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Shānfēng)

二、山峰(Shānfēng)

(一)牛草沟顶(Niúcǎogōudǐng)

牛草沟顶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514.8米,为涿鹿县第一高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8′,北纬39°96′。远看这里好似放牛的好地方,故名牛草沟顶。因牛草得名。

(二)韩家洼山(Hánjiāwā Shān)

韩家洼山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487.9米,为涿鹿县第二高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6′,北纬39°92′。韩姓人家曾居住于此,故名韩家洼山。因姓得名。

(三)阎家沟尖(Yánjiāgōujiān)

阎家沟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44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5′,北纬39°86′。曾有阎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名阎家沟尖,亦称阎家沟山。因姓得名。

(四)灵山(Língshān)

灵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420.4米,为涿鹿县第三高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北纬40°02′。山顶原有雪峰寺,故名雪峰山,唐代山上建有灵山寺,更名灵山。因寺得名。

(五)桥力皮尖(Qiáolìpíjiān)

桥力皮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2321.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8′,北纬39°89′。此山远看像座桥,故名桥力皮尖,亦称桥力皮山。因形状得名。(六)东灵山(Dōng Língshān)

东灵山位于县城东南矾山镇苇子村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交界处,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30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5′,北纬40°03′。有东西两座灵山,此山位于东面故名东灵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

(七)韭菜梁(Jiǔcàiliáng)

韭菜梁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董家站南,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26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北纬39°86′。山上长着野生韭菜,故名韭菜梁。因韭菜得名。

(八)西三国平(Xīsánguópíng)

西三国平位于县城南蟒石口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26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39°86′。地势相对平坦,故名西三国平。因地势得名。

(九)西灵山(Xī Língshān)

西灵山位于县城南卧佛寺乡兑九沟,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拔220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北纬40°32′。位于灵山西故名西灵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十)三道尖(Sāndàojiān)

三道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自然村九厂西南,属燕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2127.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39°93′。有三个流水溪像人们走出的道路一样,形成的三道沟通于山尖,故名三道尖。因三个流水溪得名。

(十一)后塘岭(Hòutáng Lǐng)

后塘岭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15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5′,北纬39°59′。山弯处建有一座寺曰朝阳寺,寺后之山名后塘岭。因寺位置得名。

(十二)黄花梁尖

(Huánghuāliángjiān)

黄花梁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112.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39°92′。该山黄花菜多,故名黄花梁尖,亦称黄花梁山。因黄花菜得名。

(十三)老虎角(Lǎohǔjiǎo)

老虎角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193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北纬39°99′。此山远看像山中老虎长有一对角,故名老虎角。因形状得名。

(十四)十八盘岭(Shíbāpán Lǐng)

十八盘岭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梨园西北,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91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北纬39°99′。原有一条南山区通往石门的必经之路,路上有十八道弯,故名十八盘岭。因形状得名。

(十五)黑沟尖(Hēigōujiān)

黑沟尖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900.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北纬40°07′。山峰周围的土地都是黑色的,故名黑沟尖。因颜色得名。

(十六)李连坡(Lǐliánpō)

李连坡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88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96′,北纬40°18′。该山坡陡峭,坡坡相连,故名李连坡。因地势得名。

(十七)抓髻山(Zhuājì Shān)

抓髻山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187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39°78′。此山远看像女孩头上的发髻,故名抓髻山。因形状得名。

(十八)董家坟尖(Dǒngjiāfénjiān)

董家坟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849.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39°92′。董姓人家祖坟在此,故名董家坟尖。因姓和坟墓得名。

(十九)梨铧山(Líhuá Shān)

犁铧山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842.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北纬39°95′。该岭主峰形如犁铧,故名犁铧山。因奇石形状得名。

(二十)北岔尖(Běichàjiān)

北岔尖位于县城南蟒石口镇,属燕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1836.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39°79′。该山分为两个岔口,南岔和北岔,位于北面,故名北岔尖,亦称北岔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二十一)黄花梁圪瘩

(Huánghuāliáng Gēda)

黄花梁疙瘩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830.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99′,北纬40°19′。山上黄花多,故名黄花梁疙瘩。因黄花得名。

(二十二)红沙岭(Hóngshā Lǐng)

红沙岭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81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40°03′。山体呈红色且沙石很多,故名红沙岭。因沙石与山体颜色得名。

(二十三)碾沟岭(Niǎngōu Lǐng)

碾沟岭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80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40°05′。沟里有块巨石,远看像碾盘一样,故名碾沟岭。因形状得名。

(二十四)班姑寺山(Bāngǔsì Shān)

