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言语与思维:行为心理学中的思维分析
2025年09月10日
第10章 言语与思维:行为心理学中的思维分析
即使言语过程没有出现,动作和内脏的组织在思维时也是工作的——它表明了,即使我们没有言语活动,我们仍在用某种方式继续着我们的思维过程。
——约翰·华生
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之前我讲过一个事实:人类在出生时是非常脆弱的,没办法跟其他任何的哺乳动物相比。当时在讲到这一环节时,我用年幼的猴子作为案例。它们与人类的婴儿在同龄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1岁的猴子能够在树林里活蹦乱跳,能趁机把父母的食物拿走,而1岁的孩子还只能靠母乳或奶瓶获取食物。不过,人类通过获得的动作习惯,却能把任何动物快速甩在后面。人类没有为了超越灵犸和鹿的奔跑速度,就去学习快速跑,也没有去学习像大象和马那样具备强大的力量,但最终却把它们都驯服了。人类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学会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怎样创建和使用“动作的装置”。人类先学会了使用木棍,后学会了发射石头,而要把石头发射出去,就得先学会使用弹弓,用弹弓发射远比手投掷得更远。后来,人类把石头制成尖锐的石器,再后来,又制作和应用了弓箭,并用它击败和捕获那些非常敏捷的动物。接着,人类又学会了取火,用比石器更加锋利的青铜和铁制造出刀,而后又造出弯弓,直至火器。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人类的操作技术很高超,但具有动作灵巧性的不只有人类。大象在经过训练后,也能把卡车上的木材装卸下来;猴子经过训练后,也能熟练地操作门闩、拖拉细绳;大猩猩经过训练后,可以骑自行车穿梭于十几个瓶子排成的长形中,且不会把它们碰倒;另外,猩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可以从瓶子里喝水,能学会点烟,能把门打开或锁上等,还能做几百种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