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Dìcéng)
涿鹿县位于阴山东西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交汇部位,在燕山沉降带西部。
(一)太古界(Tàigǔ Jiè)
太古界地层在涿鹿县出露有桑干河群、单塔子群,主要分布在孙家沟、杏园、蟒石口、大河南。主要由角闪斜长麻粒岩、变粒岩及同成分片麻岩组成。
(二)中上元古界
(Zhōngshàngyuángǔ Jiè)
与下伏太古界地层沉积呈不整合接触。长城系,分布于杏园、孙家沟等地,由下而上分为5个组:常州沟组,仅在杏园一带见有,由长石、石英砂岩或长石砂组成,厚度小于5米;串岭沟组,砂岩、粉砂岩、砂页岩、下部夹赤铁矿;团山子组,下部砂岩、页岩、砂质白云岩、上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大洪峪组,石英砂岩、含钙镁石英砂岩;高于庄组,硅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和迭层石,在塔院出露。蓟县系,分布于胡庄、孙家沟、小矾山、孟家窑、石门、大河南等地,与下伏长城系地层呈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在涿鹿县境内可见两组:雾迷山组,深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铁岭组,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及含锰白云岩。青白口系,分布于胡庄、王家楼、荞麦川、柳树庄、三里棚等地,与下伏蓟县系地层呈假整合或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分三组:下马岭组,在荞麦川一带,底部在0.20米厚六角砾岩含黄铁矿层;长龙山组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景儿峪组为砂质页岩。
(三)下古生界(Xiàgǔshēng Jiè)
寒武系,分布于大斜阳、太平堡、谷坨、大堡等地,出露有岗山组、张夏组、毛庄组、馒头组、府君山组,与下伏青白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由沥青白云质灰岩、鲚状灰岩、竹叶状岩、泥灰岩组成。奥陶系,分布于大堡附近及太平堡一带,属下统治里组,由灰色白云质灰岩组成,厚70米,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四)中生界(Zhōngshēng Jiè)
涿鹿县侏罗系地层分布,见于胡庄、武家沟、相广、倒拉嘴、水沟、观音殿、大庙、三里棚等地,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三个组:下花园组、髫髻山组、张家口组,主要由砾岩、砂砾岩、安山岩、凝灰岩组成。
(五)新生界(Xīnshēng Jiè)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布各地,桑干河两岸最为显著。桑干河以南岩体有多处裸露,有矾山灰石岩、大河南花岗岩体、孟家窑花岗闪长岩、口前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广花岗斑岩。
全县有3个构造单元:即宣化至后城向斜、涿鹿至怀来向斜、小矾山至官厅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