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发展的语言
当条件反射的言辞反应建立起一部分后,短语和句子的习惯就开始形成了。不过,这对于单词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并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各种单词、短语和句子习惯会共同发展。
1923年8月13日,我们第一次在B身上发现了两个单词相连接的现象,那一天他1岁7个月零25天。事实上,在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之前,也就是在B掌握了52个单词时,我们就想过他的单词条件反射的形式。在他1岁7个月零25天的前一个月,我们为他设置了两个单词相连的言语形式,如“喂,妈妈”“喂,爸爸”等,可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
可是在8月13日那天,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他母亲要他跟爸爸说再见。母亲跟他说:“对爸爸说再见。”“再会da”,婴儿B跟着母亲说:“bye”,但他没有立刻说出“da”这个词,而是迟疑了5秒钟后,才发出“da”这个音。他的母亲很激动,爱抚并夸赞了他。后来,也就是那天,他就像之前那样,间隔5秒钟之后,发出了两个音“bye-bow bow”。又过了两天,也就是8月15日,我们让他说“喂,妈妈”“喂,露丝”“tata-妈妈”(tata是谢谢你的意思)。在之前所有的情境里,我们在唤起他的反应之前,都会给出两个单词的刺激。可那一天,没有任何的预兆,我们也没有用两个单词对他进行刺激,B居然说出了“blea-mama”,得到了2个单词的反应。在8月24日那天,他指着父亲的鞋子说:“鞋—爸”,指着母亲说:“鞋—妈”,这是他在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他居然就这样把两个单词联结起来了。在之后的4天里,他时不时地就发出以上两个单词,且还有一些从没有建立过的单词,如“tee-tee bow bow”(狗撒尿)“bebe go-go”(邻居小孩玩开车游戏时发出的声音)“mama toa”“hodo”“awrimama”,这些反应都是在未建立任何模式的情况下发生的。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时,也经常会嘟哝这些词,还大声地、不间断地组合起这些单词。可以说,对这一实例的观测,对行为心理学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那以后,婴儿B的两词阶段开始突飞猛进,他就像成人一样用句子与人沟通,但三词阶段出现得比较晚。在这些过程中,没有新情况出现。婴儿B在3岁时,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了,且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他1岁时只能说12个单词,跟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相当;他18个月大的时候,能说52个单词,比同龄孩子的一般水平要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保育员把他照顾得太好了。我认为,单词、词组和句子习惯的形成速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