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庄镇(Dōngxiǎozhuāng Zhèn)
东小庄镇位于涿鹿县东部洋河与桑干河交汇的三角地带,由东小庄乡、郭庄乡合并而成,镇政府距县城10.8千米。因镇政府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115°43′,北纬40°37′-40°42′。东与怀来县大黄庄镇以洋河为界,西与涿鹿镇接壤,南与温泉屯镇、五堡镇隔桑干河相望,北与张家堡镇毗邻。总面积58.23平方千米,为河川区,多为砂壤质或黏质灌淤土土质。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在500米左右,最低点保庄,最高点尹文屯。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户籍10800户,32597人。双树为天主教信教群众聚居村,有信教群众1084人。行政区划代码130731108,行政级别为乡级,区划单位为镇。
战国时期属下落县(界牌梁之北属茹县)。秦汉时期沿袭战国。王莽新朝属下忠县、榖武县。东汉时期属下洛县。两晋时期沿袭东汉、三国。南北朝属广宁县、怀戎县。唐属永兴县。宋辽金属德兴县,后又复为永兴县。元明清属保安州、保安县。民国初属保安县、涿鹿县。
1944年7月,设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辖上太府、汪源屯等28村。1945年9月,境内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辖棘针屯、教场等30村。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辖青宁堡、保庄、苏家房等44村。1950年1月属城区(5月更名一区)。1953年5月,一区在境内设洪家房、界牌梁、下太府、东小庄、双树5乡。1956年6月撤区调整境内设东小庄、界牌梁两乡,辖教场、保庄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界牌梁乡并入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1959年1月更名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东小庄人民公社,辖大西庄、保庄等7个生产大队;分设郭庄(1962年前驻界牌梁)人民公社,辖尹文屯、小姚庄等10个生产大队。1961年8月-1966年5月,公社属涿鹿地区工委、办事处领导。1970年11月,曹家园、教场、周堡、汪堡4村划归城镇公社。1983年2月撤销公社复置东小庄乡、郭庄乡。1996年2月郭庄乡并入东小庄乡。2008年8月撤乡建东小庄镇至今,辖17个村民委员会。
现有耕地45088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包括复种)35850亩,均为水浇地。渠系有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团结渠,主要种植玉米、葡萄、蔬菜。保庄大米在涿鹿享有盛誉。有“九源”“神农”葡萄酒加工企业两家。京新高速(G7)、张涿高速(G95)途经镇域,涿鹿站设在郭庄。城市道路轩辕东延路、东外环路途经镇域西部。有初中1所,小学4所,镇卫生院1所。涿鹿县中医院坐落在轩辕大道尹文屯南。

东小庄镇标准地名图
表2-9 东小庄镇村名一览表

续表

一、大西庄村民委员会
(Dàxī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大西庄村民委员会驻大西庄,位于东小庄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6.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37′。东距下太府1.6千米,西距大塘湾1.3千米,南距五堡4.3千米,北距界牌梁1.4千米。总面积2.33平方千米,179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夹沙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
据该村庙中碑文、钟文载:元末建村。原名大有庄(含义富有),后因位于涿鹿城东大道,从西往东数它是西面的一个较大村庄,演变成大西庄。因方位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下太府乡,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郭宪系该村人。
二、下太府村民委员会
(Xiàtàif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下太府村民委员会驻下太府,位于东小庄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7′,北纬40°37′。东距自辛庄4.5千米,西距大西庄1.6千米,南距杨窑4.1千米,北距南庄1.6千米。总面积3.31平方千米,227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蔬菜。
据村人提供:汉初建村。地势位于上太府下侧,故名下太府。因地理位置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下太府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一区下太府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三、辛兴堡村民委员会
(Xīnxīng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辛兴堡村民委员会驻辛兴堡,位于东小庄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北纬40°37′。东距东小庄4.4千米,西距下太府2.1千米,南距七堡2.6千米,北距孟南房1.6千米。总面积4.77平方千米,199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蔬菜。
战国时期建村。明代有移民迁入,此地有星星石(陨石),故名星星堡,后称辛兴堡。因“星星堡”演变得名。
1943年3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下太府乡,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四、东小庄村民委员会
(Dōngxiǎo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东小庄村民委员会由东小庄、东小庄新村两个居民点组成,驻东小庄,位于东小庄镇东部,为镇政府驻地。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0′,北纬40°37′。东距双树1.8千米,西距自辛庄1.8千米,南距广恩屯3.5千米,北距怀来县阎家房5.4千米。总面积6.9平方千米,419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
东小庄,约隋末建村。地处涿鹿城东,最初村庄又小,故名东小庄。因方位和村大小得名。由于旧村涝渍,1972年迁址为东小庄新村。1961年5月后为东小庄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现驻东小庄新村)。东小庄新村,1972年,东小庄部分农民开始迁居于此,属新建村,故名东小庄新村。因新建村庄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东小庄乡,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一区东小庄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1958年9月为东小庄乡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五、自辛庄村民委员会
(Zìxī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自辛庄村民委员会驻自辛庄,位于东小庄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北纬40°38′。东距东小庄新村1.8千米,西距孟南房2.7千米,南距百姓营4千米,北距洪家房2.6千米。总面积3.97平方千米,136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蔬菜。
