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2025年08月10日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雨水,立春以后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写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并不意味雨天的到来,在南国,雨水仍是稀少,冬季风的势力还没有完全退出我国大陆,夏季风没有崭露头角。就在这个时节,第一场春雨来临了,因而称为“雨水”。从此往后,雨水会逐日增多。
虽说雨水之后,气温回升较快,但是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不肯收去余寒。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气温忽高忽低,春寒料峭,也是正常现象。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由于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所以,雨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危害很大。同时,这样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很大。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