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形式的情绪反应
对新生儿进行刺激,会让他们出现三种不同形式的情绪反应,即惧、怒、爱。但在使用它们时,需要把之前的内涵清除掉。我们在对待这几类反应时,应当像对待呼吸、心跳、抓握等非习得的反应一样。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存在。
·惧
通过对婴儿所做的实验,我们发现:新生儿对于剧烈的声响反应明显,比如用一把锤子用力敲打钢条发出的响声,会让婴儿产生如下反应——惊起、惊跳、呼吸停顿,紧接着他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同时出现血管运动变化,婴儿会抿起嘴唇、握拳,眼睛突然闭上或睁开。在那些没有大脑半球的婴儿身上,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婴儿出生的时间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也不一样,会分别出现哭喊、爬行、摔倒、走开、逃跑等现象。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够激起婴儿的反应,那些非常低的声音或颤音就不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高音都可以让婴儿产生反应,高尔顿口哨的音调很高,却无法刺激到婴儿,激发他们的反应。
为了验证我们的观点,我们对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做了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我们发现:纯音很难激起婴儿的反应。在做这项工作时,我们必须花费大力气研究声音刺激的性质和反应的各个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描述出更加完整的刺激,也就是反应的整个过程。
此外,婴儿在身体没有得到补偿支持时,也会激起恐惧反应。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生儿进入睡眠状态时,如果从床上掉下来,或是裹着他身体的毯子被人使劲地拽了一下,并拉着他一起变换位置,婴儿会感到害怕。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如果用同样的刺激,如巨大的声响或是类似这样的刺激,不停地作用于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只能激起一次恐惧反应。若想用同样的刺激再次唤起这类新生儿的恐惧反应的话,中间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不只是婴儿,成年人或高级灵长类动物,在个体失去支持且没有准备好时,也会产生恐惧反应。比如,很多马在过河时会很害怕,人也是一样。如果在过河时,桥身是一条很窄的木板,桥下的水深不可测,我们会心跳加速,身体的肌肉也会不自觉地处于紧张状态。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孩子第一次接触水时,必然会很害怕,因为水的浮力会让他失去平衡,哪怕水温尚可,他也会呼吸加速,不停地哭喊着、扑腾着。
·怒
如果身体运动不能顺利进行,我们就会生气。成人在看管孩子时,经常会不自觉地对儿童的身体运动进行限制,让孩子产生烦躁、易怒的情绪,大哭大叫,甚至跟大人对着干。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早在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且在10~15天的婴儿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当我们把婴儿的头轻轻捧在手里,强迫他们分开手臂,或是紧紧抓住他们的腿时,他们就会生气,表现出身体僵硬、屏住呼吸、不停地舞动四肢的反应。虽然他们不会马上哭叫,但还是会把嘴巴张到最大,呼吸停顿,直到脸都变青了。在确保婴儿安全的情况下,只要稍微给他一点压力,发现他的小脸发青以后,实验就可以停下来了。比如,我们用细绳把实验中的孩子的手臂拉起来,再把一个很轻的铅球系到细绳的另一端,铅球的重量不足一盎司,但还是会妨碍婴儿手臂的运动。这时,因为手臂的运动受到了阻碍,婴儿开始生气,表现出上述的症状。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粗暴地给婴儿穿衣服时,他们就会出现生气的反应。
·爱
在研究婴儿爱的情绪反应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少的困难,但最终还是在实验中发现,对婴儿皮肤的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拍等行为,会引发婴儿爱的反应。我们还发现,如果对婴儿的嘴唇、乳头等性感带的器官进行刺激,更容易唤起爱的反应。
这种爱的反应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善良的、和蔼的、亲密的等等。事实上,对成人来说,这也是两性之间的爱的源头。那些能够带来最初爱的动作的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婴儿情绪的发展。当一个母亲抱着自己的小婴儿时,总会不自觉地去抚摸他,在给孩子喂奶或哄孩子睡觉时,也会轻轻拍着孩子身体的某个部位,这些动作都会引起儿童爱的情绪。
婴儿所处的状态,决定着他的这种反应。当婴儿正在哭闹时,亲人抚摸他,他会突然停止哭闹,然后露出笑容,并发出声音。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当婴儿长大一点,如果被挠痒,他会不停地乱动,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