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Dǎngzhèng Jīguān)
(一)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赵家蓬区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Zhàojiāpéngqū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赵家蓬区委员会负责全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62年1月在下庄河设立中共涿鹿县下庄河区委员会,7月更名中共涿鹿县赵家蓬区委员会,辖中共谢家堡、赵家蓬、蟒石口、大河南、三里棚、大庙6个人民公社委员会。1962年7月区委先后迁至赵家蓬、牛角庄、河东。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1年8月,恢复中共涿鹿县赵家蓬区委员会。与区公所同址办公。
(二)涿鹿县赵家蓬区公所
(Zhuōlùxiàn Zhàojiāpéng Qūgōngsuǒ)
地理坐标:东经115°30′,北纬40°87′。
涿鹿县赵家蓬区公所位于河东镇河东大街,负责全区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62年1月在下庄河设涿鹿县下庄河区公所,辖谢家堡、赵家蓬、蟒石口、大河南、三里棚、大庙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2年7月后区公所先后迁至赵家蓬、牛角庄、河东,一直称赵家蓬区公所,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赵家蓬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复设赵家蓬区公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办公楼1栋,包括区委有干部职工100人。
(三)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张家堡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Zhāngjiābǔ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张家堡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12月在上太府设中共涿鹿县六区委员会;1949年2月设中共上太府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在张家堡境设中共上太府、张家堡、张庄、隆伏寺4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隆伏寺乡、单家堡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隆伏寺乡委员会,9月并入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张家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张家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张家堡乡委员会;1991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张家堡镇委员会,辖16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四)涿鹿县张家堡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Zhāngjiābǔ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25′,北纬40°44′。
涿鹿县张家堡镇人民政府位于张家堡,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12月在上太府设涿鹿县六区区公所;1949年2月设上太府区公所;1950年1月属城区(驻曹家园);1953年5月一区人民政府在张家堡境设上太府、张家堡、张庄、隆伏寺4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隆伏寺乡、单家堡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隆伏寺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张家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张家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设张家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张家堡乡人民政府;1991年2月设张家堡镇人民政府,辖16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66人。
(五)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武家沟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Wǔjiāgōu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武家沟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1月在武家沟等村设中共宣化县二区委员会,1952年11月划归涿鹿县,长疃西14村属中共涿鹿县一区委员会;1953年5月一区区委在境内设中共东窑沟乡、长疃乡总支委员会,八区(孙家沟)区委在境内设中共孙家沟、屈庄、马牙水、张家河、上葫芦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长疃乡委员会,中共孙家沟、屈庄、上葫芦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0月总支改建为党委);1958年7月设中共武家沟乡委员会,9月并入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长疃(1962年改武家沟)、孙家沟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武家沟、孙家沟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武家沟、孙家沟乡委员会;1996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武家沟镇委员会,辖26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六)涿鹿县武家沟镇人民政府
(Z h u ō l ù x i à n W ǔ j i ā g ō u z h è 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05′,北纬40°34′。
涿鹿县武家沟镇人民政府位于武家沟,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1月在武家沟等村设宣化县二区区公所;1953年5月涿鹿县一区人民政府设东窑沟乡、长疃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武家沟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上葫芦乡并入武家沟乡,设武家沟乡人民委员会,9月(除原上葫芦乡)并入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长疃(1962年改设武家沟)、孙家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2月设武家沟、孙家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武家沟、孙家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武家沟、孙家沟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孙家沟乡与武家沟乡合并,设武家沟镇人民政府,辖26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4人。
(七)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五堡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Wǔbǔ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五堡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3年3月在五堡设中共怀涿联合县五区委员会;1945年8月在小矾山设涿鹿县五区委员会;1950年5月在五堡设中共三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中共小堡、六堡、百姓营、温泉屯、栾庄、唐家洼、下井沟、小矾山8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高堡乡、五堡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五堡乡委员会;1958年9月设中共果林(五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中共五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五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五堡乡委员会;1995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五堡镇委员会,辖19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八)涿鹿县五堡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Wǔbǔ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26′,北纬40°33′。
