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2025年08月10日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一个节令。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为白露。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白露节气,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出现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古代民间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也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
白露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正值秋高气爽之际,气候较为干燥,降水明显减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则对秋季作物生长极为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因台风引发大暴雨。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尤其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民间农谚“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做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等。谚语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另外,伴随秋旱,在山地林区,受空气干燥、风力加大的影响,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