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城市区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活和经济性高强度用水、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多发生于该区域,该区域水系统是天然水系统与人工水系统相耦合的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复合水系统。该区域中的城市水务系统包括水资源环境、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水处理与回用,以及相关的资源管理和产业管理,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基础。因而,探讨该水系统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水量关系,循环变化规律,管理体制、制度和运作机制,既是认识自然水和社会需水规律的需要,也是认识人类活动利用自然资源和对自然作用程度的需要,更是处理人与水、社会经济与水、自然与水、发展与水的关系的需要。

长期以来,城市水务受管理体制、制度及运作机制的影响,实行的是 “官督官办”式的管理,加之水资源和环境的“多头管理”,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相混淆,产业管理链被割裂,造成法规、制度、标准、规划、调度难统一,难协调,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管理效率不高,并受管理制度性约束,市场机制很难在城市水务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中发挥激励作用,降低了市场经济在调节、激发城市水务系统效率、效益中的功能,使除政府外的其他资本、资金丧失了进入城市水务市场发挥作用的机会,这不仅阻碍了城市水务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与解决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恶化局势很不相适应。因此,以可持续发展城市水务为指导思想,以革除现存分割管理体制的弊端、提高水务系统运行效率、保障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和经济社会用水规律,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针对城市水务问题,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探讨人与水、经济与水、发展与水、环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用水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研究当今社会发生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恶化的必然性原因。只有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走水务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类社会的正确方向,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

从管理科学、经济学、资源管理、产业管理、法规和行政管理角度,分析现行城市水务管理与运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分析现存城市水务系统供需关系与管理关系,对水务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影响基础上,研究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实施系统性一体化管理是城市水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加强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客观规律性需要。

以水文与水资源学、供排水理论、水政管理、系统分析决策理论、环境保护理论为依据,研究水务系统的结构、性质、特征、变化规律,总结水务系统的运行规律、影响因素、发展方向,以及实施水务系统性管理的依据、原则、内容、方法和目标。

以市场学、产权经济学为原理,研究城市水务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交易物及交易关系,建立城市水务市场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其性质、特征、要素、容量、建设与管理原则及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以水权市场化管理为指导思想,研究了水权及其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外部性、经济性、可分离性、竞争性等特征,水权制度与建设内容、水权界定、初始水权配置、水权市场化运作的动因、制度性障碍及出路、交易范围、定价方式、交易程序。

同样以排水权市场化管理为指导思想,在分析现行水环境状况和管理、治理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水环境保护、水功能区划、水体纳污能力评价,研究了排污权与排污权市场化管理的合理性,分析了排污权管理的动因,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权的关系,以及初始排污权配置原则、排污权价格构成、定价指导思想、配置方法,以及市场交易、激励功能、“帕累托改进”等问题。

以保障水资源及环境良性循环,城市水务业持续稳定地增长为目标和指导思路,针对现存水价偏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水价政策,分析合理水价的结构要素、结构模型和形成机制与制度,以及在水价构成要素中,市场定价、政府定价、市场与政府结合定价以形成水价定价机制,使市场调节因素在水价的形成中更多地发挥能动作用,从而建立起可持续利用的城市水价格模式及形成机制。

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城市水务系统管理模式及运作机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成本书。

本书是在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近年来的进一步思索、学习、实践、修改完成的,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我当再尽力完善、提高本项研究成果水平。

林洪孝

200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