涿鹿县五堡镇人民政府位于五堡,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3年3月在五堡等地设怀涿联合县五区区公所;1945年8月在小矾山设涿鹿县五区区公所;1950年1月在五堡设三区区公所,5月更名三区人民政府;1953年5月三区人民政府设小堡、六堡、百姓营、温泉屯、栾庄、唐家洼、下井沟、小矾山8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高堡乡、五堡乡人民政府;1958年7月设五堡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果林(五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五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五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五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五堡乡人民政府;1995年2月设五堡镇人民政府,辖19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6人。
(九)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保岱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Bǎodài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保岱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1月在孙家沟设中共涿鹿县八区委员会;1945年8月在保岱设中共涿鹿县八区委员会;1949年2月在董家房设中共涿鹿县保岱区委员会;1950年1月在董家房设中共二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辛庄、下洪寺、保岱、张顺屯4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在董家房设中共保岱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董家房乡委员会;1958年9月设中共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委员会,辖辉耀、西相广、岔道、穆家沟、辛庄、下洪寺、保岱、张顺屯8个乡总支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中共保岱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保岱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保岱乡委员会;1995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保岱镇委员会,辖25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十)涿鹿县保岱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Bǎodài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18′,北纬40°33′。
涿鹿县保岱镇人民政府位于周庄,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1月在孙家沟设涿鹿县八区区公所;1945年8月在保岱设涿鹿县八区区公所;1949年2月设保岱区公所;1950年5月在董家房设二区人民政府;1953年5月二区人民政府在保岱境设辛庄、下洪寺、保岱、张顺屯4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在董家房设保岱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更名董家房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保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保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保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保岱乡人民政府;1995年2月设保岱镇人民政府,辖25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25人。
(十一)中国共产党涿鹿县矾山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Fánshān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矾山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6年10月在矾山东北设中共涿鹿县三区委员会;1949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矾山区委员会;1950年1月在矾山设四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中共杏园、下榆林、马槽沟、三堡、果园、矾山、上七旗、孟家窑、柳树庄9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辖区设中共矾山、三堡、肖家堡3个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矾山镇委员会;1958年9月设中共灵泉(矾山)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中共矾山、虸蚄口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矾山、虸蚄口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矾山、虸蚄口乡委员会;1984年4月设中共矾山镇(1996年2月虸蚄口乡并入)委员会,辖27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十二)涿鹿县矾山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Fánshān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43′,北纬40°22′。
涿鹿县矾山镇人民政府位于矾山镇东关,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6年10月在矾山东北一带设涿鹿县三区区公所;1949年2月设矾山区公所;1950年5月改设四区人民政府(矾山);1953年5月四区人民政府设杏园、下榆林、马槽沟、三堡、果园、矾山、上七旗、孟家窑、柳树庄9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辖区设矾山、三堡、肖家堡、柳树庄4个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矾山镇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灵泉(矾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矾山、虸蚄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 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矾山、虸蚄口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矾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矾山、虸蚄口乡人民政府;1984年4月设涿鹿县矾山镇(1996年2月虸蚄口乡并入)人民政府,辖27个村民委员会。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53人。
(十三)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大堡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Dàbǔ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大堡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3月设中共九区(1949年2月更名大堡区)委员会;1950年1月设中共七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杨木林、荞麦川、后沟、大堡、大荆寺、古佛堡、上沙河、三道沟、倒拉嘴9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大堡、大荆寺、上沙河、三道沟等6个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9月、10月分别改建为乡党委;1958年7月设中共大堡乡委员会;1958年9月设中共飞跃(大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中共大堡、倒拉嘴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大堡、倒拉嘴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大堡、倒拉嘴乡委员会;1991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大堡镇(1996年2月倒拉嘴乡并入)委员会,辖44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十四)涿鹿县大堡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Dàbǔ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10′,北纬40°11′。
