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镇(Zhuōlù Zhèn)

涿鹿镇(Zhuōlù Zhèn)

涿鹿镇为涿鹿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县境北部,距张家口市76千米,镇政府驻西关。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得名。东与东小庄镇交界,西与武家沟镇接壤,南与五堡镇、保岱镇隔河相望,北与张家堡镇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115°52′,北纬40°37′-40°49′。总面积77.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1.6平方千米。地势略为西高东低、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大部分属丘陵山区,海拔在460米~1563米之间,最低点桑干河,最高点黄羊山。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8℃ ,1月平均气温-8.3℃,极端最低气温-23.9℃(1984年2月3日)。总人口32685户,72411人。其中农业户口12110户,29969人,非农业20575户,42442人。行政区划代码130731100,行政级别为乡级,区划单位为镇,政府驻轩辕西路。

因涿鹿山得名涿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涿鹿山,州(保安州)西南九十里,一名独鹿山,涿水生焉,相传黄帝破蚩尤于此。”古以此山下植物“竹”、动物“鹿”及此山形又似一只梅花鹿而得名为“竹鹿”。按“竹鹿”之音,分别记之以涿鹿、独鹿、浊鹿、浊漉、独漉等名称。汉高祖元年称涿鹿,俗称“古涿鹿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为下落县治。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为广宁郡治。辽会同元年(938)为奉圣州治。唐天佑十一年(952)仍为奉圣州治。金大安元年(1209)改奉圣州为德兴府,为德兴县治。元至元五年(1268)改德兴府为奉圣州,同年因灾改为保安州,为州治。明清为保安州治。

清道光十五年(1835),苑家庄、汪源屯、周官堡、曹家园属城东乡,北小庄、马军庄、季家寺、杨堡、杨家屯、白塔寺、朝阳寺、头堡、丁官堡、杨家磨、二堡、王家园、升官堡属城北城西乡。1935年,境内城镇、东关、西关、北关、南关、西二堡、西头堡、朝阳寺、汪源屯、王家园、苑家庄、周官堡、杨官堡、杨家屯、白塔寺、季家寺、教场、曹家园、李家园、牛家场、马军庄、北小庄22村(街)属涿鹿县第一区。

1945年8月涿鹿第一次解放,设涿鹿市(县级),市民主政府驻涿鹿城,涿鹿城关辖之。1945年9月西二堡一带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辖24村。1946年10月西二堡一带设十二区。1947年1月涿鹿县十二区划归宣涿怀(安)联合县为十区。1948年1月宣涿怀联合县十区改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1948年12月下旬恢复涿鹿市建置。1949年2月撤销涿鹿市,设城关区,辖25街(村)。1950年5月设区级镇——城关镇,只辖街道,原属城区辖村改属一区(曹家园)。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置,设桑洋(翌年1月更名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张家堡、西二堡、长疃、界牌梁、东小庄人民公社从中析出,设城关镇人民公社。1961年8月-1966年5月,城关镇人民公社属城镇地区工委、办事处领导。1970年1月城关镇人民公社改为城镇人民公社。1970年11月,属东方红公社的曹家园、教场、周堡、汪堡4村划归城镇公社。1978年1月批准为建置镇,撤销城镇人民公社,恢复城关镇。1982年10月25日撤销街道办事处,分建6个居民委员会,即前街、和平街、南关、西关、北关、城里。1987年末省政府为区别与其他县区“城关”混淆,批准更名为涿鹿镇。1996年2月西二堡乡并入,仍称涿鹿镇,同年成立大塘湾居民委员会。2013年9月成立合符大道居民委员会,现辖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30个村民委员会。

现有耕地207012.15亩,主要农产品为玉米、蔬菜。境内大部为山前平原,桑干河自朝阳寺入境,至汪堡出境长约9千米;劈山大渠、惠民北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引水灌溉。省道龙关至揣骨疃线(S311)、涿鹿至怀安线(S314)途经镇域,大秦铁路、京新高速(G7)、张涿高速(G95)、国道正蓝旗至阳泉线(G239)紧靠镇南、镇北、镇东。距大秦铁路涿鹿站5千米,距京张高铁下花园站16千米,从县城中心10分钟即可上高速。北京898路公交从地铁朱辛庄站直通涿鹿镇,运行时间约为2小时30分钟。

镇内分布省级重点中学涿鹿中学、职教中心、镇中、小学、幼儿园、县医院、中医院、永安医院(骨科)、康宁精神病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等21所教育卫生机构。明永乐十三年(1415)的鼓楼、清真寺、观音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经济开发区、涿鹿人民公园、滨河公园、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坐落镇域。2008年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县城,顺延至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新增住宅小区30余个,街道10余条,随着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