约辽初建村。几户逃荒农民走到此地自行定居,为了纪念此事,建村后取名自行庄,后称自辛庄。因“自行庄”演变得名。又称老虎庄。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7年5月,双树村武委会主任(秘密职务党支部书记)梅华堂,被国民党“还乡团”逮捕后牺牲在自辛庄东坟滩。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东小庄乡,1956年5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六、双树村民委员会
(Shuāngshù Cūnmínwěiyuánhuì)
双树村民委员会驻双树,位于东小庄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北纬40°36′。东距保庄3.6千米,西距辛兴堡6千米,南距东孤山3.5千米,北距东小庄新村1.8千米。总面积9.36平方千米,506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桑干河北岸,沙壤土、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汉初建村。当时有眼清泉,泉水环绕一土岛,岛上生有两株古榆,故名双树。因两株古榆树得名。该村为涿鹿县最大的村庄,为汉族、满族杂居村,天主教聚居村。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5年5月31日晚7时,怀涿支队围困双树据点,我军4个连队打援,怀涿支队挖墙洞接近堡垒,敌于6月1日全部投降。1946年底,中共涿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雷、县青联会主任李士元率护地队到桑干河北双树、张家堡等村演出自编歌剧《大报仇》等文艺节目。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双树乡,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梅华堂、贾满富系该村人。
七、保庄村民委员会
(Bǎo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保庄村民委员会驻保庄,位于东小庄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4.2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北纬40°36′。东距怀来县朱官屯4.8千米,西距双树3.6千米,南距龙王堂1.9千米,北距怀来县新官厅3.9千米。总面积9.35平方千米,272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桑干河、洋河交汇处,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葡萄。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西汉建村。地处桑洋汇合三角洲,比较富饶,建村后称宝庄,后演变成保庄。因“宝庄”演变得名。
1946年底,中共涿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雷、县青联会主任李士元率护地队到桑干河北保庄等村演出自编歌剧《大报仇》等文艺节目。1943年3月-1945年9月为怀涿联合县六区区公所驻地。1943年3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945年9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双树乡,1956年6月属东小庄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东小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八、红庙堡村民委员会
(Hóngmiào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红庙堡村民委员会驻红庙堡,位于东小庄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3′,北纬40°38′。东距尹文屯0.6千米,西距北关1.8千米,南距周堡0.5千米,北距杜庄1.6千米。总面积0.97平方千米,82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清初建村。此地有座庙,墙赤色,建村后故名红庙堡。因颜色和庙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红旗堡。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张庄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九、尹文屯村民委员会
(Yǐnwéntú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尹文屯村民委员会驻尹文屯,位于东小庄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7.9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3′,北纬40°38′。东距郭庄1.5千米,西距周堡0.8千米,南距羊圈4.6千米,北距赤脚寺2千米。总面积1.87平方千米,162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据碑文载:辽初有尹姓在此定居,明成化年间移民迁入,改名尹文屯。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5年9月-1946年10月为涿鹿县六区区公所驻地。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尹文屯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一区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郭庄村民委员会
(Guō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郭庄村民委员会驻郭庄,位于东小庄镇中部,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38′。东距东辛庄1.8千米,西距赤脚寺3.5千米,南距南庄1.1千米,北距大姚庄1.3千米。总面积1.39平方千米,882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辽初建村。郭姓首居在此,故名郭庄。因姓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东方红。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界牌梁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61年5月-1996年2月为郭庄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张涿高速(G95)涿鹿站设于此。
十一、界牌梁村民委员会
(Jièpáili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界牌梁村民委员会驻界牌梁,位于东小庄镇中部,距镇政府驻地6.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北纬40°38′。东距南庄2.9千米,西距尹文屯2.1千米,南距郭庄0.7千米,北距上太府2.8千米。总面积2.05平方千米,95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此地为茹县与下落县交界处,并埋有界牌。汉初建村,故名界牌梁。因界牌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界牌梁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3年5月-1958年7月为界牌梁乡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61年5月-1962年为郭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二、南庄村民委员会
