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与费用的识别与估算
一、收益与费用的识别
费用与收益的识别是工程财务评价的前提。企业对项目投资,其目的是在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或劳务的同时追求最大利润。因此,项目的盈利性是识别费用与收益的标准,在判断费用与收益的计算范围时,只计入企业的支出与收入。对工业投资项目来说,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销售税、经营成本等是费用;而销售(营业)收入、资产回收、补偿等是收益。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逐一识别费用项和收益项,必须对每一个投资项目的费用收益进行具体分析。这里仅对工业投资项目常见的费用项和收益项作出分析。
(一)工程项目的财务收益
(1)销售(营业)收入,是项目收益的主要形式,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2)资产回收。寿命期内(或计算期末)可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或折余值),回收的流动资金(在分析自有资金的收益时,除非流动资金借款已全部还清,否则只有回收的自有流动资金)可计为收益。
(3)补贴。国家为支持项目建设而给予的补贴,应计为财务收益。若国家对项目的支持已体现在价格、税收等方面,不应再计算补贴。
(二)财务费用(支出)
财务费用(支出)主要表现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经营成本和税金等各项支出。
(1)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工程费用、预备费用及其他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建设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投资及开办费(形成递延资产)等其他资产投资。
(2)销售税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是根据商品买卖或劳务服务的流转额征收的税金,属于流转税的范畴。销售税金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一般将教育费附加并入销售税金项内,视同销售税金处理。
(3)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全部费用,即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经营成本是为进行经济分析从总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费用。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利息支出可以列入成本费用,在经济效果分析中,则将其单列。
二、收益与费用的估算
(一)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项目建成后补偿总成本费用、上缴税金、偿还债务以及保证企业在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它是进行利润总额和销售税金估算的基础数据。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收入=产品销售单价×产品年销售量
上式中,产品销售单价一般采用出厂价格,也可根据需要采用送达用户的价格或离岸价格。产品年销售量等于年产量,这样年销售收入等于年产值。
(二)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所谓总成本费用,是指工程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后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一般由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组成。
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期间费用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
按成本要素列出总成本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三)外购原材料成本的估算
在评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耗用量较大的、主要的原材料为估算对象,依据有关规定和经验数据估算原材料成本。其估算公式为
原材料成本=全年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式中 全年产量——根据测定的设计生产能力和投产期各年的生产负荷加以确定;
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根据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单价确定。
(四)外购燃料动力成本的估算
其估算公式为
燃料动力成本=全年产量×单位产品燃料和动力成本
有关数据的确定同上。
(五)工资及福利费的估算
1.工资的估算
工资的估算有两种方法,可以按全厂职工定员数与人均年工资相乘所得的年工资总额;也可以按不同的工资级别对职工进行划分,分别估算同一级别职工的工资,然后再加以汇总。
2.福利费的估算
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务经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不包括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一般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六)修理费的估算
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时,可以单独计算修理费。在工程项目评估时无法确定修理费具体发生的时间和金额,一般是按照折旧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该比例可参照同类行业的经验数据加以确定。
(七)折旧费的估算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的那部分价值。由于设备和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与原材料等不同,不是一次随产品出售而消失,而是随产品一次次销售,以折旧的形式将其回收并积累,形成补偿基金并储存起来。到折旧期满,原投资得到回收。
可见,折旧并没有从项目系统中流出,而是保留在系统内。我们已将投资当作支出,如果再将折旧作为支出,就重复计算了费用。在项目寿命期内如果初期投入的固定资产需要更新,其费用应由折旧基金支出,但一般说来更新投资与折旧额并不相等,为准确起见,仍将投资和折旧分开处理。
总之,折旧不作为费用。有人按照财务习惯,在现金流量表中将折旧成本列入“流出”项,此时在“流入”项内应补回折旧。
结合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将企业固定资产分为3大部分,22类,按大类实行分类折旧。在评价时,可分类计算折旧,也可综合计算折旧,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八)维简费的估算
维简费是指采掘、采伐工业按生产产品数提取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即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简称“维简费”。企业发生的维简费直接计入成本,其计算方法与折旧费相同。这类采掘、采伐企业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采煤工业(全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从1985年起,改变按吨煤从成本中提取维简费和国家拨款的办法,恢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
(九)摊销费的估算
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也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按年度或产量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之中,这一部分被转移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称为摊销。企业通过计提摊销费,回收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资本支出。
无形资产应按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中较小的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递延资产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投产当年一次摊销。
(十)利息支出的估算
利息是财务评价时用基准收益率表示预期收益目标,是项目利润的一种转化。利息支出是指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即在生产期所发生的建设投资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之和。
(十一)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其计算口径应与销售收入口径相对应。凡需从销售收入中支付的税金均须列入;凡不由销售收入支付的税金均不列入。
(十二)其他费用的估算
在工程项目中,其他费用一般是根据中成本费用中前7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算的,其比例应按照同类企业的经验数据加以确定。
三、价格与汇率
财务分析中的收益和费用的计算都涉及到价格,使用外汇或产品(服务)出口的项目还涉及汇率问题。财务分析的价格一律采用成交价格(市场价格或计划价格)。汇率采用实际结算的汇率,一般可按国家公布的汇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