涿鹿镇标准地名图

表2-1 涿鹿镇村(居)一览表

续表

一、轩辕社区居民委员会

(Xuānyuán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轩辕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人民北街,1982年10月25日成立前街居民委员会。984户,1879人。因驻地在县城前街得名。负责办理辖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为轩轩辕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23′。辖区范围:东至保安大街、西至合符大道、南至轩辕大道、北到神农路。

二、鼓楼社区居民委员会

(Gŭlóu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鼓楼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人民中街,1982 年10月25日成立城里居民委员会。4254户,8671人。因驻地在城里而得名。负责办理辖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鼓楼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22′。辖区范围:东至保安大街、西至合符大道、南至东风路、北至轩辕大道。

三、西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Xīguān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西关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太阳城小区,1982年10月25日成立西关居民委员会。2224户,4404人。另外城镇集体、西二堡集体户332户,691人。因驻地在西关而得名。负责办理辖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为西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40°22′。辖区范围:东至合符大道、西至永兴大道、南至东风路、北至轩辕大道。

四、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Dōngguān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东关村,1982年10月25日成立和平街居委会。1747户,3312人。因驻地在和平街而得名。负责办理辖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为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40°22′。辖区范围:东至周堡村、西至保安大街、南至一干路、北至黄羊大道。内有清真寺,居民以回同居多。

五、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Běiguān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北关社区居民委员驻涿鹿镇人才家园,1982年10月25日成立北关居民委员会。8077户,17389人。因驻地在北关而得名。负责办理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为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23′。辖区范围:东至保安大街、西至合符大道、南至神农路、北至黄羊大道。

六、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Nánguān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南关大街, 1982年10月25日成立南关居民委员会。2784户,5439人。因驻地在南关而得名。负责办理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22′。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为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范围:东至保安大街、西至合符大道、南至东风路、北至一干路。辖区内有清真寺,盐店街以东回民居多。

七、合符社区居民委员会

(Héfú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合符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镇建设大街张家口银行,2013年9月成立合符居民委会员。街道规划和居民的要求成立,辖区起至合符大道以西,管辖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及谭庄、水泉庄、沈庄、清宁堡、北小庄新村、北小庄老村、马军庄、白塔寺、季家寺的非农业人口。故而得名。负责办理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020年10月1日调整更名合符社区居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40°22′。辖区范围:东至合符大道、西至永兴大街、南至轩辕大道、北至黄羊大道。

八、滨河社区居民委员会

(Bīnhé Shèqūjūmínwěiyuánhuì)

滨河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涿鹿东关村,2020年10月1日成立,因位于滨河大道而得名。负责办理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目前居民少暂由东关社区代管。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3′,北纬40°22′。辖区范围:东至保安大街、西至永光大街、南珒滨河大道、北至一干路。

九、大塘湾居民委员会

(Dàtángwān Jūmínwěiyuánhuì)

大塘湾居民委员会驻东小庄镇大塘湾,1996年成立。辖区173户,657人 。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40°22′。负责办理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Xītóu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西头堡村民委员会驻西头堡,位于涿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40°36′。东距西二堡0.6千米,西距水泉庄5.24千米,南距傅庄2.1千米,北距白塔寺1.3千米。总面积2.98平方千米,462户,1178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西部分移民迁到此地建村。由于在西二堡之上,又位于县城以西,故名西头堡。因方位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6年11月19日,国民党16军280团和“还乡团”在西二

十、西头堡村民委员会堡、西头堡制造“四六惨案”,村干部申德美等9人惨遭杀害。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系一区西头堡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至今。

十一、朝阳寺村民委员会

(Cháoyángs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朝阳寺村民委员会驻朝阳寺,位于涿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5.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40°35′。东距东堡3.4千米,西距石子坡1.79千米,南距易庄1.34千米,北距谭庄3.3千米。总面积3.06平方千米,433户,100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约战国时建村,始称治水村,后称桑干屯。唐天佑四年(907)洪水冲毁村屯,翌年在山湾处建座寺院,名为日朝寺,后改名朝阳寺,村名随之更改。因寺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1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二、杨堡村民委员会

(Yáng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杨堡村民委员会驻杨堡,位于涿鹿镇西南部,现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北纬40°37′。东距丁堡0.82千米,西距杨家屯0.4千米,南距桑干河1.2千米,北距马军庄2.5千米。总面积0.68平方千米,327户,910人。为满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此地原是辽代奉圣州杨州官的官府,百姓在附近定居,取名杨官府,明代又更名杨官堡,后人简称杨堡。因“杨官府”演变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三、丁堡村民委员会