(Ná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南庄村民委员会由南庄、孟南房两个居民点组成,驻南庄,位于东小庄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北纬40°39′。东距孟南房1千米,西距界牌梁3千米,南距下太府1.6千米,北距高庙1.1千米。总面积2.1平方千米,有两个居民点,113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南庄,辽初建村。地处高庙以南,故名南庄。因方位得名。约800人。孟南房,辽初建村。地处高庙以南,村里人都姓孟,故名孟南房。因姓和方位得名。约300人。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界牌梁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三、高庙村民委员会
(Gāomiào Cūnmínwěiyuánhuì)
高庙村民委员会驻高庙,位于东小庄镇中部,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7′,北纬40°39′。东距东辛庄1.8千米,西距赤脚寺3.5千米,南距南庄1.1千米,北距大姚庄1.3千米。总面积3.36平方千米,217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黏质轻度盐化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相传,此地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类居住,商、春秋时期为屠何人居住地。当时,洋河还没形成河流,周围是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小湖泊。因此,每当冬季日落时,当地的暖风和西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旋风,卷起山坡上的露天煤层,形成黑风,此地经常遭受黑风侵扰,传为黑风作怪。屠何人有一酋长,名叫于延。他经过观察发现此自然现象,便带领众人夜以继日地劳作,终于将上游许多互不相连的小湖泊疏导成河,取名为修水。又在山坡上、河两岸栽植树木,从而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黑风怪”被除,这一带很快变成了肥沃的田园。于延积劳成疾,不久离开人世。众人为纪念于延,故将修水更名为于延水,并在本地高土台上为于延建庙塑身,庙名为高庙,后以庙名为村名,故名高庙。因庙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高庄。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界牌梁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四、东辛庄村民委员会
(Dōngxīn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东辛庄村民委员会驻东辛庄,位于东小庄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3.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北纬40°39′。东距洪家房0.7千米,西距高庙1.8千米,南距孟南房1.5千米,北距小姚庄0.9千米。总面积1.25平方千米,82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葡萄、蔬菜。
明永乐九年(1411)建村。这年是辛卯年,又位于县城东,故名东辛庄。因方位和建村年份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洪家房乡,1956年6月属界牌梁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五、洪家房村民委员会
(Hóngjiāf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洪家房村民委员会驻洪家房,位于东小庄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3.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0′,北纬40°39′。东距怀来县大黄庄7.7千米,西距东辛庄0.7千米,南距自辛庄2.6千米,北距小姚庄1.2千米。总面积3.77平方千米,167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此地存有仰韶文化遗址。春秋为屠何人住地,称洪荒,汉以后称洪坊,唐以后称洪家房。因“洪坊”演变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49年12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洪家房乡,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单家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杨芢甫系该村人。
十六、大姚庄村民委员会
(Dàyáo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大姚庄村民委员会驻大姚庄,位于东小庄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北纬40°40′。东距小姚庄1千米,西距上太府3.4千米,南距南庄2千米,北距单家堡1.8千米。总面积1.57平方千米,143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地处洋河西南岸,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明代建村。姚姓首居于此地,故名姚家庄。后分为两村,原村称大姚庄,分出去的称小姚庄。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洪家房乡,1956年6月属单家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十七、小姚庄村民委员会
(Xiǎoyáozhuā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小姚庄村民委员会驻小姚庄,位于东小庄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北纬40°40′。东距怀来县韩家房6.1千米,西距大姚庄1千米,南距东辛庄0.9千米,北距单家堡2.7千米。总面积2.4平方千米,1091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河川区,中壤质草甸灌淤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明代建村。因与大姚庄分村,取名小姚庄。相对大姚庄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六区(保庄),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六区(尹文屯),1949年2月属涿鹿县上太府区,1950年1月属城区,1950年5月属一区(曹家园),1953年5月属一区洪家房乡,1956年6月属单家堡乡,1958年9月属桑洋(涿鹿)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郭庄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郭庄乡,1996年2月属东小庄乡,2008年8月属东小庄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