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格的五种方法
如果我们都是人格观察方面的专家,在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判断时严格遵循客观的方式,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得正确的信息呢?我们提供给大家的探索方法有以下几种:(1)研究个体的教育图表;(2)研究个体的成就图表;(3)使用心理学的测试;(4)以个体的业余时间和娱乐活动为依据展开研究;(5)结合个体在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境中的情感特点来研究。
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没什么捷径,必须要坚持务实的态度。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骗子比比皆是,他们相信存在捷径,可如果用他们的方法去做就会发现,根本行不通。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借助前面介绍的几个方法来研究人格,这倒不是说在研究人格方面行为心理学家有明确的科学体系,只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是有依据的,是按照实践的、常识的、观察的方法进行的。
·研究个体的教育图表
我们可以根据个体的教育经历绘制一张图表,以此来获得个体人格的翔实资料,收集想要的信息。比如,他是否读完了小学?有没有中途辍学?为什么辍学?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无关系?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比如渴望冒险?他读过高中吗?高中毕业后是否考上了大学,并读到毕业?
且不说他的智慧与才能如何,倘若他一直坚持下去,就证明他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在我看来,工作习惯是一份重要的资产,关系着个体能否胜任一份工作。在看他的图表曲线时,我发现下降的开始点是大学。我认为大学是他成长、成熟的地方,也是他改变在家里养成的习惯的地方;是他学会如何与人融洽相处、得到如何为人处世的方式的地方;也是让他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把衣服熨烫平整的地方;更是教他如何尊重女性,让自己变得更绅士的地方。总之,大学就是一个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业余时间,以及寻觅文化的地方,也是教他学会尊重思想,学会思考的地方。如果他做不到这些,那大学教育就是不成功的。我读了四年大学,学的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专业,可是毕业后的我,到现在仍然不会写希腊字母,也看不懂希腊文的书,如果我要靠它生存的话,那就真的成了大问题。
不得不承认,读过大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在人生路上会比没有读过大学的人顺利,少一些波折,也更容易被人喜欢。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说,那些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就不具备获得成功的潜质和机会。
·研究个体的成就图表
我认为,在判断个体的人格、特点和能力时,个体每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想要了解个体每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可以为他绘制一张图表,写上他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任职多长时间、每年工资增长多少,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一个男人今年30岁,已经跳槽20次,且在跳槽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提升,那么,他在10年后可能还会跳槽20次。如果我有充足的启动资金来做生意,我不会雇佣一个30岁、要求每年年薪不低于5000的人,我会选择一个40岁、薪资要求更低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里,没有快速的、一成不变的检测法则,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个体发展中,一个人每年工资的增长和职位的上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作家的成就史,我们很有必要绘制一张他的稿费收入表。如果他在30岁时,在主流杂志上刊登文章获得的稿费,与他24岁时获得的字数稿费是一样的,但就说明他资质平平,很难在文学上取得大的成就。事实上,如果我们想预测一个有机体的各项器官是否完好,他的身体器官能否在将来正常运作,那我们要借助他的成就来判断,参照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来评价,这一点既适用于商场,也适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
·使用心理学的测试
自从闵斯特伯格率先对工业心理学进行研究后,心理测试作为研究人格的方法就获得了突出的成绩,并逐渐成为企业家选择雇员或工人的参照标准。
现在,商业组织已经发现,这些理论中有一部分是不现实的,完全是心理学家的幻想;还有一部分是商业机构缺乏务实的态度所致,它们一直等不到心理学家给出发展特殊商业所需要的方法。各路商行不太愿意过多地投入心理学研究工作,但他们又期待心理学家可以加入其中,用其他的办法帮助商业主管们解决行业中的棘手难题,比如员工如何选择、入职后的安排和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成就感,这是我能想到的。总体来说,在我们的感觉中,人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有一点我们需要牢记,职业测试只能标示清楚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的全部能力,它是有误差的。做某些事情的全部能力,不能等同于个体“系统的工作习惯”。在饥饿或是需要有个容身之所的时候,人会很努力地工作,可熬过了这样的境遇,他能够吃饱、穿暖、有地方住,之后他还会像从前一样努力工作吗?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可能会养成时刻看表的习惯吧?不少个体都是这样的。