(Dīng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丁堡村民委员会驻丁堡,位于涿鹿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0.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北纬40°36′。东距苑庄2.18千米,西距杨家屯1.16千米,南距康庄1.93千米,北距牛家场1.53千米。总面积1.04平方千米,199户,48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该地东晋初是一座官府,隋代中期变为居民区,村名为升官府,其意为:在此居住的人可以升官进爵。到明代丁姓家族兴旺,又名丁堡,别名升官堡。因姓氏和寓意得名。亦说,丁堡并无丁姓,过去曾是在县城做工干事人所居之地,后形成村落,取名丁堡。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 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四、北小庄新村村民委员会

(Běixiǎozhuāngxī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北小庄新村村民委员会驻北小庄新村,位于涿鹿镇北部,现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40°39′。东距红庙堡2.84千米,西距季家寺2.55千米,南距牛家场1.1千米,北距北小庄老村1.66千米。总面积1.09平方千米,607户,145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1958年春季建村。1957年8月原北小庄遭水灾,县政府救灾拨款,又建新村,故名北小庄新村。相对原村庄得名。

1958年9月属桑洋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五、马军庄村民委员会

(Mǎjū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马军庄村民委员会驻马军庄,位于涿鹿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北纬40°39′。东距北小庄新村4.74千米,西距清宁堡2.94千米,南距杨堡2.49千米,北距沈庄2.7千米。总面积0.29平方千米, 1028户,236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据碑文载:约汉武帝年间建村,原名夏清凉(指清凉寺下院)。唐代驻过马队,曾把此地的井水汲尽,故名马军庄。因“马队”得名。村民俗称马庄。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曹家园),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45年9月-1949年2月系涿鹿县、宣涿怀(安)联合县、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区公所驻地,1953年5月-1956年6月系一区马军庄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董家瑞系该村人。

十六、谭庄村民委员会

(Tá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谭庄村民委员会驻谭庄,位于涿鹿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4.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北纬40°38′。东距季家寺3.5千米,西距罗庄2.3千米,南距朝阳寺3.3千米,北距清宁堡2.4千米。总面积7.93平方千米,368户,778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有战国时期遗址分布。汉初建村,谭姓在此居住故名谭庄。因姓得名。清代,村东北500米建有谭总兵古墓。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村北。有谭庄龙王庙。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兰生系该村人。

十七、水泉庄村民委员会

(Shuǐquá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水泉庄村民委员会驻水泉庄,位于涿鹿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6.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北纬40°36′。东距西头堡5.2千米,西距王家楼5.9千米,南距石子坡1.2千米,北距罗庄1.3千米。总面积4.66平方千米,231户,51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传说很早以前此地是一片沙地,寸草不生,汉初从南方迁来一对叫阿男阿女的年轻夫妻,二人昼夜不停掘地挖井,挖了三十多丈也没有出水,阿男因渴昏了过去,悲伤的阿女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奶水滴入丈夫口内,才使丈夫起死回生。阿男毫不气馁,继续挖井不止,感动了附近村民百姓都来助阿男夫妻挖井寻水,终于挖出水而且很旺。不久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田园,建村后取名水泉庄。因井水得名。唐初官方还为阿男夫妻立碑刻文。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八、郝家坡村民委员会

(Hǎojiāpō Cūnmínwěiyuánhuì)

郝家坡村民委员会驻郝家坡,位于涿鹿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北纬40°40′。东距北小庄老村3.64千米,西距瓦窑沟8.4千米,南距清宁堡0.77千米,北距石堡滩4.07千米。总面积7.29平方千米,198户,41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少砾质轻壤厚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元代前期系一户姓郝财主的坟地,并建有看坟土棚。元末有人定居,地处山坡,建村后故名郝家坡。因姓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十九、柳巷村民委员会

(Liǔxià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柳巷村民委员会驻柳巷,为涿鹿镇老城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2′,北纬40°38′。东距曹家园0.28千米,西距前后巷0.69千米,南距东关0.49千米,北距杜庄2.69千米。总面积1.02平方千米,328户,75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早年村内多栽植柳树,故名柳巷。因柳树得名。

1945年8月属涿鹿市,1946年10月国民党建政时属县城第二镇,1948年12月属涿鹿市,1949年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城关镇,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城关镇(城镇)人民公社,1978年1月属城关镇(涿鹿镇)。