班姑寺山位于县城东南矾山镇柳树庄西南,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74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北纬40°11′。山上有一处尼姑庵,因建庵尼姑姓班,故名班姑寺山,因尼姑及姓得名。之前多种资料把抱孩山与班姑寺山分别记述,说因山头酷似一年轻女子怀抱小孩,故名抱孩山。后经考证,两座山实为一山。

(二十五)大碾顶(Dàniǎndǐng)

大碾顶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744.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39°94′。山顶平整,形似碾盘,故名大碾顶。因形状得名。

(二十六)涝利湖(Làolìhú)

涝利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733.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39°86′。此处溪水长流,不曾干涸,周边水草茂盛,湖边长满了涝利(一种野生菜,可食用),故名涝利湖。因野生菜得名。

(二十七)火贝梁(Huǒbèi Liáng)

火贝梁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731.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3′,北纬40°17′。秋天树叶颜色变红,故名火贝梁。因树叶颜色得名。

(二十八)黄羊山(Huángyáng Shān)

黄羊山位于县城西北约7.5千米的武家沟镇,属熊耳山东麓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70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43′。传说远古山上曾有过成群的黄羊,故而得名。另有传说,道家黄伯阳曾修炼于此,故又称黄阳山。因传说得名。

(二十九)卧牛山(Wòniú Shān)

卧牛山位于县城南卧佛寺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707.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北纬39°07′。形状像蜗牛,故名蜗牛山,谐音卧牛山。因形状得名。

(三十)大岭刺尖(Dàlǐngcìjiān)

大岭刺尖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7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8′,北纬39°82′。该山东南有大岭刺村,故名大岭刺尖。因村得名。

(三十一)台山岭(Táishān Lǐng)

台山岭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9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北纬40°04′。和周围群山相比,该山远看像一个巨大的平台,故名台山岭。因形状得名。

(三十二)前岭尖(Qiánlǐngjiān)

前岭尖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91.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4′,北纬39°79′。山岭峰高,住户在其岭后,故名前岭尖。因地势得名。

(三十三)猢子窝尖(Húzǐwōjiān)

猢子窝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自然村九厂北,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72.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39°96′。有一块巨石,石下有洞,曾住过猢子,故名猢子窝尖。因猢子得名。

(三十四)大槽尖(Dàcáojiān)

大槽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57.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39°97′。山的形状像大槽一样,故名大槽尖。因形状得名。

(三十五)平台山(Píngtái Shān)

平台山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53.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39°90′。山像平平整整的台子,故名平台山。因形状得名。

(三十六)天桥山(Tiānqiáo Shān)

天桥山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亦称桥山,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44.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北纬39°92′。山下东南方向有一座自然天成长方形石门,在山顶两山之间有一拱形石头相连,成为两山之间的必经之路。拱形石下为悬崖,远远望去,该路如天桥一般,故名天桥山。因形状得名。

(三十七)大黑山(Dàhēi Shān)

大黑山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38.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9′,北纬40°15′。山的颜色发黑,故名大黑山。因颜色得名。

(三十八)板山(Bǎnshān)

板山位于县城西南武家沟镇木厂南,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21米。山北面有一峡谷,几百米的悬崖峭壁形似板状,故名板山。因形状得名。

(三十九)全树塔(Quánshùtǎ)

全树塔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1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1′,北纬39°94′。据传,山上树多,形似一座塔,故名全树塔。因形状得名。

(四十)香炉山(Xiānglú Shān)

香炉山位于县城西南武家沟镇张家河附近,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0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5′,北纬40°20′。远观极像一座香炉,故名香炉山。“香炉山”与“小龙山”为谐音,亦称小龙山。因形状得名。

(四十一)中心山(Zhōngxīn Shān)

中心山位于县城西南武家沟镇张家河附近,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60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3′,北纬40°20′。位于两条沙河中间。故名中心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四十二)大坟沟山尖(Dàféngōu Shānjiān)

大坟沟山尖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586.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1′,北纬40°05′。因该山形状似坟头且高大,故名大坟沟山尖。因形状得名。

(四十三)双山(Shuāngshān)

双山位于县城南保岱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58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40°20′。此山为重叠山,看上去是两座山,故名为双山。因形状得名。

(四十四)马洼尖(Mǎwājiān)

马洼尖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583.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8′,北纬39°56′。此山曾是养马的地方,故名马洼尖,亦称马洼山。因马得名。

(四十五)二郎山(Èrláng Shān)

二郎山位于县城西南武家沟镇泉子沟西,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581米。传说二郎担山时在此休息,把鞋中的土倒出来形成山,故名二郎山。因传说得名。

(四十六)塔山(Tǎshān)

塔山位于涿鹿镇西北,属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563.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9′,北纬40°38′。山坡上建有一座六角白塔,故名塔山。因塔得名。

(四十七)大木厂南山

(Dàmùchǎng Nánshān)

