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设施(Jìniànshèshī)

七、纪念设施(Jìniànshèshī)

(一)丁玲纪念馆

(Dīnglíng Jìniànguǎn)

丁玲纪念馆位于温泉屯镇温泉屯,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馆前是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34′。丁玲纪念馆是涿鹿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有丁玲的写作手稿、用过的马灯等器物和照片。馆名由著名作家魏巍题写。

1946年8月,著名作家丁玲作为土改工作队员参加了温泉屯村的土改运动。奔流不息的桑干河和波澜壮阔的土地改革给了丁玲创作灵感,她以温泉屯村土改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作品先后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受到国内外读者喜爱。后又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了片名。

1953年秋、1979年国庆期间,丁玲两度来到温泉屯看望乡亲,称温泉屯父老为“娘家人”。

(二)涿鹿县烈士陵园

(Zhuōlùxiàn Lièshì Língyuán)

涿鹿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郊“卧龙湾公墓”,2009年建立,2011年迁入,公墓占地3.4万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40°36′。主要建筑纪念馆、无名烈士纪念碑,陵园占地5000平方米。纪念碑坐北朝南,长15米,高3米,镶贴黑色瓷砖,碑身刻有“革命烈士英名录”7个大字。烈士陵园古雅肃穆,内有刘洪峰烈士碑及1170名革命烈士英名,并安放烈士骨灰盒247个,是涿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涿鹿县原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街,1967年建立,1997年迁至桑干河北。内设灵堂1幢。正中有纪念碑1座,碑高9米,其中碑座2米,碑身宽1.5米,碑身下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后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1983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矾山地区革命烈士陵园

(Fánshāndìqū Gémìnglièshì Língyuán)

矾山地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矾山镇以西,黄帝城遗址东南黑龙池(黄帝泉)南侧。1986年11月16日,为纪念“矾山事件”40周年,表达涿鹿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思念和敬仰,中共涿鹿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联合作出《关于建立“矾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决定》,于1988年6月底竣工。

革命烈士陵园占地6.3亩,隐屏式的纪念碑由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三块白色大理石铸成的碑身高2米,长3米,厚0.2米,正面书“革命烈土永垂不朽”8个大字;红袍色的纪念碑座高1米,长3.2米,厚0.3米;纪念碑下面是8平方米的混凝土平台。碑身、碑座、平台浑然一体,造型美观大方,庄严肃穆。

(四)赵家蓬区烈士陵园

(Zhàojiāpéngqū Lièshì Língyuán)

赵家蓬区烈士陵园位于大河南镇邓家峪村东山庄梨树台,原名邓家峪村烈士陵园,坐南朝北,背倚大山,周围植被茂密,园内松柏密布,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震惊平西的涞水三区事变平息后,1941年元旦,涞水县民主政府将烈士遗骨安葬在黄花口村,并将应维鲁等5位烈士遇难的地方改名为“烈士沟”。1951年,涞水县人民政府在大河南乡邓家峪村修建烈士坟,将烈士遗骨迁入。后改建为烈士陵园,占地1600平方米,四周红砖砌墙,设铁栅栏门,内有包括应维鲁、杨柳川、项前等烈士和无名烈士的48块墓碑,2016年,涿鹿县赵家蓬区公所在原址提升改建成百十级台阶的陵园,同时更名为赵家蓬区烈士陵园。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巍峨的太行山遥相呼应,气势非凡。碑正面上书毛体集字“抗日烈士永垂不朽”。 围墙石壁上的浮雕,场面宏大,意味深长。艺术再现了那个特殊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老区人民同国内外敌人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

(五)张家堡村革命烈士陵园

(Zhāngjiābǔcūn Gémìnglièshì Língyuán)

张家堡村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村东北前坡山脚下,背倚山坡,面对耕地,占地2000平方米。1948年12月5日,在进行新保安战役中,解放军二分院在张家堡村设立后方医院,从前线转送救治的解放军指战员有35人因伤势严重牺牲,就地埋葬在村边(即现村委会西幼儿园处)。张家堡村委会为了永久保护烈士遗骨、缅怀先烈,重新选址修建陵园并树碑,1994年清明节时迁入。纪念碑身为大理石材质,高2米,宽0.8米,正面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后整齐排列35座烈士坟墓。

(六)港土归根碑(Gǎngtǔguīgēn Bēi)

港土归根碑位于矾山镇黄帝城景区入口,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书写碑文,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故名港土归根碑。1997年6月设立,石头材质。

(七)澳土归根碑(àotǔguīgēn Bēi)

澳土归根碑位于矾山镇黄帝城景区入口,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书写碑文,以纪念澳门回归祖国,故名澳土归根碑。2000年9月设立,石头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