二十、西二堡村民委员会

(Xī'èr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西二堡村民委员会由西二堡、新房、高家房、王家房等4个居民点组成,驻西二堡,位于涿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北纬40°36′。东距丁堡2.5千米,西距西头堡0.6千米,南距东堡1.7千米,北距季家寺2.7千米。总面积1.74平方千米,有4个居民点,683户,1649人。为满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黏质底沙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西部分移民迁到此地立庄筑堡。因序数为二,又位于县城西,建村后故名西二堡。因方位和排序得名。新房,系清末西二堡村居民逐渐迁至此盖房定居,故名新房。因新建村庄得名。约380人。高家房,此地原系一片沙地,地势又低,清初建村,故名沙洼房,后高姓较多,故又更名高家房。因姓得名。约250人。王家房,原系西二堡村王姓的种地房子,约清初建村,故名王家房。因姓得名。约410人。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6年11月19日,国民党16军280团和“还乡团”在西二堡、西头堡制造“四六惨案”,村干部申德美等9人惨遭杀害。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至今。1956年6月-1958年9月系西二堡乡人民委员会驻地。1961年5月-1996年2月系西二堡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

二十一、白塔寺村民委员会

(Báitǎs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白塔寺村民委员会驻白塔寺,位于涿鹿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西2.6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北纬40°37′。东距杨家屯2.05千米,西距罗庄3.9千米,南距西头堡1.28千米,北距清宁堡2.83千米。总面积2.09平方千米,465户,1040人。为满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唐代广明年间(880-881),此地建一座寺院名曰新华寺,四方百里之内的善男信女到此敬香以求平安,祈祷福禄。寺内有一姓沈的小和尚对香客很热情,孰料人群中混进一贼寇,将寺内“镇寺之宝”——银塔盗走,寺内方丈怀疑小和尚私通贼寇,便将小和尚活埋在寺院北山坡。人们十分痛心,自发拿获盗宝贼寇,索回银塔一并归寺。方丈自知理亏,自尽于寺。当地民众自动捐款为冤死的沈小和尚建座六角塔,塔外银粉涂抹,并将新华寺改为白塔寺。每当晴日,远居二三十里的村人能看到此塔闪闪发光。唐末寺院废,有人定居,村名仍为白塔寺。因寺院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二、杨家屯村民委员会

(Yángjiātú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杨家屯村民委员会驻杨家屯,位于涿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西1.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40°37′。东距杨堡0.42千米,西距白塔寺2.03千米,南距周庄4.3千米,北距季家寺1.9千米。总面积0.82平方千米,276户,70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实行移民屯垦,山西迁来移民杨姓为首户,故名杨家屯。因姓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西头堡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三、牛家场村民委员会

(Niújiāch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牛家场村民委员会由牛家场、李家园两个居民点组成。驻牛家场,位于涿鹿镇北部,现为城中村。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40°38′。东距城里0.9千米,西距白塔寺3.7千米,南距丁堡1.5千米,北距北小庄新村1.1千米。总面积0.65平方千米,有两个居民点,378户,986人。为满族村。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牛家场原是西晋下洛县城牛员外的打谷场,后逐渐变为居民区,村名为牛谷场,后更名牛家场。因姓和“谷场”得名。约800多人。李家园原系李家菜园,约汉初建村,故名李家园,又称李家囫囵。因原系李家菜园得名。约100多人。现已融入县城建设中。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二十四、北小庄老村村民委员会

(Běixiǎozhuānglǎo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北小庄老村村民委员会驻北小庄老村,位于涿鹿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3.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北纬40°40′。东距杜庄3.65千米,西距郝家坡3.66千米,南距牛家场2.56千米,北距桃园4.8千米。总面积1.86平方千米,364户,82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据碑文载:明代中期建村。由于位于县城北,村子又小,故名北小庄。因方位和规模得名。1957年遭受水灾,部分居民迁至村南2千米外另建新村,故该村称为北小庄老村。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

(Jìjiās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季家寺村民委员会驻季家寺,位于涿鹿

二十五、季家寺村民委员会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北纬40°38′。东距北小庄新村2.54千米,西距谭庄3.58千米,南距杨家屯1.96千米,北距沈庄3.47千米。总面积2.07平方千米,447户,108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多砾质轻壤中层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战国时代燕将把关失守,以身殉职,百姓把他的盔甲寄存在此地的一个寺院中。汉初寺废建村,人们为怀念殉难将军取名为寄甲寺,后称季家寺。因寺得名。

1945年1月属宣化县一区(马军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7年1月属宣涿怀(安)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月属蔚涿宣联合县十二区(马军庄),1948年12月属涿鹿县十二区(马军庄),1949年2月属涿鹿县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马军庄乡,1956年6月属西二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西二堡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西二堡乡,1996年2月属涿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