涿鹿县大堡镇人民政府位于大堡,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3月在大堡设九区(1949年2月更名大堡区)区公所;1950年1月在大堡设七区人民政府;1953年5月区人民政府设杨木林、荞麦川、后沟、大堡、大荆寺、古佛堡、上沙河、三道沟、倒拉嘴9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马家庙、大堡、大荆寺、上沙河、三道沟、倒拉嘴6个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大堡、马家庙、倒拉嘴3个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飞跃(大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大堡、倒拉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大堡、倒拉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大堡、倒拉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大堡、倒拉嘴乡人民政府;1991年2月设涿鹿县大堡镇(1996年2月倒拉嘴乡并入)人民政府,辖44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4799.39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31人。
(十五)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河东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Hédōng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河东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50年1月在河北设中共六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圣佛堂、河北、董家站、东安、苏涧、道洪寺、大庙等10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赵家蓬、董家站等6个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2月改建5个乡党委);1958年7月设中共赵家蓬乡委员会;1958年9月设中共幸福(赵家蓬)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中共赵家蓬、大庙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赵家蓬、大庙人民公社(1982年6月更名河东、千树底)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河东、千树底乡委员会;1991年2月设中共涿鹿县河东镇(1996年2月大庙乡并入)委员会,辖40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十六)涿鹿县河东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Hédōng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0′,北纬40°87′。
涿鹿县河东镇人民政府位于河东大街,为公共管理行业,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1950年1月设河北(5月更名六区)区人民政府;1953年5月区人民政府设圣佛堂、河北、董家站等10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赵家蓬、董家站、道洪寺等6个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赵家蓬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幸福(赵家蓬)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分设赵家蓬、大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赵家蓬、大庙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设赵家蓬、大庙(1982年6月更名河东、千树底)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河东、千树底乡人民政府;1991年2月设河东镇(1996年2月千树底乡并入)人民政府,辖40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有办公楼1栋,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1人。
(十七)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东小庄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Dōngxiǎozhuāng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东小庄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3年在保庄一带设怀涿联合县六区委员会;1945年在保庄等地设中共涿鹿县六区委员会;1953年5月一区区委在境内设中共洪家房、界牌梁、东小庄、下太府、双树5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东小庄乡委员会、中共界牌梁乡委员会;1958年7月,界牌梁乡并入东小庄乡,设中共东小庄乡委员会;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党委;1961年5月分设中共东小庄、界牌梁(1962年改郭庄)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东小庄、东方红(1981年1月更名郭庄)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东小庄乡、郭庄乡委员会;1996年2月郭庄乡并入东小庄乡,2008年8月设中共东小庄镇委员会,辖17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十八)涿鹿县东小庄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Dōngxiǎozhuāng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3′,北纬40°37′。
涿鹿县东小庄镇人民政府位于东小庄,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9月在尹文屯设涿鹿县六区区公所;1953年5月一区人民政府在东小庄境设界牌梁、洪家房、东小庄、下太府、双树5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东小庄乡人民政府、界牌梁乡人民政府;1958年7月,界牌梁乡并入东小庄乡,设东小庄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东小庄、界牌梁(1962年改郭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东小庄、东方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东小庄、郭庄(1981年1月更名郭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东小庄、郭庄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郭庄乡并入东小庄乡,2008年8月设涿鹿县东小庄镇人民政府,辖17个村民委员会。包括党委有干部职工23人。
(十九)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温泉屯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Wēnquántún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温泉屯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43年3月在杏园等地设中共怀涿联合县三区委员会;1945年9月在温泉屯、双树一带设中共涿鹿县六区委员会;1949年2月属中共涿鹿县五区(五堡)委员会;1950年1月属中共三区(五堡)委员会;1953年5月三区在温泉屯境设中共温泉屯乡总支委员会,四区(矾山)在境内设中共杏园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温泉屯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温泉屯乡委员会,9月并入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温泉屯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5月恢复中共温泉屯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温泉屯乡委员会;2008年10月设中共涿鹿县温泉屯镇委员会,辖10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二十)涿鹿县温泉屯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Wēnquántún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7′,北纬40°34′。
涿鹿县温泉屯镇人民政府位于温泉屯,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3年3月在杏园等地设怀涿联合县三区区公所;1945年9月在温泉屯、双树一带设涿鹿县六区区公所;1953年5月三区(五堡)设温泉屯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温泉屯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温泉屯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果林(五堡)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温泉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2月设温泉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设温泉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温泉屯乡人民政府;2008年10月设涿鹿县温泉屯镇人民政府,辖10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50人。
