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寺乡(Hēishānsì Xiāng)
黑山寺乡位于涿鹿县中东部浅山丘陵区,乡政府距县城30千米。因乡政府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115°38′,北纬40°21′-40°27′。东与矾山镇交界,西与辉耀镇毗邻,南与卧佛寺乡接壤,北与栾庄乡相连。总面积71.17平方千米。地势略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间洼地,海拔700米~1503米,最低点下榆林,最高点口前。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户籍4650户,11045人,汉族占99.33%。行政区划代码130731204,行政级别为乡级,区划单位为乡。
现黑山寺乡域与矾山历史基本相同。战国时属涿鹿县,治所黄帝故城,属燕国上谷郡;北朝东魏末年,涿鹿县废。隋代属幽州怀戎县。唐代前期,属北燕州怀戎县;长庆二年(822)属矾山县,治所矾山寨,属新州。元至元二年(1265),矾山县并入永兴县,属奉圣州。明代矾山寨改为矾山堡,属保安州。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划归怀来县。
1943年3月,设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辖黑山寺、矾山、卧佛寺境37村。1945年9月设涿鹿县四区(仓上),辖黑山寺、矾山境26村。1949年2月属太平堡区。1950年5月,境内分别属太平堡区(5月更名五区)、矾山区(5月更名四区)。1953年5月,五区在境内设黑山寺乡,辖黑山寺、狼洼、狼窝3村,四区设上七旗乡辖丰润堡、傅家寨、卢家沟等村。1956年6月境内设口前乡,辖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设黑山寺乡,辖傅家寨、姜家窑等15个村(社)。1958年9月属灵泉(1960年12月更名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设黑山寺人民公社,辖傅家寨、口前等10个生产大队。1961年8月-1966年5月,公社属矾山地区工委、办事处领导。1983年2月撤销公社复置黑山寺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
现有耕地43583亩,农产品有玉米、谷黍、山药、葵花、蔬菜和豆类等。矿产资源有铁、锰、铜、钼、镁质石灰石、高岭土等。仓上村南坐落张南500千伏变电站,沙蔚铁路、张涿高速(G95)、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乡域。有小学6所,幼儿园6所,乡卫生院1所。

黑山寺乡标准地名图
表2-15 黑山寺乡村名一览表

一、黑山寺村民委员会
(Hēishānsì Cūnmínwěiyuánhuì)
黑山寺村民委员会驻黑山寺,位于黑山寺乡南部,为乡政府驻地。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北纬40°20′。东距丰润堡3.9千米,西距口前3.5千米,南距狼洼3千米,北距杨树沟3.5千米。总面积17.92平方千米,2860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中壤质、轻壤质、少砾质轻壤碳酸盐褐土等多种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汉初建村。该地口前山海拔1500米呈褐色,俗称黑山,山上曾建轩辕黄帝正妃嫘祖庙,庙建在山脚下,人称黑山寺,建村后故名黑山寺。因寺得名。亦说,山上曾建寺院,故名黑山寺。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五区(太平堡),1953年5月属五区黑山寺乡,1956年6月属口前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五区黑山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1958年7月为黑山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1961年5月至今为黑山寺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驻地。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南。
二、口前村民委员会
(Kǒuqiá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口前村民委员会驻口前,位于黑山寺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5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北纬40°18′。东距狼洼3.7千米,西距史家沟7.2千米,南距姜家窑3.2千米,北距山南5.6千米。总面积12.61平方千米,1446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半山区,中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该地存有汉代墓葬遗址。唐初有傅、王两户先后定居于此,取名傅王庄,后户数增多,姓氏复杂,常因村名闹矛盾。清初,由于地处山沟前遂共同商定取名口前。因地理位置得名。
1942年2月初,平西挺进军九团炮兵连从小矾山迂回,拔除了西口前伪军据点,生俘伪军13人,缴获步枪13支。1943年3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七区(大斜阳)。1946年11月17日,国民党16军独立团三营到小矾山一带“清剿”,被我军独四旅马辉部阻击于口前,激战两小时,将16军先头部队全歼,生俘国民党军队营长、连长及官兵85人。1947年4月5日,察南独四旅十二团联合察南军分区独立团,在口前歼灭国民党280团先遣连,毙敌30余人,俘虏120余人,缴获六零炮3门,轻重机枪6挺,步枪130余支。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五区(太平堡),1953年5月属五区吉庆堡乡,1956年6月属口前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6年6月-1958年9月为口前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省道东花园至卧佛寺线(S313)途经村东。
三、狼洼村民委员会
(Lángwā Cūnmínwěiyuánhuì)
狼洼村民委员会驻狼洼,位于黑山寺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8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3′,北纬40°18′。东距狼窝2.8千米,西距口前3.7千米,南距卧佛寺4.6千米,北距黑山寺3千米。总面积4.4平方千米,90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丘陵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汉初建村。地处山洼又杨姓为大户,取名杨家洼。后由于附近有狼窝村名出现,村人认为原名不妥(有狼吃杨“羊”之意),故更名狼洼。因狼窝村和地势得名。
1943年5月属怀涿联合县二区(太平堡),1 9 4 5 年9 月属涿鹿县二区(太平堡),1949年2月属涿鹿县太平堡区,1950年5月属五区(太平堡),1953年5月属五区黑山寺乡,1956年6月属口前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四、丰润堡村民委员会
