2.6千米,西距宣化区瓦窑沟10千米,南距马军庄2.8千米,北距桃园3.6千米。总面积5.18平方千米,333户,856人。另有经济开发区112户,13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辽末建村。村人多数姓沈,故名沈庄。因姓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八、清宁堡村民委员会

(Qīngníng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清宁堡村民委员会驻清宁堡,位于涿鹿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40°40′。东距马军庄2.9千米,西距宣化区辛堡7.9千米,南距白塔寺2.8千米,北距郝家坡0.7千米。总面积5.3平方千米, 203户,45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约清初建村。为清凉寺的靠山寺庄,故名清宁堡。后因失火烧庄,又称火烧庄。因寺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九、前后巷村民委员会

(Qiánhòuhà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前后巷村民委员会驻前后巷,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8′。东距曹家园0.9千米,西距拐角0.5千米,南距苑庄1.3千米,北距北关0.5千米。总面积0.38平方千米,203户,46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该村原有前后两条街巷,故名。因方位和街巷得名。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二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北关村民委员会

(Běi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北关村民委员会驻北关,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8′。东距红庙堡1.87千米,西距城里0.42千米,南距前后巷0.52千米,北距曹堡3.08千米。总面积0.67平方千米,389户,918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地处县城城区的北边,城区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关,因方位,故名北关。观音禅寺坐落北关。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二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至今。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王泽民系该村人。

三十一、东关村民委员会

(Dōng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东关村民委员会驻东关,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7′。东距教场1.15千米,西距西关1.49千米,南距汪堡0.67千米,北距柳巷0.48千米。总面积0.65平方千米,727户,1813人。为回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地处县城城区的东边,城区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关,因方位,故名东关。居民以回族居多,礼拜寺坐落东关。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一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刘洪峰系东关人。

(Chénglǐ Cūnmínwěiyuánhuì)

城里村民委员会驻城里,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8′。东距曹家园1.35千米,西距牛家场0.99千米,南距拐角0.22千米,北距曹堡3.34千米。总面积0.76平方千米,344户,738人。聚落呈散状分布。属河川区,沙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地处城中心,故名城里。因方位得名。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的鼓楼坐落城里。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二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原察哈尔省、河北省政府副主席吕复系城里人。

三十二、城里村民委员会

教场村民委员会驻教场,位于涿鹿镇东部,现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7′。东距大塘湾2.54千米,西距东关0.14千米,南距汪源屯0.65

三十三、教场村民委员会(Jiàochǎng Cūnmínwěiyuánhuì)千米,北距曹家园0.57千米。总面积0.21平方千米,179户,40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棚蔬菜。

据《保安州志》记载:此地唐初为“校军场”,后有人定居于此,故名校场,后演变为教场。因“校场”演变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教场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系一区教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东方红)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四、汪源屯村民委员会

(Wāngyuántú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汪源屯村民委员会驻汪源屯,位于涿鹿镇东南部,现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7′。东距大塘湾2.3千米,西距苑庄1.09千米,南距南二堡2.8千米,北距教场0.6千米。总面积1.42平方千米, 505户,126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土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传说,该村紧靠沼泽地,明初徐达率兵北进,在此筑堡屯兵,后有人定居,故名汪源屯,亦称汪堡。因地貌特点和历史事件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教场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东方红)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五、西关村民委员会

(Xīguān Cūnmínwěiyuánhuì)

西关村民委员会驻西关,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7′。东距汪源屯1.84千米,西距杨堡2.15千米,南距庄科2.15千米,北距拐角1千米。总面积3.37平方千米,1088户,369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土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位于县城城区的西边,城区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关,故名西关。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一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六、拐角村民委员会

(Guǎijiǎo Cūnmínwěiyuánhuì)

拐角村民委员会驻拐角,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8′。东距前后巷0.49千米,西距牛家场0.92千米,南距西关1.01千米,北距城里0.23千米。总面积0.42平方千米,378户,87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村落坐落于老县城西北拐角处,故名拐角。因方位得名。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二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七、苑庄村民委员会

(Yuà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苑庄村民委员会驻苑庄,位于涿鹿镇东南部、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36′。东距汪源屯1.08千米,西距丁堡2.2千米,南距庄科1.65千米,北距前后巷1.3千米。总面积0.83平方千米,368户,87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相传此地是汉代下洛县令苑康坟地,看坟人筑屋居住,后逐渐有人在此定居成村,取名苑庄。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教场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八、曹家园村民委员会

(Cáojiāyuá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曹家园村民委员会驻曹家园,位于涿鹿镇东部、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8′。东距周堡0.69千米,西距前后巷0.92千米,南距教场0.56千米,北距杜庄2.47千米。总面积0.12平方千米,117户,25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在北魏广宁郡城稍北,建有花园,专供达官贵人游览,后城废南移。元初曹氏在此定居,故名曹家园。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教场乡。1950年5月-1953年5月为一区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东方红)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三十九、周堡村民委员会

(Zhōu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周堡村民委员会驻周堡,位于涿鹿镇东北部、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8′。东距尹文屯0.8千米,西距曹家园0.7千米,南距汪源屯1.35千米,北距红庙堡0.5千米。总面积0.58平方千米,321户,742人。为满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据碑文载:元至治元年(1321)建村。原址是涿鹿古城的一个卫星堡(即瓮城),后周姓在此定居,取名周堡。因姓得名,居民周姓为满族,据说周姓是满族旗人。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教场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东方红)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