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由上节可知,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和方法,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指标体系,这里将对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
投资回收期,也称为投资返本期或投资偿还期,它是指以工程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投资回收期一般以年为计算单位,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当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进行复利计算时,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表达式为
式中 Pt——投资回收期;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现金流量。
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接计算法
建成后各年的净收益(也即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式为
其中Rt=St-Ct-Wt
式中 K——总投资;
Rt——每年的净收益;
St——年销售收入;
Ct——经营成本;
Wt——t年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从投资开始年算起的投资回收期为
从投产年算起的投资回收期为
式中 K0——初始投资。
【例5-1】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图5-4所示。第一年投资90万元,第二年投资60万元,第三年投资30万元,以后的7年时间内,方案的年净收益是等额的30万元,求该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图5-4 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解:根据题意,首先计算方案的全部投资:
K0=90+60+30=180(万元)
根据式(5-3),从投资开始期算起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根据式(5-4),从投产年算起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2.累积法
累积法与直接计算有所不同。在一般的情况下,技术方案各年的净效益不同,变化时大时小,当变化大的时候,不宜采用直接法计算投资回收期,需采用累积法,计算至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份为止。
累积法是根据方案的净现金流量(NCF),从投资开始时刻(即零时点)依次求出以后各年的现金流量之和(也称累计净现金流量),直至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零的年份为止,对应于净现金流量等于零的年份数,即为该方案从投资开始年算起的净投资回收期。其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 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从投资开始年算起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累积法常用表格形式进行计算。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零的时点不是某一自然年份,即累计净现金流量表中不出现等于零的时点。此时,可用下式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
【例5-2】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图5-5所示。第一年投资90万元,第二年投资60万元,第三年投资30万元,以后的5年时间内,方案的年净收益是等额的30万元,再以后的3年内,方案的年净收益是等额的60万元,求该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图5-5 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解:根据题意,列出该投资方案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情况表,见表5-1。
表5-1 投资方案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情况表 单位:万元
又由式(5-6)得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二)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方法
用投资回收期评价投资时,需要与根据同类的历史数据和投资者意愿确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相比较。设基准投资回收期为Pc,判别准则为
如果Pt≤Pc,则可以考虑接受;
如果Pt>Pc,则应予以拒绝。
【例5-3】某房地产公司计划投资某方案,该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图5-6所示。已知基准回收期为7年,第一年投资1200万元,第二年投资800万元,以后的4年时间内,方案的年净收益是等额的400万元,再以后的3年内,方案的年净收益是等额的800万元,试判断该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图5-6 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解:根据题意,列出该投资方案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情况表,见表5-2。
表5-2 投资方案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情况表 单位:万元
又由式(5-6)得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因为基准回收期Tb=7年,Pt<Pc,所以,该方案经济上可行。
进行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讨论,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能够反映方案经济效果的优劣,而且因为它选择方案的标准是回收资金的速度,符合一些怕承担风险的投资者的心理,为一部分投资者所喜欢。
同时,一般认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指标,而不能单独使用,其原因有二:
(1)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用它来决定取舍,有时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例5-4】某隧道需2年建成,第一年投资1亿元,第二年投资0.5亿元,投产后每年可收回资金500万元,建成后的寿命期为100年,并且投资经费全部来自贷款,贷款利率10%。
解:按静态投资回收期来计算:
Pt=(10000+5000)/500=30(年)
由题意,建成后经过10年多一点即可回收全部投资,此后剩余的70年可盈利:
70×0.05=3.5(亿元)
从上边可以看出,这个投资获得了很好的收益,但是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情况则大大不同。
在建成投产年初欠款金额为
1×(1+0.1)+0.5=1.6(亿元)
投产后当年利息支出需
16000×0.1=1600(万元)
当时实际收入为500万元,即收支相抵后年亏损为
1600-500=1100(万元)
到年底总的亏欠的金额增加为
16000+1100=17100(万元)
再过一年则年底总的欠款金额会升至
17100×(1+0.1)-500=18310(万元)
这样欠款金额将逐年上升,显然这是极不可取的。
(2)仅以投资的回收快慢作为决策的依据,没有考虑回收以后的情况。多年来,我国对投资回收期这一指标比较重视,原因除了静态投资回收期这个指标直观、易于计算和理解外,还在于我国在经济评价领域中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比较晚,而我国长期以来,建设资金又非常短缺,特别注重资金的回收和周转。
二、投资收益率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一)投资收益率指标
