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Sìyuàn)

二、寺院(Sìyuàn)

(一)白衣庵(Báiyī'Ān)

白衣庵位于城里任宅巷西路南。房宇十余间,清康熙五年(666)建,历经乾隆十五年(1750)、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庙碑载:“邑令任嘉瑞无子,检阅保宁寺大藏经,因补其缺,后举一子。名卯哥,颖慧干凡,偿建白庵。”庵为尼姑庙,供送子观音,用于求儿求女。“文化大革命”前庵尚在,有两名老尼姑,后建百货仓库,1968年拆毁,现为商品楼。

(二)三教寺(Sānjào Sì)

三教寺位于城里文昌阁(鼓楼南)原文昌巷(小巷)处。为儒、道、佛三教的寺庙,主供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佛,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杨宁节、张天培、郭之祚重修,1948年第一次解放拆毁。

(三)延寿寺(Yánshòu Sì)

延寿寺位于原西城墙外,俗称西大寺,始建年代不详,张应魁、宋进朝倡捐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日本侵华时期为救济院,解放战争时期损毁,后为烂坟场。1971年5月在此建烈士陵园,占地4300多平方米,安葬烈士143名,后烈士陵园迁移,改建民政局家属楼。

(四)迎福寺(Yíngfú Sì)

迎福寺位于东关盐店街北(后为澡堂)。始建不详,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仍在。主供小财神——利市姚少司,本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弟子,后经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财神、福神、吉祥之神。人们信奉他,是希望既能发财,又能获得幸福,还能碰到好运气,事事顺心。寺中的姚少司,骨骼形态不凡,像一位宰相,手持元宝,又似仙翁,身旁一个大力童子手推宝车,车上装满了“一本万利”和“国宝源流”,两个童子紧随其后,一位手持宝盘,盘中有仙桃、佛手,寓多福多寿,买卖顺达,诸事如意。

表3-2 涿鹿县城原有寺院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