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体反应中的刺激替代
前面我们提到过,有机体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自腺体和肌肉两个组织。安雷普博士是巴甫洛夫的学生,他曾指出,唾液腺是人体组织中的独立器官,不同于人体肌肉系统中的其他器官那样是混合起来的,这个腺体的活动比其他肌肉的活动更容易分级。所以,我们在实验中,通常把唾液腺作为测试对象。
把食物放进人的嘴里,就是引起唾液腺反应的原始刺激。刺激替代的研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想看看,能否不用原始刺激的方式就能让有机体的唾液腺产生分泌反应,比如用几何图形、简单的声音、身体的触碰,或者某个符号等原本不能引起唾液腺分泌反应的刺激物。
刺激替代方面的研究,在动物领域远比在人类领域进展得深入。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他的学生主要研究条件反射,他们是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来展开研究的。
首先,给狗的腮腺管开一个小口,用管子连接起来通向出口,以便让唾液腺分泌出的唾液从这个管子里流出去,而不再回流到口腔。同时,把管子和测试仪器连接起来,测试唾液的滴数。实验过程中,狗和实验人员要隔离开,以便排除实验者带来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上的刺激,让实验结果更加精准。整个过程中,实验员对刺激的利用,全是在狗所待的房间以外进行的。
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让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能引起唾液腺分泌反应的刺激)同时出现,或是把条件刺激放在非条件刺激前面,两种情况都可以产生刺激替代作用,且能够快速建立起条件反射。可是,如果把非条件刺激放在条件刺激的前面,就无法产生条件反射。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把条件刺激放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并经过20到30次的组合运用,才能产生条件反射,施加两个刺激的前后时差,可以控制在5秒到5分钟以上不等。
我们继续讨论狗的条件反射实验。现在,如果我们想用触觉刺激来促进条件反射发生,那就可以在狗进食前,对其腿部施加一点触觉刺激,然后过一会儿再施加无条件刺激。过不了多久,触觉刺激(条件刺激)就会像狗食(无条件刺激)一样,让唾液腺产生分泌反应。至此,我们得到了另一个完整的刺激替代的实例。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刺激替代,去测试一个动物对感官刺激作出反应的范围。
刺激替代的实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实用价值。只要我们想测试某种动物对感官刺激作出反应的范围,就可以按照这个程序来实验。假如,我们已经有了一只可以对光线做出条件反射的狗,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缩短刺激光线的波长,直至它不再对光线作出反应,来测试它对光线波长作出反应的范围。这样的话,我们就界定了狗在较短波长中可以作出反应的范围。同样,我们也可以增加刺激光线的波长,重复这一实验过程,测试出狗在较长波长中作出反应的范围。依照这个程序,我们还可以测试狗对听觉刺激作出反应的范围。已经有研究者发现,相比人类,狗对于音频作出反应的范围更大,这些研究都是以刺激替代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