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刺激情境
刺激—反应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但之前从来没有人深入地研究过这一问题,甚至没有人朝着这个方向做过努力,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无从考究。行为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存放着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客观实验的方法收集的各种关于刺激—反应的资料。在观察这些刺激—反应的同时,行为心理学家也会观察刺激的不同呈现方式,会如何影响有机体的反应,如单独呈现或复合呈现。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刺激的显现方式,如刺激的强度、刺激作用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被操作的,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对有机体的反应进行观查。
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实验:如何把一位沉睡中的母亲最有效地唤醒?我们找到一位正在自家院子里小憩的母亲。我们用正常的语言跟她说话,但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应。这时,她家院子里的狗开始狂吠,但她依然沉睡着。不过,狗的叫声惊醒了屋子里的婴儿,婴儿开始啼哭。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这个沉睡中的母亲立刻就清醒了,并快速地跑向孩子的卧室。之后,我们可以适当地重现这个实验过程,计算出唤醒母亲沉睡意志的婴儿哭声的强度和作用的时间,或者,我们还可以对其他母亲进行测试,通过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强调的是行为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前辈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可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最朴素的宝贵经验。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用“婴儿最轻微的哭声也能唤醒一位沉睡的母亲”这个谚语来形容。
也许你会觉得,上述的实验只是人为地复制了一下现实生活,简单又拙劣,实际情况远比它要复杂得多,且没有人能够如此好地控制情境和刺激。没关系,我们现在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回到现实中。社会的正常轨道都是希望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质疑,就拿企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说,我们可以设立各种各样的激励制度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效力,比如住房补贴、良好的工作环境、休息环境等。我们使用这些刺激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引起员工积极的反应。
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初衷也是如此,为了能让某种好的反应可以在社会上更好地派上用场,行为心理学家也需要通过复制这个反应,继而确定到底什么情境才能够引起这种特定的反应。站在难以解决反应的角度来看,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有效的,即为了让某种不良的反应可以从社会上消除,我们也需要在实验室里重复这个反应,以确定这个不良反应的刺激情境。
比如,我在讲台上讲课时,下面有人快要睡着了,他们虽然很想睁开眼睛、振作精神,可还是埋下了头。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只要我们待在这个房间里半小时,就会有人昏昏欲睡。有人会觉得,听众之所以快要睡着,肯定是讲座太无趣了。有些人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侧重于从科学、客观的角度,他们会觉得,这多半是因为房间里通风不好。在一个密闭拥挤的房间里,这么多人都在呼吸,消耗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这种对我们的健康有害的气体,才是令人瞌睡的元凶,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还有可能引发人的死亡。
这样的分析听起来是合情合理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密闭的时间足够长到底会不会令人死亡,我只是对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是导致瞌睡的直接原因这一猜想充满质疑。对此,我们已经做了相关的实验,在这里不再详述大量烦琐的实验过程,我直接把研究结论告诉大家:打瞌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而是因为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人的皮肤与衣服之间的热量在增加。如果我在屋里放两三台电风扇,让密闭空间的空气流通起来,就能消除人的睡意。所以,行为心理学对刺激—反应的研究,不但能够把那些能够引起好的反应的刺激情境有效地向社会推广,还能在社会中消除并控制那些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刺激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