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投资

第一节 投资

一、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指为获得未来期望收益而进行的资本投放活动。投资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投资是指为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广义的投资是指一切为了将来的所得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狭义投资是所有投资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投资活动,经济是难以启动和发展的。广义的投资概念不仅包括狭义的投资,而且包括为获得金融资产而进行的投资,甚至包括与增加资产无关的货币投入。

工程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主要是指狭义投资。对于具体的工程经济分析对象——建设项目而言,投资是维持其存在的基础。通过投资活动使得项目具备和维持基本的运营条件,以支撑其作为投资者获益方式的存在。在项目的存续期间,投资活动维系着投资者的这种获益方式,并保持使其效能不致劣化。所以,从经济效益的意义讲,投资是反映劳动占用的耗费类指标。

二、投资的分类

投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经济系统,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投资的概念、本质和运动规律。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把投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按投资与形成真实资产关系的直接程度,可划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直接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性活动,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比如开厂设店、独立经营,或收买原有企业,或与其他投资者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从而获得支配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进而赢得期望的利润。直接投资一般都能增加真实资产存量,为最终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创造物质基础。在非金融性企业中,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很大。

2.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资产,以便取得股利和利息收入的投资。间接投资的实质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分离,是资产所有权和资产经营权的分离。间接投资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仅凭有价证券、借据或信托受益权证书获取一定的收益,因而没有引起社会再生产扩大和社会总投资的增加。只有当间接投资被直接投资者运用于直接投资时,才使社会总投资增加和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而间接投资把社会闲散资金迅速集中起来,从而形成巨额资金流入直接投资者手中,这必然加速和扩大了直接投资的规模,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熟,间接投资也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

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指购建新的固定资产或更新改造原有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关内容已经在第一章中有所论述。

2.流动资产投资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如现金、各种存款、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商品)等。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补偿。为增加流动资产的投资即构成了流动资产投资。

(三)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

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投资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1.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又称为资本性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回收期限在1年以上的投资以及购入的在1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证券等的投资。这类投资属于非流动资产类,其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积累资金、经营获利、为将来扩大经营规模做准备、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等。用于股票和债券的长期投资,在必要时可以变现,而真正难以改变的是生产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有时长期投资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2.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又称为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产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暂时闲余的资金购买的随时变现、回收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其他性质的投资。这类投资属于流动资产投资。

(四)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

按照用途的不同,投资可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1.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物质生产领域的投资,其直接成果是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产,而生产、建设活动必须同时具备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因此,生产性投资又可细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2.非生产性投资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成果是转化为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投资除上述分类外,还可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经营性投资与非经营性投资、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等。

三、投资的运行

投资是个动态概念,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运动。投资总过程就是投资的循环周转、川流不息的运动过程,这包括投资的形成与筹集、投资分配、投资实施或运用、投资的回收过程。

(一)投资的形成与筹集阶段

投资的形成与筹集是投资运动的起点,是一个投资运动周期的开始阶段。投资形成于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投资可形成于社会总产品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的每一价值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C、V、M生产出来之后,经由储蓄—投资的转化,形成投资资金。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就是投资的筹集过程。投资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个人投资和利用外资等。

(二)投资分配阶段

投资在产业部门、地区项目之间的分配,是投资形成、筹集与投资运用之间的中间环节。投资分配也可以是指总投资在不同单项、单位工程中的分配。宏观的投资分配主要取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和地区资源禀赋,单个项目的投资分配则主要取决于项目的经济技术目标。

(三)投资的实施或运用阶段

投资的实施或运用就是把投资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以形成资产的过程。它是投资运动的第三阶段,也是投资运动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由投资决策阶段和投资实施阶段构成。投资决策阶段是解决科学立项问题,筛选出最佳方案,投资实施阶段是进行工程施工和投产使用。

(四)投资回收阶段

投资回收就是将生产出的产品出售,实现已创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以取得货币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投资运动的最后阶段,也是下次投资循环的起始阶段。

整个投资运动过程就是由上述相互独立、相互衔接的四个阶段所构成。投资依次经过这四个阶段并周而复始地运动,形成不断地循环和周转,从而构成投资运动周期的全过程。

四、投资形成的资产

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依据资产的特性可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

(一)固定资产(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如第一章所述,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一般来说,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均应作为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无形资产是指具有一定价值或可以为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能在比较长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且不具有独立实体的权利和经济资源。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分类如图2-1所示。

图2-1 无形资产的分类

(三)流动资产(Floating Assets)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存货、应收及应付款项。在流动资产中,现金和各种存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产,它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和各种存款,以支付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通过生产经营过程,将劳动产品销售出去,又获得了这部分资金。流动资产中存货的价值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包括企业为销售或制造产品的耗用而储备的一切物资。一般情况下,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补偿。

(四)递延资产(Deferred Assets)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中外会计关于递延资产的概念是有差异的,我国将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作为递延资产,有的国家则将它列为无形资产。

五、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进行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基础,投资估算的精度高低直接影响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结论,进而影响着项目投资决策,同时投资估算也是资金筹措的依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国外关于投资估算的方法很多,我国通常采用工程概算法。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投资估算方法。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