(二十一)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大河南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 xiàn Dàhénán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大河南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9月在大河南一带设中共涞水县三区委员会;1949年7月在台峪设中共涞水县九区委员会;1950年6月八区大部合并到六区,在大河南设中共涞水县六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设皮罗、穆家庄、大峪口、台峪、刘家蓬、泥海子、下庄河、大河南、蟒石口等11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境内合并设中共大河南、邓家峪两个乡委员会;1958年2月设中共大河南乡委员会;1958年10月设中共易县大河南人民公社委员会;1962年1月设中共涿鹿县大河南、三里棚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大河南、三里棚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大河南、三里棚乡委员会;1996年2月三里棚乡并入大河南乡,2008年8月设中共涿鹿县大河南镇委员会,辖19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二十二)涿鹿县大河南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Dàhénán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14′,北纬39°71′。
涿鹿县大河南镇人民政府位于大河南镇黄金坎,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9月在大河南一带设涞水县三区区公所;1949年7月在台峪设涞水县九区区公所;1950年6月八区大部并入六区,在大河南设区公所;1953年5月区政府设台峪、刘家蓬、泥海子、大河南等11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境内合并设大河南、邓家峪两个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2月设易县大河南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设大河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2年1月分设涿鹿县大河南、三里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2月设大河南、三里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大河南、三里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大河南、三里棚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三里棚乡并入大河南乡,2008年8月设涿鹿县大河南镇人民政府,辖19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3人。
(二十三)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蟒石口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Mǎngshíkǒu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蟒石口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9月蟒石口一带设中共涞水县三区委员会;1953年5月六区区委(驻大河南)在境内设皮罗、穆家庄、大峪口、下庄河、蟒石口5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蟒石口乡委员会;1958年7月并入大河南乡。1962年1月设中共涿鹿县蟒石口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4月恢复中共蟒石口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5月设中共蟒石口乡委员会;2008年10月设中共涿鹿县蟒石口镇委员会,辖17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二十四)涿鹿县蟒石口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Mǎngshíkǒu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21′,北纬40°78′。
涿鹿县蟒石口镇人民政府位于北峪,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5年9月在蟒石口一带设涞水县三区区公所;1953年5月六区人民政府(驻大河南)在境内设皮罗、穆家庄、大峪口、下庄河、蟒石口5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境内合并设蟒石口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并入大河南乡。1962年1月设涿鹿县蟒石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终止;1968年2月设蟒石口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蟒石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3月设蟒石口乡人民政府;2008年10月设涿鹿县蟒石口镇人民政府,辖17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4人。
(二十五)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辉耀镇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Huīyàozhèn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辉耀镇委员会负责全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公共管理行业。1953年5月二区区委(董家房)在境内设辉耀、西相广、岔道、穆家沟4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辉耀、岔道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0月改建中共辉耀、岔道乡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辉耀乡委员会,9月并入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1961年5月设中共辉耀、石门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辉耀、石门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辉耀、石门乡委员会;1996年2月石门乡并入辉耀乡,2008年8月设中共涿鹿县辉耀镇委员会,辖20个村党支部。与镇政府同址办公。
(二十六)涿鹿县辉耀镇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Huīyàozhèn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14′,北纬40°24′。
涿鹿县辉耀镇人民政府位于辉耀,负责全镇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53年5月二区(董家房)在境内设辉耀、西相广、岔道、穆家沟4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辉耀、岔道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辉耀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辉耀、石门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68年1月设辉耀、石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辉耀、石门乡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辉耀、石门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石门乡并入辉耀乡,2008年8月设涿鹿县辉耀镇人民政府,辖20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5302.7平方米,包括镇党委有干部职工48人。
(二十七)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栾庄乡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Luánzhuāngxiāng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栾庄乡委员会负责全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53年5月中共三区(五堡)委员会在境内设中共栾庄、唐家洼、下井沟、小矾山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栾庄乡委员会,8月设小矾山乡总支委员会;1958年7月合并设中共栾庄乡委员会,9月并入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栾庄、小矾山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栾庄、小矾山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栾庄、小矾山乡委员会;1996年2月小矾山乡并入栾庄乡,设中共涿鹿县栾庄乡委员会,辖15个村党支部。与乡政府同址办公。
