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我们的人格
改变病态个体的人格,是内科医生要做的事情。当人们的某种习惯发生障碍时,必须去找内科医生,不管现阶段他的工作能力如何,我们都得去找他。如果我感觉自己的一只手臂麻木了,拿不起刀叉,或是我对妻子和孩子无法作出形象化的反应,而又查不出有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马上去找那个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朋友那里,我会说:“虽然我的情况很不好,但请你一定要帮帮我。”
其实,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当我们对自身进行过检查,并决定摒弃自身的一些不好的遗留物时,我们会发现,改变人格真的很难。我们能在一夜之间就掌握化学吗?如果给我们一年的时间,能够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或音乐家吗?毋庸置疑,仅是这些事情,实现起来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改变人格了。
要先舍弃已经组织好的大量的旧的习惯系统,才能形成新的行为,前者比后者难得多。但是,如果想要获得新的人格,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在这条路上,无论是人还是学校,谁都无法确保给予你准确的指导和帮助。真正能够改变我们的,是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其中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是一种改变的开始,如家庭中的一个不幸的消息、一场地质灾害、一场打斗,还有可能是健康亮起了红灯、宗教信仰的改变等等。换句话说,任何一起瓦解有习惯模式的事件,都会将旧有的规则打破,让你处在另一种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必须学会和过去对物体和情境的反应截然不同的反应。对你来说,此时可能要开启重建新人格的工作。在新的习惯系统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要舍弃旧的习惯系统,直至它彻底消失。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正在丧失过去保持的习惯,他受到旧习惯系统的支配会越来越少。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格发生改变呢?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有两类东西可以利用:其一,“非习得”的东西,它们可以是一种积极的“无条件反射”过程;其二,新习得的东西,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要彻底改变人格,只有先改变个体的环境;对环境改变得越彻底,人格的改变就越多。不过,能够独立做到这些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始终有相同的旧的人格。
许多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人格,可因为独立完成这一过程太难,所以,未来我们应该监理对人格进行改变的医院,来帮助有这一需求的人们。这样的话,改变人格会变得容易一些,也不会耗费太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