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反应的替代
上一节我们谈到了刺激的替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反应的替代。
要理解刺激的替代并不难,大家都比较熟悉,可对于反应的替代,许多人可能一下子想不出来。不过,实验已经告诉我们,反应的替代贯穿有机体成长的全过程,即一生都会存在。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只猫,曾经使一个孩子引起了爱抚、亲昵的反应,可是今天,这只猫却让这个孩子感到紧张害怕、开始尖叫、躲在大人的身后。期间,肯定发生了一些事情,才会出现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反应。后来,我们了解到,这只猫之前在跟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抓伤了他,导致其皮肤流血,所以孩子的反应就发生了变化。
猫带来的视觉刺激并没有改变,可孩子作出的反应却变了,这就是反应替代的实例。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刺激替代和反应替代同样都有重要的意义,可如果从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角度来看,反应替代的研究价值远远高于刺激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生活的环境所施加的刺激通常都是持久的,我们就生活在这些一成不变的生活情境中,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要替换这些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牵制,代价实在太大,可能是人类无法承受的。生活中,有需要照料和体贴的父母、妻子、孩子,还有来自人际关系上、工作上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固定的生活圈让我们忽略了反省,也懒得去反省,结果在面对这些持久性的刺激时,我们只能一次次地作出加深彼此的伤害的反应。我们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失败的、对抗的,而这些失败的反应会破坏我们的本质,会使我们精神变得不正常。这个问题的指向意义很深刻,那就是我们能否在不改变客观环境的条件下(刺激替代),改变我们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反应替代),让我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作出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反应?那样的话,对反应替代的研究就寄托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上。
不过,在现有的实际研究工作中,研究员并不太关心反应替代,而是更关心刺激替代。反应的抑制和条件反射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也不得不忍痛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