(二十八)涿鹿县栾庄乡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Luánzhuāngxiāng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21′,北纬40°29′。
涿鹿县栾庄乡人民政府位于栾庄,负责全乡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53年5月三区(五堡)人民政府在境内设栾庄、下井沟、小矾山、唐家洼4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合并设栾庄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麦田(董家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栾庄、小矾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终止;1968年1月设栾庄、小矾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栾庄、小矾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栾庄、小矾山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小矾山乡并入栾庄乡,设栾庄乡人民政府,辖15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有办公楼1栋,包括乡党委有干部职工78人。
(二十九)中国共产党涿鹿县黑山寺乡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Hēishānsìxiāng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黑山寺乡委员会负责全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6年10月在仓上设中共涿鹿县四区委员会;1948年12月在仓上设中共四区委员会;1953年5月区委(太平堡)设中共黑山寺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调整设中共口前乡总支委员会;1958年7月设中共黑山寺乡委员会,9月并入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黑山寺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4月恢复中共黑山寺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黑山寺乡委员会,辖10个村党支部。与乡政府同址办公。
(三十)涿鹿县黑山寺乡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Hēishānsìxiāng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3′,北纬40°21′。
涿鹿县黑山寺乡人民政府位于黑山寺,负责全乡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6年10月在仓上设四区区公所;1953年5月五区(太平堡)政府在境内设黑山寺乡人民政府,四区(矾山)人民政府在境内设下榆林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调整设口前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黑山寺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黑山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终止;1968年1月设黑山寺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黑山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黑山寺乡人民政府,辖10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7476平方米,包括乡党委有干部职工48人。
(三十一)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卧佛寺乡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Wòfósìxiāng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卧佛寺乡委员会负责全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12月在大斜阳设七区委员会;1953年5月五区(太平堡)区委在境内设中共卧佛寺、大斜阳、桦沟、吉庆堡、南榆岭、鲍家口6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卧佛寺、太平堡、口前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0月、12月改建乡党委);1958年7月设中共卧佛寺乡委员会,9月并入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卧佛寺、太平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4月恢复中共红卫桥(1981年1月更名卧佛寺)、太平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卧佛寺、太平堡乡委员会;1996年2月太平堡乡并入卧佛寺乡,设中共卧佛寺乡委员会,辖23个村党支部。与乡政府同址办公。
(三十二)涿鹿县卧佛寺乡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Wòfósìxiāng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0′,北纬40°14′。
涿鹿县卧佛寺乡人民政府位于卧佛寺,负责全乡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48年12月在大斜阳设七区区公所;1953年5月五区(太平堡)人民政府在境内设卧佛寺、大斜阳、桦沟、吉庆堡、南榆岭、鲍家口6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卧佛寺、太平堡、口前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卧佛寺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卧佛寺、太平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终止;1968年2月设卧佛寺、太平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卧佛寺、太平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卧佛寺、太平堡乡人民政府;1996年2月太平堡乡并入卧佛寺乡,设卧佛寺乡人民政府,辖23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包括乡党委有干部职工17人。
(三十三)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谢家堡乡委员会
(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 Zhuōlùxiàn Xièjiābǔxiāng Wěiyuánhuì)
中国共产党涿鹿县谢家堡乡委员会负责全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39年3月在板铺设中共宣涿怀联合县二区委员会;1941年1月在上疃设中共涞水县六区委员会;1947年3月在上疃设中共涿鹿县十三区委员会;1949年2月设中共上疃区委员会;1953年5月六区(河北)区委在境内设上疃、板铺、范家坡3个乡总支委员会;1956年6月设中共谢家堡、范家坡乡总支委员会,1957年12月谢家堡乡总支改建为党委;1958年7月,设中共谢家堡乡委员会,9月并入幸福(赵家蓬)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中共谢家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取代;1970年1月恢复中共谢家堡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设中共谢家堡乡委员会,辖21个村党支部。
(三十四)涿鹿县谢家堡乡人民政府
(Zhuōlùxiàn Xièjiābǔxiāng Rénmínzhèngfǔ)
地理坐标:东经115°36′,北纬39°94′。涿鹿县谢家堡乡人民政府位于谢家堡,负责全乡政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公共管理行业。1939年3月在板铺设宣涿怀联合县二区区公所、在梨园设三区区公所;1941年1月在上疃设涞水县六区区公所;1947年3月在上疃设涿鹿县十三区区公所;1949年2月设上疃区区公所; 1953年5月六区(河北)人民政府在境内设上疃、板铺、范家坡3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设谢家堡、范家坡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设谢家堡乡人民委员会,9月并入幸福(赵家蓬)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谢家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终止;1968年2月设谢家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2月恢复谢家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设谢家堡乡人民政府,辖21个村民委员会。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有办公楼1栋,包括乡党委有干部职工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