大木厂南山位于县城南卧佛寺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55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04′。此山位于大木厂南,故名大木厂南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四十八)水晶石窑

(Shuǐjīngshí Yáo)

水晶石窑位于县城南蟒石口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54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39°78′。据说山中的洞内有水晶石,故名水晶石窑。因水晶石得名。

(四十九)三木沟尖

(Sānmùgōujiān)

三木沟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503.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39°93′。山沟内长有三棵参天大树,故名三木沟尖。因树得名。

(五十)口前北山(Kǒuqiánběi Shān)

口前北山位于县城南黑山寺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500.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7′,北纬40°20′。此山位于口前北故名口前北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五十一)马头山(Mǎtóu Shān)

马头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49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05′。山体独特酷似马头,故名马头山。因形状得名。

(五十二)虎头掌岭(Hǔtóuzhǎng Lǐng)

虎头掌岭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48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39°59′。山岭的形状酷像老虎的头和掌,故名虎头掌岭。因形状得名。

(五十三)石门东山(Shímén Dōngshān)

石门东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482.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40°12′。该山位于石门东,故名石门东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五十四)奶奶山(Nǎinǎi Shān)

奶奶山位于县城南卧佛寺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为1463.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18′。唐太和年间在此建奶奶庙,故名奶奶山。因庙得名。

(五十五)摩天岭(Mótiān Lǐng)

摩天岭位于县城南保岱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46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15′。位于滩涂地带,孤峰兀起,高耸入云,故名摩天岭。因高度得名。

(五十六)毛天岭(Máotiān Lǐng)

毛天岭位于县城南保岱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46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6′,北纬40°21′。在河滩地带最高,看起来和天接近,故名毛(摸)天岭。因高度得名。

(五十七)大石留顶(Dàshíliúdǐng)

大石榴顶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460.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39°97′。山顶平坦,有一块大石头,形似石榴,故名大石榴顶。因形状得名。

(五十八)分水岭(Fēnshuǐ Lǐng)

分水岭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44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02′。以岭为界两侧地势渐低,故名分水岭。因地势得名。

(五十九)锅帽山(Guōmào Shān)

锅帽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43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4′,北纬40°17′。山顶平缓,像锅帽,故名锅帽山。因形状得名。

(六十)松树全(Sōngshùquán)

松树全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430.5米,东西走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北纬40°13′。该山松树比周围山上长的多而密,故名松树全。因松树得名。

(六十一)万成山(Wànchéng Shān)

万成山位于县城西南大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40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4′,北纬40°10′。因山长且雄伟,故名万成山,亦称万重山。因形状得名。

(六十二)台子山(Táizi Shān)

台子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400.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3′,北纬40°15′。该山原有烽火台,故名台子山。因烽火台得名。

(六十三)尖山(Jiānshān)

尖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61.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20′。山体较险,山顶较尖,故名尖山。因形状得名。

(六十四)武家山(Wǔjiā Shān)

武家山位于县城西南武家沟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341.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94′,北纬40°26′。山在武家贝附近,故名武家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六十五)黑山(Hēishān)

黑山位于县城东南栾庄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32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北纬40°24′。山上建有黑山寺,故名黑山。因寺庙得名。

(六十六)摩天岭(Mótiān Lǐng)

摩天岭位于县城南卧佛寺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315.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15′。此山高耸入云,故名摩天岭。因高度得名。

(六十七)五华坨(Wǔhuátuó)

五华坨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1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39°71′。该山南部有五华坨村,故名五华坨。因村得名。

(六十八)尖尖山(Jiānjiān Shān)

尖尖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09.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20′。山体比较厚实,且顶头处更险峻、更尖、略带红色,故当地人称尖尖红,亦称尖尖山。因形状与颜色得名。

(六十九)在山(Zàishān)

在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30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北纬40°17′。连家堡西山头有明代山寨遗址故名寨山,又名在山。因历史来源得名。

(七十)笔架山(Bǐjià Shān)

笔架山位于县城西武家沟镇上葫芦西南,属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三峰并秀,中间主峰海拔1273.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33′。在县城往西远眺,山形酷视笔架而故名。因形状得名。为涿鹿县古八景之一。

(七十一)煤窑山(Méiyáo Shān)

煤窑山位于县城东南卧佛寺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为125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北纬40°11′。清末明初在此建煤窑,故名煤窑山。因煤窑得名。

(七十二)疙橙山(Gēchéng Shān)

疙橙山位于县城西武家沟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254.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9′,北纬40°26′。秋季山上树叶变成红色,故名疙橙山。因树叶颜色得名。

(七十三)官家沟山(Guānjiāgōu Shān)

官家沟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22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4′,北纬40°23′。地处官家沟,故名官家沟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七十四)木家良山(Mùjiāliáng Shān)

