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和群众武术
何为竞技武术,什么又是群众武术,本文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正确区分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对推广武术、改进武术教学和扩大武术市场有着相当深远的指导意义。
竞技武术主要指以竞技比赛为目的的武术训练,它的人群主要针对从事专业或半专业的武术训练人群,其还有一个更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以武术作为职业或想将来从事武术相关职业的人群;它的技术层面是代表武术在技术和身体极限上的突破,也就是对武术反复磨炼以达到武术技术动作的完美体现;它的评价标准是通过比赛来实现的。
群众武术主要是以社会群体想通过武术进行健身或想通过武术练习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人群,它的范围非常大,可以是所有的具有行动能力的人。
现在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武术教学的时候,武术教育同行很多人会对其他武术教学者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这个教得不对,应该怎么怎么教等。其实,这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现在武术教育界共同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对练习武术的这个人的培养方向问题。我们在教一个人武术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人的学习目的,即这个人的需求。如我们要培养一个世界冠军,肯定要先压腿,再练上数月的基本功,然后再辅以五步拳等再练它几个月,等基本功都练到一定时候才又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而我们在面对一个普通人,要对一个普通的人进行武术教学,或对他进行武术推广时,如果我们采用的是训练一个专业运动员的方法,先不说此人的时间尚不尚可,练完了以后能不能参加比赛等问题。我们先压腿再踢腿,等到他后来没有时间练武术,也就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会了踢几下腿,伸几下胳膊,说到学了武术的什么东西,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也可以说,他投资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本来想通过学习武术了解更多东西,但通过学习等于仅拉长了肩和腿的韧带(以后不练还要缩回去),和把腿踢得比以前更高。还有一种情况,这种方式把他练跑了,因为传统的竞技武术训练方式根本就是培养专业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不仅运动量过大,而且对一个动作反复枯燥的练习(因为竞技比赛的需要),跟他仅想通过武术健身和了解武术文化的想法的简单需求不相符,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练了多年“武术”的人,你让他练来看看,他总是“五步拳”、“少年拳”或给你踢几下,而对武术文化本身或更多的武术套路了解甚少。所以,以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来取代群众武术的功能,正是这个瓶颈使中国武术发展的空间日益狭小,使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而反观太极拳这个已经在广大地区发展很好的武术类项目,它有众多的习练者,有很多人不压腿但太极拳打得却很好。同时,也没有人会说一个不会踢腿、不会打腾空飞脚的人就练不好太极拳。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说明的是,我们长期以来用竞技武术发展群众武术的方式正是中国武术市场难以扩大的拦路虎。对竞技武术与群众武术问题的混淆,这也正是武术教育界在教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问题上争论的思想根源所在。因此,我们要正确定位以培养专业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武术训练模式,和发展群众武术的不同之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达这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但可以共同发展)的差异就是:群众武术有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来练武术,但竞技武术绝无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变成武术运动员。
所以,合理区分竞技武术与群众武术的差别,针对不同群体健身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运用武术这个传统体育项目满足群众的健身市场,并进行相应教材的开发和教学上的研究,不仅是推广和发展中国武术,同时也是使中国武术市场得以扩大的主要发展原则。
现阶段,在对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武术教学中,我们仍以“竞技武术”为主导的训练方式,使我们在同其他健身类项目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使社会群体武术市场日渐萎缩,由此也影响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那么,我们要发展“群众武术”,而对于群众武术应该怎么练,究竟练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竞技武术”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并且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来分析,才有可能使原本失去的社会群体武术市场失而复得,更好地推动竞技武术运动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