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评价案例分析

第四节 国民经济评价案例分析

一、项目简介

某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92km2,总库容8248万m3,水库建成40年来,对促进本市的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效果十分显著。但由于建库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再加上长期以来维修加固资金不足,工程老化退化严重。若遇设计洪水,将直接威胁大坝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将使该水库达到防洪设计标准。

二、基本参数

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其防洪标准将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运行期取50年,建设期为3年,项目计算期为53年。社会折现率采用12%。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需静态总投资9260.00万元,第一年1642.38万元,第二年5687.81万元,第三年1929.81万元。

三、国民经济综合评价

(一)影子价格计算

根据SL 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国民经济评价投资简化调整办法,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对工程投资进行调整计算。

1.建筑安装工程单价中计划利润与税金调整

共调减710.40万元(A)。

2.主要材料的费用调整

本工程对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木材价格按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进行调整,其影子价格与费用调整见表9-6。

表9-6 主要材料影子价格表

主要材料费用与工程设计估算中主要材料费用差值为108.97万元(B)。

3.项目占用、淹没土地补偿费用调整

占用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此费用与估算中占用、淹没土地补偿费的差值为7.88万元(C)。

4.劳动力费用调整

劳动力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1.0。

5.基本预备费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总投资:

(工程静态总投资-基本预备费-A+B+C)×(1+基本预备费)=8636.76(万元)

各年投资分配额:2002年投资1531.84万元,2003投资5304.99万元,2004年投资1799.93万元,共计8636.76万元。

(二)费用计算

工程年运行费,主要有燃料动力费、维修费和管理费。

1.燃料动力费

主要指机电设备所耗用的电费,按动力114.8k W,每年运行50h,以0.8元/(k W·h)计,则年动力费为0.46万元。

2.维修费

包括日常维修、养护、安装和大修等费用,按投资分别乘以维修费率得维修费104.03万元。

3.管理费

包括管理机构的职工工资、工资附加费和行政费以及日常观测和科研试验等费用,按1.5万元/(人·年)计,编制108人,管理费为162万元。

4.年运行费

共计266.49万元。

(三)效益计算

1.防洪效益

防洪效益主要是使保护区内50万亩农田,30万人口和工业、交通、商业等在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免除或减少洪水灾害损失,利用实地调查分别计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工程施工前、后2001年底水平下的多年平均效益为1550.71万元。

2.供水效益

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年销售水量3650万m3

年供水效益:3650×0.73=2664.5(万元)

3.灌溉效益

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灌溉面积2万亩,每亩按年增产粮食100kg,按1.3元/kg计,水利分摊系数0.40,其年灌溉效益为104万元。

4.发电效益

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发电效益为6万元。

5.多年效益

1550.71+2664.5+106+6=4325.21(万元)

(四)现金流量分析

按上述费用与效益,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见表9-7)。

表9-7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 单位:万元

四、敏感性分析

考虑到计算期内各种投入物、产生物预测值与实际值可能出现偏差,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分别设定投资增加15%和效益减少15%两种情况,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成果见表9-8。

表9-8 敏感性分析 单位:万元

五、结论

由计算结果看出,本工程效益费用比为3.02大于1,效益净现值19166.56万元大于0,经济内部收益率38.53%大于12%,因此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经过敏感性分析,各项指标仍较合理,说明该工程具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