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效果系数,指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净收益或年平均净收益与投资总额的比值。其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
式中 K——投资总额,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是全部投资额,也可以是投资者的权益投资额;
Kt——第t年的投资额;
m——完成投资的年份;
NB——正常年份的净收益或年平均净收益,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NB可以是利润,可以是利润税金总额,也可以是净现金流入等;
R——投资收益率,根据K和NB的具体含义,R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
(二)投资收益率评价方法
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需要与根据同类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作比较。设基准投资收益率为Rb,判别准则为:
如果R≥Rb,则可以考虑接受;
如果R<Rb,则应予以拒绝。
投资收益率指标计算方法简便,对经营成果能够直观地进行衡量。但是,它没有考虑投资收益的时间因素,忽视了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重要性;指标的计算主观随意性太强,在指标的计算中,对于应该如何计算投资资金占用,如何确定利润,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因此以投资收益率指标作为主要的决策依据不大可靠。
投资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在进行经济评价时,根据分析目的不同,投资收益率又具体分为: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投资利润率。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指在正常生产年份内所获得的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与全部投资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
投资利润率指标的优点是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适用于各种投资规模。
投资利润率指标的缺点是没有考虑投资收益的时间因素,忽视了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重要性;正常生产年份的选择比较困难,如何确定,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投资利润率主要适用于计算期短、不具有综合分析所需详细资料的方案,同时也适用于工程方案制定的早期阶段或工艺简单而生产情况变化不大的工程建设方案的选择和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
【例5-5】长安公司某投资与收益情况如表5-3所示,试计算投资。(基准投资利润率为5%)
表5-3 某投资收益情况表 单位:万元
解:根据题意,由式(5-8)得
因此计算出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基准投资利润率,可以考虑接受。
2.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是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税总额或生产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率。其表达式为
投资利税率表明在工程建设正常生产年份中,单位投资每年所创造的利税额。该指标越高,经济效果越好。
3.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或生产期内的平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它反映了投入资本金的盈利能力。其中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资金。其计算式为
在评价盈利能力的好坏时,如果资本金利润率高于同行业平均资本利润率,则认为该投资的盈利能力较好。
【例5-6】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80万元,投资140万元兴建一平房建筑,经过4个月的施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年份的年末损益表如表5-4所示。已知投资利润率小于或等于20%、投资利税率小于或等于30%和资本金利润率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20%,试评价该投资的获利能力水平。
表5-4 本年损益表 单位:万元
解:由式(5-8)、式(5-9)、式(5-10)得
由以上的计算可得,该投资的投资利润率、利税率及资本金利润率均分别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可认为其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
三、偿债能力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工程方案偿债能力是指实施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举债经营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点,因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已经成为投资主体和债权人共同关心的指标,同时也成为判断和评价经济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是指根据国家财税法规及工程的具体财务条件,以可作为偿还贷款的收益(利润、折旧及其他收益)来偿还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借款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式为
式中 Pd——借款偿还期(从借款开始年计算,当从投产年算起时,应予注明);
Id——建设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包括已用自有资金支付部分)之和;
Rp——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利润;
D′——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折旧;
R0——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其他收益;
Rr——第t年企业留利。
以上是理论中的定义公式,在实际工作中,借款偿还期可直接根据资金来源表推算,以年表示,其具体的推算公式如下:
(二)利息备付率
利息备付率也称已获利息倍数,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税息前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费用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其中 税息前利润=利润总额+记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
上述公式中应注意各个量的实际意义,并应注意:当期应付利息是指记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利息备付率可以按年计算,也可以按整个借款期计算。利息备付率表示使用利润偿付利息的保证倍率。根据经验和规定,对于一些正常经营的企业,利息备付率应当大于2。如果利息备付率小于2,表示的付息能力保障程度不足。利息备付率指标还需要将该企业的指标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来分析决定本企业的指标水平。
(三)偿债备付率
偿债备付率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其中
上述公式中应注意各个量的实际意义及其评价准则,偿债备付率可以按年计算,也可以按项目的整个借款期计算;偿债备付率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证倍率。根据经验和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大于1,并且越高越好;当指标小于1时,表示当年资金来源不足以偿付当期债务,需要通过短期借款偿付已到期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