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和腺体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很少能够找到证据,来解释被认为情绪反应的复杂形式源于遗传的说法,这与把遗传称为本能是相同的。
对于情绪反应这一研究课题,想要更加精确地对其进行描述,恐怕只能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婴儿对刺激的反应。我们通过对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发现,某些种类的刺激,如响声和失去支持,会让婴儿产生某种类型的反应。就像我们在实验中看到的那样,当婴儿听到响声,或是失去支持时,会出现惊起、短暂的呼吸停顿、哭泣、明显的内脏反应等。而当婴儿运动不顺畅,即被抓握或行动被阻止时,他们会变得烦躁、哭泣、长时间地屏住呼吸,会出现循环系统的明显变化,以及其他的一些内脏变化。如果轻轻地抚摸婴儿,特别是抚摸他们的性感区时,婴儿会停止哭泣、微笑、笑出声来、呼吸变化、勃起,以及其他的一些内脏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彼此之间不是相斥的,且在很多部位,它们的反应是相同的。
可以说,我们建立所谓的“情绪”的那些复杂的条件反射的习惯类型的基础,就是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刺激,以及与此相应的简单的无条件反射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的无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和迁移的作用下,大面积地增加了刺激范围,让它们产生了其他变化。就像婴儿听到巨响会害怕一样,当某一事物伴随着巨响出现时,婴儿的恐惧对象就从巨响迁移到了这个事物上,转而对单一的事物感到害怕。这种恐惧的产生是条件反射引起的,不同于之前的无条件反射。
我们还应当重视另一组会增加情绪生活的复杂因素,比如在不同的情境中,同样的事物有可能是产生恐惧反应的替代刺激,也有可能是产生爱的反应的替代刺激,甚至是产生怒的反应的替代刺激。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情绪生活变得更加复杂,这里我很想把我对人类的更为复杂的反应类型所提出的一种见解介绍给大家。我认为,虽然有不少外显因素存在于所有的情绪反应中,如手臂、躯干、腿、眼睛的运动等,但我们必须承认,内脏和腺体是最主要的因素。就像人们在感到恐惧时会出冷汗,在疏离和难过时会出现剧烈失调的身体反应,以及青春期的孩子的心会出现悸动一样,这些表现不单单是文字描述,更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我们能够通过客观观察得到的结果。
对于这一理论,我在这里不多说了,后面还会详细讲到。我想说的是,我们委婉的内脏和腺体的反应,从来没有被社会所掌控,否则的话,它们早就被束缚了。大家都知道,社会很喜欢规范我们所有的反应。很多人的外显反应,比如四肢和躯干运动,包括语言,都是经过训练而成为习惯的。可是,内脏的行为是内隐的,社会没办法掌握它,因而就无法为其整合制定规则和规范。这就使得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去描述这些反应,因为它们是非词语化的。我们可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描述两个拳击手或两个击剑手的每一个动作,且可以细致地评论每个人的反应,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过程有惯用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完全可以把这些动作技术描述出来。不过,这里有一个清晰的规律:如果一个令人情绪激动的物体出现,内脏和腺体分别会出现一定的运动。
我们从来没有为这些反应起过名,因此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我们难以描述它。我至今都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它们,因为没有什么词汇可以代表它们。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有许多非词语化的东西,这一理论让我们对弗洛伊德主义所谓的潜意识情结、压抑的愿望等,有了一个自然科学的解释方法。可以这样说,我们对情绪行为的研究,能让它回归到自然科学的轨道上,我们的情绪生活和我们的其他一系列习性一样,都在向前发展。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曾经养成的情绪习惯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知道,手势习惯和语言习惯通常都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被舍弃和废除,那我们的情绪习惯,也会遭受这样的命运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事实能够作为论证的依据,可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解答其中的一些问题了。不过,在这里我先不作解答,之后再向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