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植入消极反应
现代流行的教育法提醒人们,不要把消极反应强加在儿童身上。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反倒觉得应当把某些消极反应科学地植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有机体。不然的话,很难找到更好的途径。
不过,我要说明一点,条件性恐惧反应和消极反应不是一回事,要划清它们的界限。根据原始的,也就是无条件的恐惧刺激形成的消极反应,由于涉及内脏的许多变化,有可能会对正常的代谢产生破坏作用。条件性的愤怒反应,从性质上来讲不一定都是消极的,但我们依然会感受到它的破坏作用。有许多简单的事实都能证明这一点,恐惧和愤怒反应会导致食物滞留在胃里并发酵,使得大量细菌繁殖,把不利于有机体的物质散发出去。也就是说,恐惧和愤怒反应对有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存在干扰。所以我们认为,恐惧和愤怒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当然,如果一个种族在失去支持和面对噪音时不作出消极反应,或是在有人限制他们的活动时不反抗,那么这个种族很有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爱的行为与上述的两种反应截然不同,我们观察的结果显示,它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在爱的行为中,有机体的消化和吸收明显加快。我们访问过一些夫妻,发现了一个事实:在夫妻生活之后,胃部会觉得很空,或是开始收缩。所以,性爱之后,通常会有更强烈的进食欲望。
我们继续讨论消极反应的问题。在我看来,消极反应的建立几乎不会牵涉到内脏,它只是通过外在的刺激行为引起手、腿、身体等的退缩。在此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更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我曾用两种方法,让孩子们建立起了对一条蛇的消极行为。一种方法是:我一边发出恐怖的声音,一边向孩子们展示蛇,结果孩子们都被吓倒在地,并大声哭叫。之后,只要一看到蛇,孩子们就很害怕。另一种方法是: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蛇,每当有孩子想伸手去碰蛇的时候,我就用铅笔轻轻地拍他的手指。在没有惊吓的条件下,慢慢地建立起消极反应。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做实验时并没有用真蛇,只是用了一支蜡烛。孩子们可以通过严重烧伤来建立条件反射,也可以通过多次利用蜡烛的火焰来建立条件反射,即孩子们每次向火焰处伸出手指,直至手指发热才缩回手。这样,在没有严重恐惧的情况下,消极的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了,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
我能否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不是源于那些人为的“不”和许多清规戒律?人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必须遵守这些戒律,比如儿童不能在马路上玩,成人不能冒着感染性病的危险去生一个私生子等,是社会规定了人们不能做这样那样的事。我的意思不是说,社会要求的一切消极反应在道德标准上都是对的,我所说的“道德标准”,指的是如今没有的新的实验伦理学。我不知道人们今天坚持遵从的许多戒律是否有益于机体,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确存在这些戒律。倘若我们所遵守的社会习俗要求我们必须退回某物时,我们就得退回去,不然的话,我们的手就会受到严惩。当然,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的手很固执,把那些戒律抛诸脑后,做了违禁的事,但不久就受到了惩罚。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也表明了社会尝试与错误实验不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妇女都在吸烟,无论是在家里、餐馆还是旅店,人们已经能够容忍妇女吸烟这件事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的社会借助它的代理者,如政治制度、家庭、教会等,对每项活动都进行限制的话,那么,人们就不会对新的社会反应进行学习和试验。在这两年里,妇女地位的明显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婚姻对妇女已经越来越没有约束力;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人,在一步步摆脱教会的控制,所以教会的控制力也下降了不少。当然,控制力下降太快必然会带来危险,而没有经过充分实验就接受了新的方法,也会使行为的新形式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