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婴儿行为心理的阻力

01.研究婴儿行为心理的阻力

我们必须要对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观察,才能够区别他的非习得资质和习得资质,这就意味着,一个孩子的幼儿期是我们观察的起点。过去二十多年里,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物幼仔的实验数据(不包括人类幼儿),相比对人类自身的了解,我们对这些幼仔了解得更多。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我们在研究婴幼儿的问题上遇到各种阻力。人们能够接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吃不饱、穿不暖、住在脏乱的贫民窟、活在污秽的娱乐场所,却不能接受行为心理学家对婴儿进行实验。如果我们试图这样做,就会遭受来自多方的指责。

我们曾经观察过幼鼠、幼兔、幼猴和幼鸟等各类动物的成长,几乎每天都跟这些小动物们在一起,这让我们收获颇多,了解了很多动物的非习得资质和习得资质。实验结果显示,只靠观察根本不能区分一个复杂行为的习得资质和非习得资质。这些收获给我们日后研究幼儿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从中摸索出一套方法。但是,如果单纯地认为对这些动物的研究结果,能够运用到其他种类的动物身上,那就太荒谬了。有些动物生来皮毛厚重,行为反应也很复杂。一个豚鼠出生3天后,就可以脱离母亲而生存了;一个白鼠诞生时十分稚嫩,需要一个月后,才能离开母亲的照料。这两者都是啮齿类动物,可出生资质却截然不同。这就说明,要想按照对低级动物的研究得出的实验结果去解释人类的行为,简直太不成熟了。

社会环境制约着我们对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我们也相信,在一个孩子身体健康时,对其进行临床研究,肯定会让孩子父母感到愤怒。我们所说的一切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在孩子的父母眼里没有任何价值,这就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不过,我们也不是没有争取过,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里,院长威特里奇·威廉斯博士慷慨大度,哈里特·蓝恩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约翰·霍兰也很支持我们,这总算让我们获得了一次研究的机会。当然,这种研究方式会进行一定的“包装”,我们在观察婴儿的行为心理时,是围绕这个医院里出生的所有婴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展开的。

当然,在对婴儿进行研究之前,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包括生理学、动物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及在育儿室内开展实际照料的训练,以便在日常中照料好婴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