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概述
一、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是1947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程师迈尔斯首先提出并研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工业迅速膨胀,当时,由于一些原材料供应短缺,甚至匮乏,使得采购工作困难重重。迈尔斯在寻找急需而无法获得的石棉板时,找到了它的替代物并降低了成本。他在采购工作中经过孜孜不倦的搜索,发现一些短缺材料可以用不太短缺的材料有效代替,进而发现了商品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由此,他提出“如果得不到所需的材料或物品,可以想办法得到它的功能”的思想。经过研究他认为,要设计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必须认识到用户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的功能,并且是按照功能的必要程度来付款的,因此要以研究用户对产品所要求的功能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于是设计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一问题,变成以最低费用(成本)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问题,改变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功能分析为中心的新思想。迈尔斯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创立了功能分析、功能定义和功能评价的方法——价值工程(VE)。
由于价值工程实施效果十分显著,引起了美国政府方面的极大重视。1950年美国海军就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价值工程的开发工作。1956年扩大到民间造船业。据统计,1964~1972年间,美国国防部由于推行价值分析所节约的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
近年来,世界各工业国也迅速的推广价值工程方法。1955年日本引进了价值工程,1960年大量推行。开始时,以重型电机、汽车等行业为中心推行,到20世纪70年代,价值工程的应用已扩展到建设、钢铁、设备制造等产业部门。1968年价值工程引进日本建设业,并在造船、车辆和机械等行业中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价值工程引入中国以来,我国许多企业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积极学习、试验推广这一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目前,价值工程方法在我国建设中已处于应用阶段。
价值工程更适宜于量大或功能产品上,如大坝和大量住宅。美国在对俄亥俄拦河大坝的设计中,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不影响功能和可靠性的改进方案,筑坝费用节约了1930万美元,而聘用咨询单位进行价值分析仅花费1.29万美元,取得了投入1美元收入1500美元的效益。另外,近年来世界各先进国家住宅功能项目的开发和成本信息现代体系的建立,都有利于价值工程方法在建设业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开始于材料的采购和代用品的研究,继而扩展到产品的研究和设计,零部件的生产和改进、工具、装备的改进等方面,后来又发展到改进工作方法、作业程序、管理体系等领域。总之,凡是有功能要求和需要付出代价的地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
二、价值工程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对象(产品、工作、劳务)的必要功能,并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严格的讲,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是有区别的,从产品投产到制造进行的价值分析活动,即事后分析,称为价值分析;在科研、设计、生产、准备、试制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之前进行的价值分析活动,即事前分析,称为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特点为:
(1)价值工程的目的是提高对象的价值。即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使用户和企业都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系统分析。即对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搞清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哪些是用户需要的,哪些是用户不需要的,分析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找出新的解决办法。
(3)价值工程的组织特性是依靠集体智慧进行有组织创造性活动。
(一)产品的价值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产品(或劳务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成本)之比。可以用公式表示
式中 V——研究对象的价值;
F——研究对象的功能;
C——研究对象的成本或费用。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要素
价值、功能、成本是价值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1.价值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成本或全部费用的比值,是指事物的有益程度,反映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它不是对象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对象的交换价值,而是对象的比较价值,是作为评价事物有效程度的一种尺度提出来的,为分析与评价产品的价值提供一种科学的标准。
2.功能
价值工程中的功能是指研究对象能够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具体地说,功能就是功用与作用。任何产品和劳务都有功能,比如住宅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居住空间,业主购买商品住宅为了得到该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即是购买住宅的“提供生活空间”的功能。因此,企业生产的目的,是通过生产获得用户所期望的功能,而结构、材质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手段。
价值工程一般将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指实现该事物的用途必不可少的功能,即主要功能;辅助功能是指基本功能以外附加的功能。
(2)按功能的性质分为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使用功能是指提供的使用价值或实际用途,如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一般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和维修性等;美观功能是指外观装饰功能,如产品的造型、色彩、图案等。
(3)按用户的需求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必要功能是指用户要求的功能,以及与实现用户所需求功能有关的功能。使用功能、美观功能、基本功能等均为必要功能;必要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但辅助功能不一定都是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是指用户可有可无的功能,包括过剩的、多余的、重复的功能。
(4)按功能的量化标准分为过剩功能与不足功能。过剩功能是指某些功能虽属必要,但满足需要有余,在数量上超过了用户要求或标准功能水平。不足功能是相对于过剩功能而言的,表现为产品整体功能或零部件功能水平在数量上低于标准功能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
区分上述功能,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次要的功能成本,从而提高其价值。
3.成本
研究对象的成本也就是产品或劳务的寿命周期费用。一般来说成本包括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对于建筑产品由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构成。建设费用是指建筑产品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为止的全部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施工建造费等;使用费用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维修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管理费用等。
产品的成本C是生产成本C1与使用维护成本C2之和,即
一般情况下,生产成本随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使用维护成本随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到一定时期,产品的成本最低。图12-1为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图。
图12-1 产品功能与成本关系图
图12-1中,C1表示生产成本曲线,C2表示使用维护费用曲线,C表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图中的F*是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产品或是设计方案都很难达到这种状态。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使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能够通过分析、研究和改进后降至最低点,使功能达到最适宜的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三)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
根据公式V=,只能在功能和成本两个方面来提高价值。但是,采取什么途径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不仅是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经营思想和策略问题。有如下5种基本途径来提高价值。
(1)应用新技术,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价值大大提高,即
(2)通过改进设计,保证功能不变,而使实现功能的成本有所下降,即
(3)通过改进设计,保持成本不变,提高功能,即
(4)通过改进设计,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换来功能大幅度的提高,即
(5)对于某些产品,在不严重影响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产品功能的某些非主要方面的指标,以换取成本较大幅度的降低,即
其中,应用新技术,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使价值大大提高,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也是对资源最有效的利用。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最受人们欢迎的产品。业主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加强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及对产品特性的要求,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价值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
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的活动。开展价值工程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即分析产品在功能和成本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整个价值工程活动可归纳为围绕以下七个问题开展:
(1)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它的用途是什么?
(3)它的成本是多少?
(4)它的价值有多大?
(5)有其他的方案能够实现这个功能吗?
(6)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
(7)新方案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吗?
上述七个问题决定了价值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如表12-1所示。
表12-1 价值工程的实施程序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