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可能因项目的性质及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应遵循以下依据:
(1)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按照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及地区和部门发展规划,确定拟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向和规模,提出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建议书,在宏观的经济政策控制下安排微观的工程项目,有计划的安排好各部门间的分工与合作。
(2)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议书及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工业基地规划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项目建议书在投资决策前总体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其他准备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并列入工作计划后,方可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各项工作。
(3)委托单位的要求。建设单位在委托任务时,向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提出对拟建项目的要求,同时说明相关工作情况,并签订委托合同。
(4)有关的基础数据资料。包括相关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资料。这些是进行厂址选择、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依据。
(5)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标准、定额资料以及国家正式颁发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这些是进行工程项目技术分析的基本依据。
(6)国家颁发的评价方法及参数、指标。如基准收益率、折旧率、汇率等,这些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项目建议书
工程项目建议书作为是项目发展周期中的最初阶段,是指按规定由工程项目的投资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地区规划以及技术经济政策,结合资源情况、建设布局等条件和要求,经过调查、预测和分析,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本地区有关部门提出的对某个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议性文件,是对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轮廓性设想。项目建议书是从总体上、宏观上对项目作出选择,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和有根据地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在对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同时,也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1)说明工程项目提出的背景、拟建地点,提出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长远规划或行业、地区规划资料,说明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要说明现有企业概况。
(3)对技术引进项目和进口设备项目,要说明国内外技术的差距、概况及进口的理由。
(二)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1)产品方案设想。包括产品的市场预测,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规格、质量标准等。
(2)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及对拟建规模经济合理性的评价。
(3)建设地点论证。主要分析拟建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建设地点是否符合地区合理布局的要求。
(三)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有关引进情况的初步分析
(1)拟采用资源供应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2)主要协作条件情况,工程项目拟建地点的水、电及其他公用设施的供应分析。
(3)主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初步分析。
(4)主要专用设备来源情况说明。
(四)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应根据掌握数据资料的情况,进行详细估算。也可按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情况进行估算。投资估算中应包括建设期利息,并须考虑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流动资金则可参照同类工程项目的有关比例进行估算。
资金筹措设想中应说明资金的来源、利用贷款的意向书、对贷款条件、利率高低及偿还方式和对偿还能力的测算。
(五)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初步安排
(1)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安排,包括涉外项目的询价、考察、谈判、设计等计划。
(2)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时间的安排。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1)计算工程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贷款偿还期等主要指标及其他必要指标,并进行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初步分析。
(2)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计会影响的初步分析。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可行性研究是一项范围很广的工作。其内容包括环境、技术、经济3个方面。环境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技术上可行是研究的基础;经济上可行则是评价和决策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体现了可行性研究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的主要依据。因此,它的研究内容反映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论
综述项目概况,说明项目的名称、主办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投资环境、研究工作的依据及工作情况、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项目的历史发展概况、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二)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市场预测是对项目的产品和所需的主要投入品的市场容量、价格、竞争力以及市场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市场预测的结果为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内容有: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估计国内现有生产能力;分析工程项目投产后的销售及价格;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及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确定拟建项目的规模,对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比较。
(三)原材料、能源及公用设施情况
各种资源是资源开发项目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方案和建设规模的确定。相关内容有: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味、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的可能性;所需动力(水、电、气)、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供应条件、外部协作条件以及所签协议、合同或意向的情况。
(四)建设条件及建设地点选择
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工程项目的地区选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运输现状;建设地点的比较选择意见、工程项目的占地范围、总体布置方案、建设条件、地价、拆迁及其他费用情况。
(五)设计方案
在选定的建设地点内进行总图和交通运输的设计,进行多方案的选择和比较;工程项目的构成范围,主要单项工程(车间)的组成,内外主体工程和功用辅助工程的方案比较和论证;项目土建工程总量的估算;土建工程方案的选择,包括场地平整、主要建筑和构筑物与厂外工程的规划;采用技术和工艺方案的论证;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比较或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
(六)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和劳动保护的初步方案;实施国家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估算环境保护所需的投资费用等。
(七)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要求;劳动定员的配备方案;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费用估算。
(八)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
根据预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设备选购、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转期间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及项目实施费用,并用横道图和网络图来表述最佳实施方案。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包括项目总投资估算,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估算,流动资金估算;资金筹措应说明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贷款计划和偿付方式。
(十)项目经济评价
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通过相关指标的计算,提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承担的风险,给出结论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十一)综合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建设方案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方案的选择,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方面论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决策参数,推荐可行性方案,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有此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至少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分析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它主要是通过市场预测,分析工程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情况。二是分析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它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分析等的论证分析来进行。三是分析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包括财务上的盈利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它主要是通过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来完成。其中第三部分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编制单位及人员资质要求
编制单位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登记的资质等级证明,并具有承担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力和经验。可行性研究人员应具有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
(二)可行性研究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
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很强的综合研究工作,要求编制单位必须保证独立性和公正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方案分析和比较,按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切忌主观臆断或行政干预,以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不同行业和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以各有侧重和区别,但其基本内容要完整、文件齐全,结论明确,其研究深度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文本格式也应满足相应要求。
(四)可行性研究必须签证和审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完之后,应由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方面的负责人签字,并对研究报告的质量负责。另外,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