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简介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这本书是由李志敏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共有190章节
1
作者简介
李志敏,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一直从事中医推拿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崇尚健康养生之道,工作之余虚心求教于有名老中医,潜心钻石科学养生,记录整理了...
2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作为不违天时、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随着节气的变更,人们的正常功能在无形中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进行养...
3
前 言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科学遗产,是总结人类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智慧结晶。从表面上看,二十四节气只是将一年重新进行了划分,但是它所表现的关于...
4
目 录
01 立春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节气养生指南 小妙招:春季上火了,吃点芽菜 小妙招:温补肝阳,吃些韭菜 小妙招:天麻鱼头汤,帮你防风邪 小妙招:春天来了,须防痔...
5
01 立春
...
6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立春。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从天文上说,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含有万物开始萌...
7
节气养生指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在春回大地、乍暖还寒之际,生活起居也要结合岁时节序的变化,做好养生保健。 第一,乍暖还寒还得“捂”。冬去春来,冷暖气团交替...
8
小妙招:春季上火了,吃点芽菜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发散陈积的功效,可以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人体的阳气。在此季节,有一些人会有咽喉干...
9
小妙招:温补肝阳,吃些韭菜
立春节气,需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养护体内阳气,宜吃韭菜。韭菜和芽菜一样,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立春之后的韭菜也属于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 韭菜有养肝功效,这...
10
小妙招:天麻鱼头汤,帮你防风邪
天麻是一种古老的保健食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斋居》诗中写道“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其中,“赤箭”就是指天麻。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还有一个名帖,叫作《求赤箭贴...
11
小妙招:春天来了,须防痔疮
立春的痔疮,主要是由肠胃内热蓄积所引发的,因此防痔疮的首要任务是扫除肠胃里的积热。而菠菜无疑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菠菜性凉味甘,归入肠、胃经,有活血补血、...
12
节气习俗:立春吃春饼,健康一整年
民间素有立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的讲究,俗称咬春,一个“咬”字道出了立春节令的众多食俗。《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这样记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
13
02 雨水
...
14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雨水,立春以后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写道:“正...
15
节气养生指南
雨水是进入节气的第二个环节,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春寒料峭,气温忽高忽低之际,生活起居也应顺应自然,掌握节气养生的精髓。 第一,注意调养脾胃。雨水节气中,地湿之...
16
小妙招:吃些茼蒿,养养脾胃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
17
小妙招:脚部保暖的好方法
有句谚语说:“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脚,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经络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足踝以下,双脚共有66个穴位,占了全身穴...
18
小妙招:敲敲风市穴,告别关节炎
因为穿鞋的缘故,对于脚部的保暖,人们不容易忽视。倒是腿部保暖的问题,经常被一些姑娘忽视了。有些爱美的姑娘们眼看春天来到,不顾腿部受寒,便早早地穿起裙子,若是长期...
19
小妙招:体内有湿,喝薏米党参粥
薏米,又叫薏苡仁,民间称为“天下第一米”。薏米具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薏米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有...
20
节气习俗:雨水逢元宵,团圆吃汤圆
雨水节气附近,往往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过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元宵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
21
03 惊蛰
...
22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
23
节气养生指南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
24
小妙招:熬夜肝火旺,清粥一味养肝脏
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不过,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但同样也是养护和...
25
小妙招:喝点小酒,全身暖洋洋
惊蛰时节,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但是人感觉很舒服,气候表现得比较和谐,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气候太好,阳气生发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跟不上,所以...
26
小妙招: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如果身体比较虚,又不知道怎样才更益于补气,就不妨通过按摩来补气。在此介绍两个穴位:足三里穴和关元穴。 关于足三里穴,有句俗语说得好:“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27
小妙招:美味莼菜汤,血热一扫光
时值惊蛰、春分节气,阳气回升,蛰伏在洞穴中的蚊虫鼠蚁,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苍蝇四处乱飞,田间的害虫也纷纷繁殖,病毒和细菌也活跃起来了。这正是疫病滋生的时候。免疫力...
28
节气习俗:惊蛰吃了梨,病痛都远离
惊蛰之日,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民间就有吃梨的习俗,意思是与害虫别离。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吃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滋阴...
29
04 春分
...
30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春分,介于惊蛰和清明之间,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