这种方法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及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能力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生产能力不同的两个同类企业投资生产能力的指数幂成正比。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X1,X2——已建和拟建工程或装置的投资额;

I1,I2——已建和拟建工程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n——投资、生产能力系数,0<n<1,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统计资料确定;

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调整系数。

根据国外某些化工项目的统计资料,n的平均值大约为0.6,又称为“0.6指数法”。以增加相同设备(装置)容量扩大生产规模时,n值取为0.6~0.7;以增加相同设备(装置)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时,n值取0.8~1.0;高温高压的工业生产项目n值取为0.3~0.5。

若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的规模相差不大,生产规模比值在0.5~2.0之间,则指数n的取值近似为1;若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与拟建项目或装置的规模相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n取值约在0.6~0.7之间;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模设备数量达到目的时,n的取值约在0.8~0.9之间。

由于本方法不是按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根据实际求得的指数关系来投资,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估计值。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速度快,但要求类似工程的资料可靠,条件基本相同,否则误差就会加大。

2.分项类比估算法

分项类比估算法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分为三项来估算:①机器设备的投资;②建筑物、构筑物的投资;③其他投资。估算时可先估算出机器、设备的投资,然后根据其他部分对机器、设备投资的比例(由经验数字或实际统计资料估得)算出另外两部分的投资。

(1)机器设备的投资估算:

式中 Im——机器设备的投资估算值;

Qi——第i种机器设备数量的估算值;

pi——第i种机器设备的出厂价格;

ki——同类工程、同类机器设备的运输、安装费用系数(此系数目前国内尚无公认的合理数值,国外一般采用0.43);

n——机器设备种数。

(2)建筑物、构筑物部分投资估算:

式中 If——建筑物、构筑物部分投资估算;

kf——同类工程建筑物、构筑物部分投资占机器设备部分的相对比重。

(3)其他投资的估算。其他投资一般指独立的单项费用,如土地购置费、青苗赔偿费、居民迁移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人员培训费和负荷试车费等。公式为

式中 Iw——其他投资的估算值;

kw——同类工程项目其他投资占Im的比重,视项目的特点而定。

(4)施工费用和预备费用:

式中 Is,Ib——施工费用和预备费用;

ks——施工费用系数,ks的大小取决于工程施工的复杂程度,简单的取0.20~0.35,复杂的取0.35~0.60;

kb——预备费用系数,kb一般为0.05~0.10,国外有的高达0.30。

综上,可以估算拟建项目资产投资总额:

3.投资指标估算法

工程概算法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此法是根据编制好的各种具体的投资估算指标,计算单位工程投资额。在此基础上,汇总为某一单项工程的投资,据此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即可得总投资额。其做法大致如下:

(1)建筑工程费。根据工程项目结构特征一览表,套用概算指标或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指标进行计算。

(2)标准设备按交货价格计算。非标准设备按非标准指标估算;国外进口设备按离岸价加海运费、海上保险费、关税、外贸及银行手续费等计算;设备运杂费按各部委、省、市、自治区规定的运杂费率计算;工具及器具费按占设备原价的百分比计算。

(3)其他费用。按主管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取费标准或按建筑工程费的百分比计算。

(4)预备费用。按建筑工程、设备投资和其他费用之和的百分比计算,一般取上述之和的5%~8%。

(二)流动资金的估算

1.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按照流动资金占某种基数的比率来估算流动资金。一般常用的基数有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价值和年生产能力等,究竟采用何种基数,依行业习惯而定。所采用的比率根据经验确定,或根据现有同类企业的实际资料确定,或依行业部门给定的参考值确定。扩大指标估算法简便易行,但准确度不高,适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流动资金的估算。

(1)按产值(或销售收入)资金率估算。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多采用产值(或销售收入)资金率进行估算:

(2)按经营成本(或总成本)资金率估算。由于经营成本(或总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指标,能反映项目的物质消耗、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等实际状况,一些采掘工业项目常采用经营成本(或总成本)资金率估算流动资金:

(3)按固定资产价值资金率估算。有些项目可按固定资产价值资金率估算流动资金,所谓固定资产价值资金率是指流动资产占固定资产价值总额的百分比:

(4)按单位产量资金率估算。煤矿等项目,可按吨煤资金率估算流动资金:

2.分项详细估算法

资金分项详细估算法也称分项定额估算法,即指按流动资金的构成分项计算并汇总。分项估算的思路是:先按照方案各年生产运行的强度,估算出各大类的流动资产的最低需要量,汇总以后减去该年估算出的正常情况下的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就是该年所需的流动资金,再减去上年已注入的流动资金,就得到该年流动资金的增加额。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运行水平后,流动资金就可不再注入。

国际上通行的流动资金估算方法是按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差额来估算,具体估算方法可表示为

其中

(1)现金的估算:

(2)应收(预付)账款的估算:

(3)存货的估算。存货包括各种外购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协作配件、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

(4)应付(预收)账款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