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婴儿啼哭的情境
婴儿为什么会啼哭呢?琼斯夫人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明白,特意组建了一个实验小组。这个小组中包括9名儿童,年龄从16个月到3岁不等。这个实验是在赫克希尔基金会里进行的,实验者暂时安排那些孩子住在那儿,他们之前都没有离开过家庭。琼斯夫人对9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时间是从孩子早晨醒来到晚上入睡。琼斯夫人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其中包括孩子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声啼哭,以及微笑和哭泣的准确时间,以及两者对孩子行为产生的后果。
琼斯夫人经过观察,在尚未发表这些观察结果时,把实验过程的记录给我看了。她依据儿童啼哭的次数,对引起儿童啼哭的情境进行了排列,具体如下。
1.被迫坐在马桶上时,孩子会啼哭。
2.拿走孩子的玩具后,他们会啼哭。
3.给孩子洗脸时,他们会啼哭。
4.让他们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他们会啼哭。
5.大人离开房间时,孩子会啼哭。
6.没有如愿地把某种东西玩到令自己满意时,孩子会啼哭。
7.想跟大人或其他孩子玩,但未能如愿;或是独自玩耍时,没能让他们关注自己并与自己交流时,孩子会啼哭。
8.穿衣服的时候,孩子会啼哭。
9.没实现被大人抱起的愿望时,孩子会啼哭。
10.脱衣服时,孩子会啼哭。
11.洗澡时,孩子会啼哭。
12.当大人为其擦洗鼻子时,孩子会啼哭。
事实上,很多情境都会引发孩子啼哭,大约有100多种,我们上述罗列的这12种,只是引起啼哭反应的常见情境。我们可以把孩子在这些情境中所作的反应视为无条件的或条件的愤怒反应,如1、2、3、6、10、11、12种。此外,5、7、9这几种情境的反应,我认为有点像爱的条件反应中接近悲哀情境的反应。换而言之,这种悲哀情境打破了孩子对物体或人形成的依恋,让他们失去了可依赖的人和物,所以才会出现啼哭反应。
琼斯夫人指出,在许多情境中,孩子的啼哭都与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恐惧反应有关。比如,大人让孩子玩滑梯,而他们却一直站在台子上。在上述的分类中,4、5的情境就带有一点恐惧反应的成分。
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孩子为什么啼哭?啼哭有可能是一些集体因素引起的,如孩子感到饥饿、困倦、腹痛,或是遇到其他一些类似的情况。琼斯夫人在做了很多观察后发现,孩子的啼哭多半发生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她认为,孩子此时啼哭的原因,很大程度和这一时间段孩子机体的内部原因有关。考虑到这一点,该研究机构在午餐之前,会让幼儿休息两次。这一安排,使得由机体因素产生的幼儿啼哭次数明显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