我认为,应当以一个人的工作习惯为依据,考察其基本特征,比如他是不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愿不愿意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他的工作时间是否比指定的更长?他在完成工作后是否会对工作场所进行打扫?我发现,个体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吸收了那些好的东西。不然的话,那些东西将永远不被其拥有。直至今天,从这方面能得出个体能力或弱点的心理学测试尚未出现。
·以个体的业余时间和娱乐活动为依据展开研究
每个人在业余时间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娱乐和消遣,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听音乐,也有人喜欢酗酒、开快车,或是沉迷于性;还有一些人,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时时刻刻都想着工作。
在我看来,娱乐和运动是很外露的东西,有些娱乐和运动对我们有好处,有些却会伤害到我们,如酗酒、超速驾驶等,它们会威胁我们的健康或是生命安全。
室外运动是很好的休闲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让人产生竞争意识,还能加强合作。如果我发现某个人很喜欢室外活动,如钓鱼、打猎、跑步、各种球类运动,我会觉得这些运动形式有助于帮我研究此人的经历。
我对室内运动也做了一些研究,如跳舞、打牌等。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赚钱的能力,却希望精通某一项娱乐活动,简直难于登天。同样,一个人不够友善,没办法跟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他也很难精通某项运动。鉴于此,我想可以暂且下这样一个结论,娱乐和运动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研究个体人格。
·结合个体在实践条件下的情感特征来研究
在研究个体人格时,就算我们之前研究了相关的因素,如教育经历、娱乐活动、个人成就等,依然难以准确地判断个体的人格。一个人在工作习惯和身体语言方面游刃有余,可他未必能跟周围人融洽相处,他很可能会被人排斥和厌恶。也许他不太友善、很抠门、自负或自卑,让人只想敬而远之,一旦靠近就感觉可怕。当然,这只是那些在情感方面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他们在这方面是不成功的。
通过观察,我们研究了这一现象。假如你想邀请一个人,或是去探访一个人,但你不太了解他,所以有点迟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妨先观察他,看看他朋友多不多,能否与跟朋友维持长久的关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可以判断,这个人不太好相处,不管他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优秀与否。
我们发现,在判断人格的时候,像说谎、诚实和其他一些道德品质,是难以进行判断的。对于这些,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够发现它们,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查阅个体的经历,观察他近期的生活,以此了解个体人格中的这些方面。在进行观察时,还要不断延伸观察的范围,比如扩大到他的朋友圈,要有耐心,多花一点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很难做到准确观察。
如果人们在写信时,能实事求是地描述事实,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个体的情感特征。不过,很少有人能够写出接近真实的信,这就让那些推荐信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其实,到底能不能从个体的情感特征中获得有价值的判断,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比如个体与他人的相处能力,能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他是劳动强度大时,还是劳动强度小时,选择积极努力地工作?
是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还是跟大家一起的时候,他的工作效率更高?在工作习惯方面,他是否很马虎?他在工作方面能够很好地适应吗?他会不会隐藏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在被鼓励时,还是在被责骂时,他会表现得更好?
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一两种习惯,就对个体的人格作出正确的判断。我认为,想要比较准确地对个体的人格做一个定论,需要提供一所预备学校,限制一个固定的时间,让个体能够接受各方面的观察。如果一个人能力很高,也就是有相当好的身体和言语组织,可他在工作上却屡屡受挫,很有可能是其内脏组织的缺乏导致的,即缺乏良好的平衡情绪的训练。我换一种说法,你可能更容易理解,我用这样一些词汇来表示,如个体是敏感的、固执的、自负的、排斥批评的等等。我们必须将个体置于某种情境中,就像我们研究婴儿的时候一样,才能获得这些情感因素。你知道,这些是没有组织的婴儿时期的反应类型,是婴儿时期残留下来的。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工作过程中,他们可能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境,所以要对个体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我认为,商业机构多少可能会认可这一点,所以他们准备延长预备训练的时间,包括岗位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