(Fēngrùnbǔ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丰润堡村民委员会驻丰润堡,位于黑山寺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2.4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20′。东距卢家沟1.3千米,西距黑山寺3.9千米,南距狼窝3.2千米,北距下榆林4千米。总面积5.01平方千米,1009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半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隋初建村。原名亁庄,后由于连年干旱作物歉收,疑与亁有关,明末将村名改为丰润堡。因寓意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2009年《涿鹿县志》立传人物唐世华(女)系该村人。
五、卢家沟村民委员会
(Lújiā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卢家沟村民委员会驻卢家沟,位于黑山寺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1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北纬40°20′。东距下七旗2.4千米,西距丰润堡1.35千米,南距狼窝3.9千米,北距下榆林3.7千米。总面积2.22平方千米,315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元中期,几户卢姓人家在此山沟定居,后繁衍成村故名卢家沟。因姓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六、傅家寨村民委员会
(Fùjiāzhài Cūnmínwěiyuánhuì)
傅家寨村民委员会驻傅家寨,位于黑山寺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9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北纬40°19′。东距上七旗1.9千米,西距丰润堡1.9千米,南距石盆沟2.2千米,北距卢家沟1千米。总面积3.15平方千米,324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半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早年有人类居住。主要有王、傅两姓,王姓人多坚持村名叫王家庄,傅姓坚持叫傅家寨,僵持不下,后请来当地名人调解。名人说第二天早晨哪姓人家烟囱冒烟早就按哪姓定村名。结果傅姓人聪明,整夜在灶膛燃柴草,最后定村名傅家寨。因姓得名。亦说,明成化十四年(1478)移民迁入,村里修起寨栅,多为傅姓,故名傅家寨。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上七旗乡,1956年6月属三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七、仓上村民委员会
(Cāngshà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仓上村民委员会驻仓上,位于黑山寺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6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北纬40°22′。东距古城5.3千米,西距山南4.6千米,南距狼洼4.9千米,北距杨树沟1.5千米。总面积8.99平方千米,185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明代移民建村。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似米粮仓,取名仓上。因寓意得名。亦说,此地地形如船舱,故名仓上。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3年3月-1945年9月为怀涿联合县四区区公所驻地;1945年9月-1946年10月涿鹿县四区区公所驻地。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下榆林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八、下榆林村民委员会
(Xiàyúlí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下榆林村民委员会驻下榆林,位于黑山寺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3.9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24′。东距肖家堡1.7千米,西距杨树沟3.2千米,南距丰润堡4千米,北距上榆林0.8千米。总面积3.97平方千米,1411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早期有人类居住,现存战国前古城遗址。据地质部门勘定:此地远古时为内陆湖淤积一道山岭,后水退湖干。明景泰三年(1452)湖广移民奉诏迁此定居,由于地处淤岭之下侧,故名下淤岭,后演变为下榆林。因“下淤岭”演变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下榆林乡。1953年5月-1956年6月为四区下榆林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九、上榆林村民委员会
(Shàngyúlín Cūnmínwěiyuánhuì)
上榆林村民委员会驻上榆林,位于黑山寺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4.7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6′,北纬40°24′。东距肖家堡1.7千米,西距杨树沟3.1千米,南距下榆林0.8千米,北距好地洼4.6千米。总面积5.09平方千米,437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地名来历含义同下榆林,由于地处淤岭之上侧,故名上淤岭,后演变为上榆林。因“上淤岭”演变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下榆林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
十、杨树沟村民委员会
(Yángshùgōu Cūnmínwěiyuánhuì)
杨树沟村民委员会驻杨树沟,位于黑山寺乡正北部,距乡政府驻地3.3千米。因驻地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北纬40°23′。东距上榆林3.1千米,西距山南3.8千米,南距仓上1.5千米,北距赵庄4.4千米。总面积5.94平方千米,423人。聚落呈团块状分布。属山区,轻壤质碳酸盐褐土土质。以农业为主。
约辽初建村。地处山沟,沟畔长有白杨树故名杨树沟。因白杨树和山沟得名。
1 9 4 3 年3 月属怀涿联合县四区(仓上),1945年9月属涿鹿县四区(仓上),1949年2月属涿鹿县矾山区,1950年5月属四区(矾山),1953年5月属四区下榆林乡,1956年6月属肖家堡乡,1958年7月属黑山寺乡,1958年9月属灵泉(矾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黑山寺人民公社,1983年2月属黑山寺乡。1986年搬迁至旧村东南2千米、仓上村北1千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