木家良山位于县城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为122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北纬40°18′。山脚下紧邻穆家沟,故名木(穆)家良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七十五)赵家山(Zhàojiā Shān)

赵家山位于县城东南栾庄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214.9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40°18′。此山原属赵姓人家所有,故名赵家山。因姓得名。

(七十六)彭家沟岭(Péngjiāgōu Lǐng)

彭家沟岭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21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39°59′。曾经有彭姓人家在此定居,故名彭家沟岭。因姓得名。

(七十七)照坡尖(Zhàopōjiān)

照坡尖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198.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39°50′。位居村庄对面,为山之阳,日照时间长,植被旺盛,故名照坡尖。因日照时间得名。

(七十八)孤山(Gūshān)

孤山位于县城西武家沟镇,属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1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7′,北纬40°35′。其周围地势较为平坦,唯独此山高大险峻,突显其苍凉孤独,故名孤山。因地势得名。

(七十九)孟家窑东山

(Mèngjiāyáo Dōngshān)

孟家窑东山位于县城南矾山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145.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6′,北纬40°18′。该山位于孟家窑东,故名孟家窑东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八十)大独山(Dàdú Shān)

大独山位于县城东南谢家堡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109.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北纬39°56′。该山三面环水,一面环沟,成为一座孤山,故名大独山。因周围地貌得名。

(八十一)大虎头山(Dàhǔtóu Shān)

大虎头山位于县城东南五堡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091.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北纬40°30′。从远处看,此山像虎头,故名大虎头山。因形状得名。

(八十二)马头山(Mǎtóu Shān)

马头山位于县城东南栾庄乡,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088.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北纬40°15′。山体独特酷似马头,故名马头山。因形状得名。

(八十三)转向岩(Zhuǎnxiàngyán)

转向岩位于县城东南河东镇,属燕山山脉,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07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4′,北纬39°58′。此山数峰交错,从东、南、西、北所看相似,路人疑似转向,故名转向岩。因形状得名。

(八十四)麦沟山头(Màigōu Shāntóu)

麦沟山头位于县城东南栾庄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1063.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25′。此山旁边有条沟叫麦家沟,故名麦沟山头。因山沟得名。

(八十五)鸦沟南梁(Yāgōu Nánliáng)

鸦沟南梁位于县城东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为1058.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北纬40°20′。地处鸦沟南,本地人把高一些山称为梁,故名鸦(鸭)沟南梁。因村和方位得名。

(八十六)百花尖(Bǎihuājiān)

百花尖位于县城南大河南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054米。地理坐标为为东经115°03′,北纬39°75′。山上长满了上百种花卉,故名百花尖。因花卉得名。

(八十七)白云山(Báiyún Shān)

白云山位于县城东南温泉屯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05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30′。此地产白云岩,故名白云山。因白云岩得名。

(八十八)凤凰山(Fènghuáng Shān)

凤凰山位于县城东南辉耀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992.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15′。地处凤凰庄附近,故名凤凰山。因地理位置得名。

(八十九)大山(Dàshān)

大山位于县城东温泉屯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962.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0′,北纬40°41′。山势高大,当地人称“大山”。因山势得名。

(九十)二道尖(Èrdàojiān)

二道尖位于县城南蟒石口镇,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906.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39°53′。因该山有两个顶峰,且山尖比较坚挺,故名二道尖。因地势与地貌得名。

(九十一)粉子山(Fěnzi Shān)

粉子山位于县城东南五堡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867.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30′。部分山体成粉色,故名粉子山。因颜色得名。

(九十二)长梁山(Chángliáng Shān)

长梁山位于县城西武家沟镇上葫芦附近,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802.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9′,北纬40°34′。该山长约3.9千米,宽约0.6千米,因山体细长,而山顶又平坦,故名长梁山。因形状得名。

(九十三)野山(Yěshān)

野山位于县城东南栾庄乡,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978.2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北纬40°25′。山上有野草生长,故名野山。因野草得名。

(九十四)人头山(Réntóu Shān)

人头山位于县城南保岱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924.7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40°31′。此山周边均黄土,而中间山石为突出的人头状,故名人头山。因形状得名。

(九十五)笔架山(Bǐjià Shān)

笔架山位于县城东南温泉屯镇,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783.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33′。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山。因形状得名。

(九十六)凤凰山(Fènghuáng Shān)

凤凰山位于县城西武家沟镇马家湾附近,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763.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15′。据说该山上长有酷似凤凰的树,故名凤凰山。因传说得名。

(九十七)朝阳山(Cháoyáng Shān)

朝阳山位于涿鹿镇朝阳寺附近,属燕山山脉,主峰海拔696.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40°35′。山弯处建有一座寺曰朝阳寺,故名朝阳山。因寺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